《周围的生物》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3 07:1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周围的生物》课件

《周围的生物》课件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3.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情感目标

1.能与其它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

2.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三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第一课时)

引入

一.师讲授: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生物,科学家们目前知道的生物大约由150多万种,他们认为至少还有三四千万种生物等待我们去发现、鉴定

探活动

一.活动:“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制定小组观察计划。

2.完成小组观察计划,准备寻找的材料和工具。

3.说说寻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4.分组寻找(室外活动)。(教师从旁观察,及时指导。)

5.小结:我们的活动感受。

6.整理工具,洗干净小手。

拓展

整理我们的寻找记录

引入

一.教师出示蝴蝶和蝴蝶标本

1.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比较蝴蝶和蝴蝶标本的不同。

探究活动

交流活动:“寻找到的生物”

1.分组汇报我们的寻找收获。

2。统计小组和全班的记录数据。

3.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发现的种类多,有的小组发现的`少?

活动:“周围生物介绍会”

拓展

将寻找的范围扩大继续寻找各种生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讲故事引入

1.教师讲达尔文的故事。

2.说说故事教会我们什么?

探究活动

活动:“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1.讨论:我们怎么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看“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区分的。

3.重新检验本小组对生物的观察记录,并做适当的调整。

活动:“看图区分生物”

1.(参照课本)看看有什么生物和非生物。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拓展

一.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板书

10.周围的生物

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

统计:小组共找到种生物,全班共找到种生物,其中有

种生物是不同的

第2篇: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FLASH:(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2)生物的应激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类群

1、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种类

3、生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

被 子

子 无脊椎动物 鱼类

动物

两栖类 脊椎

爬行类 动物

鸟类 哺乳类 其他生物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3、生物能产生后代。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配合课件] [讲述]: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

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FLASH]“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表扬]: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类群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总结]:生物的主要类群。

[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归纳出生命的特征。提示:可以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发言。

[视频]配合课[想一想]:深入引发学生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那么植物是怎样吃东西的呢? [讲解]:刚才我们提到的实际上是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提问]:俗话说“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出示图片]:“一根蔓上的西瓜”,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一下这两个西瓜,你能发现什么? [提问]: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吗? [总结]: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提问]:植物会动吗?如果可以,你能举出例子吗? [播放视频文件]:“含羞草”、“根的向水性”。

[讲述]: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动物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出示图片]:纺锤树,让学生发挥想像说出图片上的树为什么长成这样? [小知识]:瓶子树(萝卜树,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的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这就是生物适应环境。

[提问]: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 境,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生物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影响。

[介绍]: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总结]: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生命的特征总结一下呢?

1、生物能生长发育;

2、生物能新陈代谢;

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生物的应激性;

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跟着老师的提示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人、狗、花、树木等,没有生命的物体:石头、大山、水、桌、椅等。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生物。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

对游戏颇感兴趣,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在电脑上操作填图。对生物的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

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并选定组员进行发言。认同老师的说法,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

回答:遗传现象。仔细观察,发现两西瓜大小不同,花纹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摇头,有的回答出:变异现象。

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并举出自己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例子。

很有兴趣地观看,对植物的应激性有直观地了解,并认识到应激性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对这种树的形状产生好奇,开始进行猜测。

举出例子:夏天树木繁多的地方温度比大马路上要低许多。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

蚯蚓可以松土,改良土壤,处理有机废物。纷纷举手 多媒体展示 课外探究 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

1.把下图中的植物归位:

水 杉

桫 椤

睡 莲

(1)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桫椤;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水杉

;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睡莲。

(2)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水杉、桫椤

。2.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A)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3.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墨汁,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B)A.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泄废物

D.生物需要呼吸 4.你能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先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归类。(1)属于鱼类的是

热带鱼

;属于两栖类的是

青蛙

;属于爬行类的是 龟

;属于鸟类的是

丹顶鹤

;属于哺乳类的是

熊猫

;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蚯蚓

;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海葵;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螃蟹

;(2)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热带鱼、熊猫、龟、丹顶鹤、青蛙

。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螃蟹、海葵、蚯蚓

。(3)图片中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是

熊猫、丹顶鹤

。5.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附表)本节课首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师生间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

2、生物的种类

异、应激性、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

3、生物的分类

影响环境、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第3篇:我们周围的生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教材把“周围的生物世界”作为第一章,把“我们周围的生物”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生命现象,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并加以区别,认识几种周围的常见生物,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有关周围的生物教案

有关周围的生物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

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重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第一章 周围的生命世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课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非常重要。它对学生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自身、社会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联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培养热爱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共性)。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说起生物,同学们脑海中肯定会想起许多生物,生物是什么呢? 生:(小声讨论2-3秒)(纪律:请举手发言)

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周围的生物》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围的生物》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