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份离婚协议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份离婚协议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案情回顾: 刘某(男)和王某(女)本是同甘共苦的夫妻,十年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两人白手起家筹建了一家大的运输公司,其净资产逾千万,一家人过着丰裕祥和的生活。可惜 案情回顾:
刘某(男)和王某(女)本是同甘共苦的夫妻,十年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两人白手起家筹建了一家大的运输公司,其净资产逾千万,一家人过着丰裕祥和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后因双方性格不和,女方向丈夫提出离婚。因丈夫本人也急于结束这段无趣的婚姻,两人在协议书上写明“夫妻共同财产已分割完毕,双方无其它纠纷。”实际上离婚当下,女方名下的财产包括房、车、公司等不动产资产将近500万,而男方名下的财产只有几百块。离婚后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安无事,各自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但就在此时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男方发现女方婚姻存续期间有外遇,故开始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共同财产。法院最终判决: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合法有效,驳回原告重新分割财产的诉讼请求。
法理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离婚协议书的性质和法律效力。根据现行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方式分为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前者是简易的离婚程序,适用于夫妻双方皆同意离婚的情形,只要双方共同持一份离婚协议书到相关的民政机关,即可领取离婚证。既然离婚协议书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法律也对离婚协议书的格式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协议书中一定要体现双方离婚的真实意思表示,子女抚养问题的协商结果和财产分割及债务的分担说明。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离婚协议书就是合法有效的。这项法律规定旨在保证协议离婚的简便省时,同时又可解决离婚后的重大问题,是切实可行的。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离婚协议书就是一份合同,合同的签订目的是为了离婚和解决离婚的相关纠纷。而一旦离婚协议书签订,并符合法定要件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但是,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如前面案件所提到的那样,离婚时两人情绪不稳定,急于结束不幸福的婚姻,而草率的签订一份离婚协议书。离婚之后,其中分配利益较少的一方就会后悔,想重新分割财产或重新确定子女的抚养权。此时,就遇到了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因为,原协议书尽管是你情急之下的.产物,但你当时的情景并不符合法定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范畴。而法律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定义确定为:被欺诈、胁迫或重大误解等情事下导致法律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而一般情况下,这种情事是很少发生的,即使发生也是很难举证的。所以,要推翻离婚时的离婚协议书,并要求重新确定财产所属和子女抚养权几乎难以上青天。
在本案中,原告律师唯一可以突破的点在于:“夫妻共同财产已分割完毕。”只是笼统地说分割完毕,但并未明确列举分割的情形。所以原告律师认为,这样的分割财产协议无效;并指出实际分割的结果不应该等同于按双方名下的财产保持原状的结果,因为两者名下的财产相差悬殊,应推知这样的分割不符合一个正常人可以接受的状态,故主张重新分割。从律师的代理词可以推断,其承认协议系合法有效,并承认子女抚养条款的效力,唯独否认财产分割的内容,因为那一条显失公平,而且不符合原告的实际初衷。但法院并未采纳这样的分析结论,原因在于,财产的分割与子女的抚养条款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既然确定子女由女方抚养,那么女方在离婚时多获得财产也是属于常情,并没有违背一般人的惯常做法,于情于理都是正当的;而且协议书上注明:已经分割完毕,而实际上财产的确分处于两人的不同名下,现状与协议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假如,协议上写明已分割而实际上财产仍旧在两人共同名下,那么尚且可以推翻原协议。本案中恰恰不是这样,不论实际上分割的比例如何悬殊,但实际情况是的确已经分属两人,分割状态存在,故不能否认“共同财产已分割完毕”的签订人是实际分割过的。
综上可以看出,离婚时的协议书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协议格式和内容齐备,其法律效力是确定有效的,不允许当事人出尔反尔,随意更改其内容的效力。
情理分析:
如本案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离婚时,双方情绪都十分不稳定,加之对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不能真正把握,为求离婚,而轻易地签订的离婚协议书难免有缺失和疏漏的地方,甚至有些条款违背个人的真实想法,但当时的状况容不得夫妻双方的仔细考量,草率立下的协议终还是难以平息与前夫或前妻的纠结。
特别是有些情形是:夫妻一方因有外遇导致婚姻破裂的情况下,有过错方往往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对对方的愧谦之情,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往往会希望自己能在财产上补偿给对方多一些,甚至为了赎罪,不惜将全部财产留给对方。可事后,因生活的窘迫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原配偶索要,索要不能,又自觉不公平就会诉至法院。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其行为虽然在情理上可以被人接受,但在法律上这种对原协议出尔反尔的态度是不可能获得法律支持的。在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公民理应对其行为负完全责任,不论其先前行为是否真正完全符合本意。
法律意见:
那么针对这类离婚协议书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怎样避免和妥善解决呢?
首先,当事人应该具备冷静处理问题的心态,尤其在面临离婚这类已动感情又程序繁琐的问题的时候。须知:离婚虽堪称人生之大不幸,但离婚在当今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罕事。心态上首先要尽量告诉自己放轻松,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切忌情绪激动时签订一些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一旦签订就难以更改其既定效力。故学会给自己留出时间来考虑得当,待自己思路清晰的时候再约时间正式签订。这样可以避免情急之下犯幼稚错误。
其次,一旦你在离婚协议书上留给自己的义务太多而权利又太少时,不要急于诉请法院或聘请律师解决。要懂得,中国人是最重人情的民族,也是最看重面子的民族。急于通过冷酷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会让对方产生逆反情绪,本来可以让步的也会力争到底。而且一旦你没有证据推翻原协议的效力,法律的作用对你来说是很小的。所以,此时明智的做法是,对原配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或她明白自己的牺牲,使其念在往日夫妻情谊上做出适当的让步。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同时,简易协议离婚虽看似简便,但处理不好,可能比诉讼离婚更加麻烦,其问题会层出不穷。如果您真正希望协议离婚可以一了百了,最好找专业人士请教相关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善莫大焉。比如你可以请专业律师根据你的要求书写离婚协议书,咨询相关后续事项,尽量把问题一次清算清楚,防止后患无穷。
结语:
在目前十分重视效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夫妻会选择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简便易操作性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广大市场,但由于其协议书本身及其使用者本人的原因,而带来的简易协议离婚不简易的弊病也是时常出现的。那么如何趋利避害,合理遂意的适用协议书解决离婚问题应该是大家重点研究的对象,不应被轻视。
第2篇: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生命的价值历来面对灾害时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了灾难,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的强度才会比以往更加凸显出来,才会将“人”的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生命所具有的至高性的价值更加深入人心。人类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和选择需要平衡,但人的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更加重要。珍惜生命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凸显和展开,让个体生命的价值被所有的其他的生命所守候,这正是人类超越自然的高度所在。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命 国家领导人 媒体 珍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揪心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而已,可就是这一瞬间,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转眼沦为废墟……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无数个你我,虽不曾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一个简单的理由,让我们手牵手,不惧艰难危险,把步子迈向了泪水满地的四川,即使身在远方无法前行,依然用着其他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那些哭泣的面孔送去自己的祝福。
生命和死亡似乎就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和无常。
其实,每一次的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看似强大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个转瞬,也许就会是永恒的离别。
是啊,生命看起来是那么脆弱,大地震来临,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
不灭生存信念的灾民一样,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人活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才会真正的充满感恩。在未震之前,许多人对生活有太多的不满意,或许,很容易看到阴暗的或不足的一面,往往不满足。知足常乐,其实,不是我们拥有的过少,而只是因为我们老是和别人相比,与自己活得更好的人相比,我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有时,却不想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我们得到再多,都不满足,都常抱怨。但震灾让我们看到了比我们的命运更加凄惨的,这种惨又与我们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让我们觉得远离震灾的我们,活得多么奢侈。所以当震灾发生,那样多的人慷慨解囊,是因为许多人认识到了,我们无论怎样做,相比受灾的同胞,都算不了什么,我们已经拥有的够多的了。
在太平盛世,我们对金钱和房子多么地看重,有时为了金钱和房子,弄得亲人反目、朋友成仇。而当地震来临,山崩海倾,刚才还繁华一片,马上就满目苍夷,血腥一片。看看在震灾废墟下求生的同胞们,喝自己的尿,吃泥巴,吃纸,喝墨水,看看那些震灾中让人异常感动又极富启示的情感故事,难道我们不觉得活着就是美好的、有信念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有亲情环绕的人生就是温馨的、活在大家庭的关爱中就是幸福的吗?
也许,只有惨烈的震灾才这样无可逃避地击溃了我们的情感之堤,让我们在物质化生存中真正回首,激起我们灵魂中对生命本真的反省和再认识,我们才会更清楚的认识生命的本质。
我还记得在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总理温家宝就紧急赶赴灾区。到了晚上8点钟,总理已经坐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的抗震棚里指挥、布臵抗震救灾工作。晚上10点到12点,总理来到都江堰几处倒塌的建筑前察看灾情并指挥救援。13号,总理继续在都江堰察看受灾情况,然后驱车180公里之外的绵阳察看灾情慰问灾民。14号一早便赶到遭受重大损失的北川察看灾情,14日下午,总理乘军用直升机前往已经断路的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超人”一般的中国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希望和力量,使巨大的国家似乎第一次实现了13亿人的团结一致。英国《泰晤士报》评价:“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和特殊情况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媒体的第一时间的跟进报道,让人们通过主流媒介得到了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而迅速得到可以信
赖的消息,这就足以让多数公众避免恐慌,也使得流言难以风传,使得救灾的全国动员能够迅速展开,也推动了公众对于救灾行动的全民参与。互联网和短信等新媒体更将直接的关怀和信息传达给个人,让我们得到更加直接的、具体可感的信息,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媒体的真实的、充分的报道既让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凝聚在一起,也让世界知道中国面对灾难的真实的状况;说明了中国在面临考验和挑战时刻对于人的生命的至高意义的无限的关怀,让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
这次的震灾带来的不光是不幸和痛苦,也带来了我们的灵魂的升华,三十年来发展所积累的综合实力也为救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然灾害是人类从远古以来都会面对的挑战,地震灾害是典型的传统灾害,它所造成的毁坏和损失也有时确实超出了人类现实的预测的能力,但人类也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更加坚强,不断前进的。在这次应对灾难中,政府、公众、媒体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显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员能力和应对能力,显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也带来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和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的深化。这次面对灾难中国所表现的能力和决心,所表现的精神的凝聚和价值的认同都会永载史册,而世界对于救灾的支援和同情,对于中国的救灾行动的支持和理解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价值的关怀是超越国界、超越一切的。全球的华人和世界的各个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对于救灾的热情和对于中国的支持都让我们领悟到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的意义,而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在这里更是超越了具体的限制。没有人会忘记,也无法忘记那个灾难来临的日子,它触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更震撼了整个民族。四川大地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力,也见证了人在自然面前那份深藏的伟大的力量。我们也在巨大的灾难和悲痛中触摸到了有血有肉的生存过程,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力量。这次地震留给我们除了痛苦的回忆意外,还有更多铁的教训,对于教训,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在下次灾难再一次来临时,才不会慌了手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学会面对不可预期的事件,都应相信“灾难如同激励”。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长远来看,说不定就是生活对我们的启迪、规劝、引导、督促或奖赏。请珍惜困难带给我们的洗礼,同样也要珍惜灾难赐予我们重生的机缘。
第3篇: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缺电带给我们的启示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电”这个朋友不会感到陌生吧?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工业生产需要电,大街上各种弥红灯需要电„„我们简直生活在电的王国里。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电器设备也随之出现,个人用电量随之提高。我想大家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里,如果每人浪费一度电,我国将白白浪费十三亿度电,更何况,现在许多地方电力紧缺,节约用电应该是成为我国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偏偏要搞特殊化——浪费电呢?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家有的是钱,1度电几毛钱,不用那么斤斤计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每一度电都是工人叔叔们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晶。电是通过一系列专用发电设备将各种能源,如煤炭、水力、风力、原子能、潮汐能转换所形成的电能,再通过各种输配电线路送到千家万户的
第4篇:大树带给我们的启示
大树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当我读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故事。
丁丁三岁时,爸爸经常带丁丁在家门口的一棵大树下玩耍,丁丁在树上爬上爬下,大树看着丁丁一天天的长大,觉得非常得幸福。有一天丁丁离开家去外面闯荡,大树觉得十分孤单和沮丧。几年后,大树见到丁丁回来了,非常得兴奋,可丁丁难过的说“我没有钱养活自己!”大树不加考虑的说“孩子,把我的果实摘下去卖了吧!”丁丁终于有钱了。过了几年,丁丁又回来了,跑到大树跟前兴奋地说“我想去海边探险!”大树不加考虑地说“你把我粗壮的树枝砍了做一条结实的船吧!”丁丁做好了船又走了。丁丁再次回来时,是带着妻儿来的,他对大树说“我想要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大树还是不加考虑地说“你把我砍了盖一间木屋吧!”丁丁砍了树就走
第5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
第6篇:伟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伟人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值得我学习的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使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毅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
第7篇:植物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植物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无处不在。比如,生活中,我们与植物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植物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欢迎阅读。
植物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篇一】
有谁留意过植物的一些奥秘呢?现在,我就给大家说一说植物生理的过程。
一个星期天,平时对植物就很有兴趣的我突然对植物的生理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当我为花儿浇水的时候,我想:植物里面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想着就直奔对植物很有研究的爸爸那里。爸爸见我对植物这么有兴趣,便放下手中的活儿,兴致勃勃地说起来:“早在一百万年前,植物就作为最古老的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并且已经和人类相伴多年。但今天科学家们大都谦虚的认为;对于植物,人们理解的还远远不够,诸如开花结果,生长发育这些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人类的教科书还无法具体描述。”
除此,爸爸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