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2 07:14: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是出自柳宗元的代表作《江雪》。《江雪》描写的是山水景物,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人。曾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其一生好为民代言,好为君王分忧。著名的如《捕蛇者说》,是中学课本常选的篇目。还有绝句《江雪》,在小学各个版本的语文书中已是屡见不鲜。这里就《江雪》的立意予以探讨。

笔者认为,本诗贵在“虚实相生”的意境,造句在此,而立意在彼,有写实境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写一种心境,所谓寄意深远是也。

要认识(解读)该诗,首先应该先了解一下柳宗元写作《江雪》的时代背景,可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一般来说,对于语文教师这是必须的。理解透彻了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更深刻的体会。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贬为永州司马,满怀政治失意的孤愤,僻居荒隅。沉重的打击并没能催折他的人格和信仰。此段时期的作品,于凄清幽独的落寞处显示出他“虽受摈斥,不更乎其内”的精神风貌。苏轼在《评韩柳诗》中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我以为《江雪》小诗一首,恰能准确真实地体现出柳宗元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开头二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出了隆冬时节一片天寒地冻、人烟绝迹的严酷景象,“千山”对“万径”,“灭”对“绝”,渲染出一副冰冷寂寞的环境,诗人所营造的这一自然环境,其实是诗人感受到的严酷政治环境的写照与象征。

倘本诗前二句作如是解释,那么后二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该作如何解释呢?

笔者认为,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人格高洁乃至对现实人生(政治)理想的执着。它包含了柳宗元对现实人生充满关怀的'悲情演绎,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孤舟独钓”的操守,进一步言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人悲剧意识的深刻反映。这两句诗,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寄寓,即怀抱利器,希图 明君赏识,抑或一片苦心终要为世人(更含皇帝)了解的坚守。“永贞革新”失败了,同行杀的杀,远谪的远谪,正是对人生和理想的重大考验时期,“独钓寒江雪”,这一个“钓”字,就不仅仅含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也含有为世人所知、君王所用的悲情寄托,这一个“钓”字,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钓”是一脉相承的,这里面不排除用典的可能。

柳宗元不是政治家,他是以一个文人的身份参与政治改革,遭谗见疏,岁寒乃知松柏之后凋。一篇诗文,皆是人生遭际及理想抱负的写照。所以《江雪》简言之可以归为写景诗,深层次可以归为言志诗,表现在审美上便是虚实相生。如此说来,一些人拘泥于彼时能否有鱼可钓之类的形而下的字面之争,便不足为道了。

第2篇: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江雪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第3篇: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篇1

【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处】

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1】

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

【意思2】

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江雪 柳宗元 赏析

江雪 柳宗元 赏析

如果想要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我们可以从这首诗开始了解。此诗表达柳宗元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全诗如下: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一】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赏析二】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江雪柳宗元赏析

江雪柳宗元赏析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诗人柳宗元不向黑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柳宗元江雪赏析

柳宗元江雪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赏析,欢迎阅读。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