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上下》数学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1 07:15: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感知上下》数学教案

《感知上下》数学教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青青草原图一幅、摆放各种家具的图一幅、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人物图片各一张、供幼儿玩耍和躲藏的物品每人一份、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主题曲

经验准备

能够熟练的操作玩耍教师准备的各种物品

能够初步的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听音乐做动作)

师:〈出示青青草原图〉美丽的青青草原上,一群快乐的羊羊在做游戏。(请幼儿跟着音乐来用各种物品和羊羊做游戏。)

要求:幼儿可将这些物品放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头上、脚下、肩膀、屁股……)

[运用操作法复习,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二、借助自己身体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师:请幼儿演示并说出,刚才把那些玩具都放在了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出:xx放在xx的上面/下面,

↓ ↓

物品 身体部位

xx的`上面/下面放着xx

↓ ↓

身体部位 物品

[通过个别示范,小结尝试让幼儿用完整话表述,并正确借助自己身体来区分物体的上下]

三、两个物体直接区分上下

师:“孩子们,灰太狼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这些羊羊们都藏在房子里。(幼儿操作,将羊藏好,师帮助幼儿操作图片)

师:“灰太狼找不到羊羊,就走了”

请个别幼儿说出,刚才你把xx羊藏在xx地方?引导幼儿说完整话,XX地方主要指出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

[通过操作法让幼儿直接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四、游戏:“灰太狼来了”

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

教师当灰太狼,小朋友当小羊,当说:“灰太狼来了”时,请幼儿运用各种物品将自己藏好,当“灰太狼走后”,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藏到了什么地方?并指明该地方是在xx上面/下面。

要求:在藏时要注意相互合作,不推也不挤。

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说出完整话:“自己藏到了xx上面/下面。”

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通过游戏法加深巩固幼儿对上下的区分,并说出完整话

五、结束

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材料做游戏。

第2篇:上下数学教案

上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3篇: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

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

教师:现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2011-11-24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

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上下关系1

设计意图:

《指南》中数学领域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明确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特征,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1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

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上下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上下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上下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 :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感知上下》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知上下》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