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体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1 07:14: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6.1物体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 1、做课本上练习。

2、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课后评析:

第2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 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 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 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课后评析:

第3篇:《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数学王国的国王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国王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在数学王国里,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指导看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师:拿起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也拿起一个与之相同形状的实物,猜一猜,它的名字叫什么?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拿的物体,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汇报:长长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面,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

(3)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教案

一(5)班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探索、操作和比较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数学,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各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各几何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喜欢),喜欢搭什么积木?(…)

师:你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喜欢搭积木,看(出示课件1)!你们知道他们搭的是什么吗?(小狗)搭好了没有?(没有)….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2):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师加以引导。

2、出示课件(3):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分类,后与同桌互相讨论;(师巡视并对个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数学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类教案

分类

石狮市蚶江镇莲埭小学

王彬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分类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交流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的共同属性的过程。

3.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呢?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说得真好,小刀、铅笔、书本、笔盒这些学习上用得到的都称为学习用品。现在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个是学习用品吗?

生:不是,它是小汽车,是玩的。

师:我们把平常玩的东西称为玩具,刚才我们根据不同的用途,把物品分成学习用品和玩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1.呈现超市中蔬菜摆放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你们知道如何把物体分类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想法,比如,超市中将蔬菜分类摆放,自己将书本分类摆放等。

2.呈现本节课研究的物体实物或照片,让学生回顾它们的名称后,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学生可能会说根据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可能会说将物体分为几堆,也可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来分。

二、探索活动:给物体分类

1.回顾描述物体的各种特征,提出问题:“我们探究了物体的哪 些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种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分类。

2.指导学生阅读“探索”中的图文部分,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明白之处,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解答或针对性地讲解。

3.提出问题:“你可以选择哪种特征,如何分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的教学反思

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的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的集体备课,今天终于将《物体的分类》的三度教学设计在本班进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借助数学本质追问活动过程的技能。

1、在分一分初步感知物体特征这个活动中,我改操作为直接思考,转学生的分实物为分序号,这样组织便于老师把握课堂,可是在学生分完之后,让 学生来汇报分法时,没有继续追问学生是按什么来分的;没有继续追问魔方另外分一类的本质原因;没有继续追问其他同学的.分类情况如果在这里,我将追问进 行到底,那就可以让学生有深度地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本质联系和区别。

2、在我说你摸游戏巩固形成表象这个活动中,在老师说出了物 体的特征后,有的学生摸错了,我没有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继续引导、追问学生摸的过程,让学生把摸的过程叙述一遍,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6.1物体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6.1物体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