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和孩子一起玩转教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和孩子一起玩转教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开学不久,我将中班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中的“一起进行的活动”升级为“幼儿园的一天”,在大班开展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让幼儿了解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学着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原本是一个无需幼儿探索,纯粹接受性的学习内容,如何做到让幼儿在主动的状态中愉悦地完成其实质是被动的学习任务呢?
我尝试以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为背景,让幼儿通过认识钟点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认知基础。
在教学时,我通过绘本中“国王将钟表‘锁’在王宫里而造成人们起居和劳作的混乱”这一情节作背景,让幼儿认识钟点。接着,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梳理“国王8点吃早餐的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这一线索,呈现了井然有序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然后借用“国王将钟表还给大家”“人们的生活又回归井井有条”的情节,让幼儿玩起了“国王的钟表”的游戏:教师或一个幼儿拿着钟表,大家围成圈边走边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答:“9点了。”幼儿便开始模仿做体育锻炼的动作。接着再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答:“1O点了。”幼儿便马上表现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动作,如果谁的动作稍稍迟钝,国王就向谁发出“驱逐令”。
游戏“国王的钟表”开展得既紧张又富有挑战,幼儿在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
瞧!纯属单向传递的教学内容依然可以让幼儿在满怀热情中积极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衔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儿最钟情的学习要素。
静心细想中我忽有感触:幼儿的集体学习活动还真是需要一边玩一边悟的。即使对大班的幼儿而言,时长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依然会引起他们的倦怠而使教学低效。
于是,以后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活动,我都努力地让幼儿多玩、多做。
在二期课改的教学参考用书中,中班有认识“眼睛”的内容,我开展了“练练眼力”的比赛,增强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大班有学诵“春节歌谣”的内容,我采用了中国民间游戏“丢手绢”的样式,为幼儿单调的念诵激发兴趣:在小班看图说话“谁来了”中,我带领幼儿玩起了“捉迷藏”,为幼儿掌握动物特征和学用方位词提供了反复练习的机会。
我还尝试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玩耍来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的快乐的故事。如何借助这个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让大班幼儿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在设计活动时,我想到了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民间童谣“跳房子”。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第一环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引发幼儿对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产生期待。
第二环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缘由,并由此联想生活中遭遇的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学习解决矛盾进而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环节:羡慕小老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
我让幼儿在小老虎的带领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如此修改一来可免去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二来可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快记住句子,顺利完成游戏。
果然,在游戏中我仅念诵了两遍,幼儿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边唱童谣边玩起了“造房子”游戏。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的情感,进而对故事主题思想加深认知,产生共鸣。
就这样,幼儿的阅读活动既有了专注的读,又有了酣畅的玩:既完成了绘本阅读的要求,又学会了游戏。
人类文化从起源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游戏性。游戏不仅是幼儿的成长需要,也是成人内心潜藏着的爱好。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才会有效且有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幼儿“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在积极主动中更富有生气,幼儿的学习才更有兴趣,教师的教学也更具情趣,而师幼互动的课堂才能成为教学双方共享快乐的美妙时光。
第2篇:和孩子一起玩转教学——应彩云老师
和孩子一起玩转教学
开学不久,我将中班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中的“一起进行的活动”升级为“幼儿园的一天”在大班开展,旨在让孩子了解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学着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做一些自主控制,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是一个无需孩子探索的接受式学习内容,可如何使孩子在主动的状态中,愉悦地完成貌似被动的学习呢?
在设计时,我以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为背景,和孩子一起认识钟点、了解幼儿园的各活动并熟悉作息,为自我能力的提高打下认知基础。
教学时,在国王将钟表“锁”在王宫里而造成人们起居、劳作混乱的情节中,我和孩子们认识了钟点。接着,联系我们的生活,梳理“国王8点用早餐的时候,我们应该干嘛”,从而呈现了有序的幼儿园活动。又在国王将钟表“还给”大家、人们的生活回归井井有条的情节中,一起玩耍“大三王国的钟点”游戏:老师或一个孩子拿着钟表,大家围着边走边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9点了。”孩子们一边做体育锻炼的动作,一边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10点了。”孩子们得“手快”地变化着表现幼儿园活动的肢体动作,因为稍稍迟钝的肢体表现,就会遭到“眼明”国王的驱逐令。
“国王的钟表”游戏,紧张而富有挑战,孩子在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儿园活动的作息。
瞧!尽管这样一种纯属单向传递的教学内容,依然可以让孩子在满怀热情中积极接受。
瞧!尽管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幼小衔接,可“好玩”依然是孩子最乐意接受的学习形式。
哦!尽管本学期我进大三班教学不久,可孩子们已经喜欢我带班,因为“应老师很好玩”。
细细想来,孩子的集体学习,还真需要一边玩玩一边悟悟。因为,即使是大班的儿童,有效注意时间还是短的。30分钟集体教学形式的“从一而终”,对孩子来说,依然容易倦怠而使教学低效。
所以,无论怎样的教学内容,我都努力让孩子在玩玩、做做中开展。譬如实施二期教参中,中班孩子在认识“眼睛”时,我创设了“练练眼力”的比赛,为保护眼睛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体验;大班孩子学诵“春节歌谣”时,我整合了中国民间游戏“丢手绢”,为朗朗单一的念诵激发了动机;小班孩子在看图说话“谁来了”时,我带领玩起了“捉迷藏”,为动物特征和方位词的掌握,提供了反复练习的时机。
我们看到,在教学中玩耍,使孩子在切实的体验中感受思想、理解概念,使孩子愉快地投入学、老师无痕地完成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另外,我还尝试着让孩子在阅读活动中,通过操作玩耍来领悟故事的主题精神。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快乐的故事。应该说,书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设计时,我想到了课改教参里“民间童谣”中的《跳房子》。于是,我这样设计大班阅读教学《方格子老虎》——
第一环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在动物真实认知的背景下,孩子对绘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发的事件,越发期待。
第二环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原由。在故事情节中,联想我们生活中的冲突和不愉快,激发解决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环节:羡慕小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在小老虎的引导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体会不同韵律下的不同玩耍乐趣。设计时,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此举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间习俗的解释,二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快地记忆语言,在较少的4×4的16格子里,把玩游戏。
果然,活动中当我念叨两遍之后,孩子迅速地在16格子中间,边跳格子边造房子。
首轮玩耍之后,有的孩子造了13间“房”,有的造了8间“房”。怎么会呢?交流之后孩子发现,房间的多少与跳格子的节奏有关。于是,我激发:“8间不是最少,13间不是最多,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少的?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多的?” 孩子在剧增的玩兴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玩耍后的再次交流,最少的造房,从4间到近乎耍赖的1间,大家在“没有节奏„赖皮嘛„”哄笑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当然,把16格全造满的孩子,赢得了大家“哦——”的惊叹。
玩耍最后,我激发想象:如果从方格子老虎身上再移下4块格子,你能玩起来吗?
几个女孩说:“童谣念得慢,脚下跳得快„„一个字跳两格。” 一个男孩却说:“再加童谣!加结婚啦!” 哦!民间的智慧。大家笑成一团。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情感。认同故事“尽管小老虎身上没有了方格子,但在大家的心里,他依然是那只带给大家与众不同快乐的方格子老虎”的主题。
就这样,一个原本或看书或听故事的教学活动,在貌似插科打诨式的操作玩耍中,孩子既酣畅地玩,又专注地读,既学做了游戏,又完成了绘本阅读。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类起始文化是从游戏走来的。不仅孩子是需要玩耍的,成人内心也是潜藏着玩兴的,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教育教学才会有效而有意义。
所以,在实施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孩子“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集体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在积极主动富有生气中,提升儿童的学习情趣和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在师幼共享课堂中度过教与学的美妙时光。
第3篇:幼儿教师《和孩子平等交往》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和孩子平等交往》教育随笔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任何教育活动都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上,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亲近联系,可谓一切优良教育实践的基础。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在对幼儿的日常教育中,我们习惯称呼幼儿为“小朋友”,似乎已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来,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作为老师,我们也都有自己的朋友,通常我们会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称之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当做自己真正的“小朋友”,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更平等的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赏识他们,才能够真正的葱他们的角
第4篇: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小朋友们年纪小,自制力自然也不会特别好,尤其是这段时间,总和孩子接触,我发现他们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开始叽叽喳喳吵个不听,即使你不停的提醒,哪怕是你因此生气了,嗓子喊破了,小朋友也只会安静一小会,也许不到一分钟就开始窃窃私语。
我想如果他们吵闹的行为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利益,那他们必然会有所收敛,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约定五分钟。我和宝贝们约定安静的休息五分钟,如果他们做到了,我就会让他们看电视,但是如果我一再的提醒却无效的话,那就不能看电视了,遗憾的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约定,很多孩子不放在心上,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嘴巴,时间到了之后,我问小朋友“现在五分钟到了,我刚刚答应了小朋友,五分钟之内你很安静的话,我就会让你们看电视,可是,你们刚刚一直保持安静
第5篇: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共13篇)由网友 “少冰半糖” 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和孩子做约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小朋友们年纪小,自制力自然也不会特别好,尤其是这段时间,总和孩子接触,我发现他们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开始叽叽喳喳吵个不听,即使你不停的提醒,哪怕是你因此生气了,嗓子喊破了,小朋友也只会安静一小会,也许不到一分钟就开始窃窃私语。
我想如果他们吵闹的行为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利益,那他们必然会有所收敛,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约定五分钟。我和宝贝们约定安静的休息五分钟,如果他们做到了,我就会让他们看电视,但是如果我一再的提醒却无效的话,那就不能看电视了,遗憾的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约
第6篇:读懂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乐乐常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儿。排队走路时,别人朝前走,他倒过来朝后走,说是帮老师看管小朋友;吃饭时,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任凭老师如何劝说,他就是不吃,逼急了还会把食物往地上倒,说是自己不小心的……
今天语言活动“春雨”刚结束,乐乐就“哗——”一下,把一篮子积木倒在地上,积木四处散落,惹得孩子们大声尖叫。我知道,乐乐虽然淘气,但不会胡闹,他做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不急不忙地问:“乐乐,扔积木真这么好玩吗?”“你还想扔吗?”“想!”乐乐大胆地回答。“为什么?”“积木撒下来,不是很像春雨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乐乐还沉浸在“春雨”的活动中呢。我点点头:“嗯,你的想法不错,但积木撒下来万一砸到小朋友头上怎么办呢?”于是,乐乐的眼睛不停地在活动室里搜寻着,“那撒塑料雪花片吧,因为雪花片轻,五颜六
第7篇:读懂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读懂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乐乐常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儿。排队走路时,别人朝前走,他倒过来朝后走,说是帮老师看管小朋友;吃饭时,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任凭老师如何劝说,他就是不吃,逼急了还会把食物往地上倒,说是自己不小心的……
今天语言活动“春雨”刚结束,乐乐就“哗——”一下,把一篮子积木倒在地上,积木四处散落,惹得孩子们大声尖叫。我知道,乐乐虽然淘气,但不会胡闹,他做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不急不忙地问:“乐乐,扔积木真这么好玩吗?”“你还想扔吗?”“想!”乐乐大胆地回答。“为什么?”“积木撒下来,不是很像春雨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乐乐还沉浸在“春雨”的活动中呢。我点点头:“嗯,你的想法不错,但积木撒下来万一砸到小朋友头上怎么办呢?”于是,乐乐的眼睛不停地在活动室里搜寻着,“那撒塑料雪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