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育随笔:我教孩子剪灯笼
教育随笔:我教孩子剪灯笼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珍品,它以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特点深受孩子喜爱。剪纸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一直吸引着孩子。
针对以上特点,并结合我园开展的民间美术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兴趣,选择了具有我国民俗特色,春节制作灯笼,孩子玩灯笼等,设计了“剪灯笼”这一活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把教室的环境布置成过新年的氛围,有的孩子把自己过年的灯笼拿来,挂在教室的四周,布置成灯展形式,有的孩子把自己拿手的剪纸窗花贴在教室的窗子上……,然后引导幼儿参观形式各异的灯笼,观察灯笼的颜色、形状、构造以及制作方法等,幼儿在参观时很认真、好奇,讨论的非常热烈;然后启发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讲述,并且请讲的好的孩子站在全班幼儿面前,给全班幼儿讲,讲完之后,请大家讨论灯笼的剪法,有的孩子说灯笼是用纸对折剪出来的,有的.孩子说灯笼是用直线花纹、弧线花纹、水滴花纹……这些花纹剪出来的。在剪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也有个别孩子剪的不成功,老师发现后,及时记录下来,并且个别给予指导和鼓励;等到孩子们都剪的差不多时,我请了个别几位孩子把自己的剪法讲给大家听,并且同时,老师也把自己的剪法告诉并讲解给孩子,他们听后,个个都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剪出漂亮的灯笼。
我们把剪出的灯笼放在桌面上,布置成灯廊,供幼儿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高兴地讲着自己灯笼的样子及剪法……。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到剪纸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较容易的,但要设计好图稿可不容易,在设计图稿时,有的画的小,有的画的大,有的设计的图案比例不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又重新设计了一次活动《小小设计师》;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设计和剪纸水平都较以前有所进步,剪出来的灯笼也一次一次的逼真形象漂亮了。
剪纸活动是民间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
第2篇:教孩子学会分享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教孩子学会分享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我们幼儿园发动孩子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大家拿的图书都不一样,可以互相换着看。可是,问题来了,有的孩子很大方,自己的图书谁看都可以,可有的孩子就不行了,自己的图书谁也不许碰,有的甚至哇哇大哭,特别是航航,谁看一下他的书,他就哭。航航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特别支持幼儿园的这一活动,因为航航在家有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独享,谁也不给,希望借这一活动能改掉孩子自私的毛病。
首先,我把孩子拿的书都收起来,充实到阅读区中,有几个孩子不太情愿,但看到别人都交给老师了,虽然有些不舍,可也勉强交上了,只有航航,紧紧地抓住自己的书不放,我也没有勉强。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一本是谁拿的,是什么故事,可有趣了,以后老师每天会给大家讲书上的故事的。每天饭前、午睡前、午睡后、离园前,我都会指定一个孩子去拿书,然后我读,被指定的拿书的孩子都会特别自豪,总是先拿自己的书让老师读。我故意不让航航拿书,别的孩子自豪的说:“老师今天讲我的书了。”我看到航航露出了羡慕的眼神,小声说:“我也拿了。”我问:“航航,你拿什么书了?可以让我们看一下吗?”航航犹豫了一下,拿出了他的书,说:“我的是《黑猫警长》的,可有意思了。”我接过书讲了起来,孩子们当然爱听了,讲完后,我说:“航航的书这么有趣,我们一起谢谢他吧。”孩子们齐声说:“谢谢航航。”航航的脸红红的,都不好意思了。我问大家说:“自己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你快乐吗?”“快乐!”孩子们响亮地回答。航航说:“老师,我家里还有好多呢,我还拿,让你们看。”看来,这个“小气”的孩子也学会分享了。
现在的孩子,在家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好东西都是自己的,不会和别人分享。等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就有些适应不了了,所以孩子们之间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抢我的玩具了,我碰你的东西了,这一类的状告的特别多,幼儿园多开展些这样的的活动,会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彼此分享的。
第3篇:剪出来的爱教育随笔
剪出来的爱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幼儿教师,已习惯于每周一的晨间接待环节检查孩子们的指甲。那天,第一个来的是活泼可爱的涛涛,我一看,哇,小家伙的指甲真有些长。乘着孩子少的空隙,我开始边剪指甲边和孩子聊天,享受那温馨、轻松的时光……
当我微笑着问:“涛涛,老师想帮你剪指甲,行吗?”他很爽快地点点头。我一边剪一边故意自言自语:“好长时间没给小朋友剪指甲了,都有点不会了。”涛涛立即回应:“我妈妈说,什么事情学学就会了!”“那你教教我,怎么剪呀?”“轻轻地、慢慢地,别剪到我的肉哦,不过,我不怕疼的!”涛涛晃着脑袋大声地告诉我。我连连答应:“好嘞,勇敢的小男子汉,看我的!”我小心翼翼地剪着,小家伙也没闲着,不停地为我抹去落在身上的'指甲屑。令人感动。剪完后,我像老朋友一样拍拍他的小肩膀。还没等我说话,涛
第4篇:教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教师教育随笔
之前看家长给的评语,发现乐乐的妈妈说他有点胆怯,说话声音比较小,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平时倒没怎么注意到乐乐这方面的事情,每天他妈妈接送,感觉蛮平常的,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他比较乖,不怎么调皮,从来不犯什么错误。
在他妈妈评语的“提醒”下,我有多多观察乐乐,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很低,离他远点距离的话,听清他的话还比较费力。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低着头,不是很自信,即使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害羞”,而且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他是属于经常被点名回答的那种小孩。在户外活动中,虽然他有时调皮,跟别的小朋友追追赶赶得,但他比较寡言,不曾听到他大声的呼叫之类的。
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乐乐属于那种本身声音就比较低的,声音小、音调低是他的特点,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但是他是内向的,是比较
第5篇:教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教师教育随笔
教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教师教育随笔
之前看家长给的评语,发现乐乐的妈妈说他有点胆怯,说话声音比较小,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平时倒没怎么注意到乐乐这方面的事情,每天他妈妈接送,感觉蛮平常的,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他比较乖,不怎么调皮,从来不犯什么错误。
在他妈妈评语的“提醒”下,我有多多观察乐乐,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很低,离他远点距离的话,听清他的话还比较费力。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低着头,不是很自信,即使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害羞”,而且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他是属于经常被点名回答的那种小孩。在户外活动中,虽然他有时调皮,跟别的小朋友追追赶赶得,但他比较寡言,不曾听到他大声的呼叫之类的。
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乐乐属于那种本身声音就比较低的,声音小、音调低是他的特点,与生俱来的,无
第6篇:教孩子克服自卑情绪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教孩子克服自卑情绪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自卑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或某些心理缺陷而轻视自己,总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奥地利心理学家、医学家阿特勒认为,自卑感人皆有之,且自幼年就开始了。如果让自卑感继续发展,则会产生自卑情绪,若进一步恶化,可导致精神障碍,如忧郁、焦虑、强迫症状等等。一个人在自卑的同时,往往有寻求补偿的愿望,如以优越感的补偿作用来维护自我尊严,以此摆脱自卑。但优越感作为一种心态,如果处于不恰当的地位,则可发展成为自大自傲、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阿特勒认为优越感的本质还是自卑。他根据自己童年亲身经历,以及在医疗实践中接触到的病例,认为自卑感的产生是由于幼年时感到自己瘦小体弱,需要安全保护,并且一举一动都受大人控制的结果。
自卑情绪的表现有多种形式,现举两例。如一位女学生,自幼长得就
第7篇:教孩子坦然面对被拒绝的教育随笔
教孩子坦然面对被拒绝的教育随笔
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上中班的儿子滕汛有颗“玻璃心”。五月的一个周末,我陪他在单元楼下的健身区玩耍,他想骑邻居小朋友咪咪的自行车,却被咪咪一口回绝。当时咪咪正拿着小铲子挖土玩,自行车就放在一边闲置,滕汛想骑,我鼓励他自己去和咪咪说。没想到,当滕汛跟咪咪说想骑她的自行车玩时,咪咪头都没抬,便语气生硬而坚决的说了一个字:“不”!或许是怕滕汛抢走她的自行车,拒绝之后还立即放下手中的铲子,把自行车往自己身边挪了挪。滕汛看着这一切,站在那里待了几秒钟,嘴巴一瘪便大哭起来,委屈的嘟着嘴说要回家,不玩了。
回家以后,滕汛的心情渐渐平静,他语气坚定的对我说道:“妈妈,我以后再也不和咪咪玩了”。我对他说:“自行车是咪咪的,她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和别人分享,有时你不是也不愿把玩具借给别人玩吗
第8篇:送灯笼杂文随笔
正月初五一过,长辈就该给晚辈“回节”了,看似一个表达亲情的礼事活动,在礼仪之邦的西府大地却非常讲究。特别是出嫁的女儿有了小孩后,从此,舅家人每年都得给孩子送一个红红的灯笼!在我几十年的人生记忆中,乡亲们都非常尊崇这个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从没见过谁家落下过,我已经当姥爷了,自然也很在乎给小外孙送灯笼这件事儿……
今天恰好正月初五,我也顾不得多想,就骑着自行车急忙往荣华路赶去,想给自己的小外孙也买一个漂漂亮亮的灯笼!天气阴冷,过年的氛围相当浓厚,行道树枝头挂着一串串大布灯笼随风飘动,沿街商铺大门两侧贴着鎏金大字的春联,金光闪闪,恢弘大气!街道上人来人往,或提着礼品盒,或挑着灯笼。
在街道的转弯处,一个竹篾大背篓很显眼,里面装的全是纸糊的手工灯笼。竹瓤篾条扎帮成的骨架上,粘贴着六个像莲花瓣一样的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