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影莫娣观后感范文
电影莫娣观后感范文
《莫娣》是一部由爱尔兰和加拿大共同制作的爱情传记电影,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述了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总会有一部电影或者一部书适合在这个时候慢慢被观赏,因为那些电影或者书籍总会让人有一种父母活了几世的感觉,而《莫迪》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机缘巧合下,我用券买了这部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喜欢上女主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帕丁顿熊》里面的妈妈和《水形物语》里的女主,在那两部电影里,她都是善良美好的',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相信她仍是善良如初。影片里的她,是一个自出生便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然后她的哥哥因为自己无暇照顾她,所以将她寄养在姨妈家,雇姨妈来照顾女主,而且还偷偷将属于他们的房子偷偷卖掉了。因而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寄人篱下的可怜女子,不仅需要忍受自身生理的痛苦,还需要忍受心理上的孤寂和无助。因为和哥哥、姨妈赌气,所以她就出去找了一份家佣的工作。但是,虽然她从很远的地方跛足走到了男主的家去应聘,但是第一次男主却拒绝了她,因为看着瘦弱和残疾的她,男主觉得她干不了这份工作。而女主是一位情商和智商很高的女人,利用暴躁但内心细腻善良的男主的同情心,最后还是被他录用了。
与自尊心强、大男子主义、不善言辞的男主相处,一开始是不顺利的,所以女主一开始有被欺负,也有被驱赶甚至被打过一次,但女主情商和智商都极高,所以在后期相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一种最舒适的相处模式,而女主也开始发挥自己的女性特有的理家能力和绘画天赋了,将那座房子和男主收拾得干净温馨,而墙上的一幅幅干净美丽的画将家衬得更加美丽。那男主虽然嘴硬,总是在嫌弃她,但又却在行动上默默支持着她,为她买颜料,为她找画板,帮她售画,开始做起了饭菜,甚至帮她找到了女儿,就这样在嫌弃和爱护中,两个人相伴走到了白头。万物复苏之初,男主在屋外干活,女主在家将窗外的美景和男主框在了画里;大雪纷飞之时,两个人守在小木屋,聊着天,画着画,窗外的雪景化作女主画中最纯净的色彩。女主的伯乐曾问过女主为什么她没去过多少地方,但她画中的景色却那么美丽。我觉得原因应该是女主的内心里无太多的欲和善良美好,所以能去感知世界、自然的美丽。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男主和女主闹矛盾时,男主去找她并且第一次说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而女主说她不会离开他,因为是他给了她一切。我想是他们两个互相成就,让彼此懂得了爱,懂得了生活,爱上了彼此的灵魂,而不是因为外貌、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只要心怀善意,不管在外人眼里多么奇怪的人,都会被另外一个人温柔相待,默默守护。愿你我都能如此幸运,能被人早点珍藏。
第2篇:《莫娣》读书笔记范文
《莫娣》读书笔记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莫娣》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外的风景怎么样?天上的白云像什么?是平淡无奇,还是风光无限?这要看观察者的眼光:你能看到什么。
同样,人生的命运与生俱来,或顺利,或坎坷,一辈子能否有所成就,要看你做了些什么。
爱尔兰/加拿大电影《莫娣》,以加拿大一个残疾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影片描述了一个名叫莫娣的人,从寄养在姑妈家的无用之人,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自己不能把握的,比如我们的出生,我们身体的某些构成,这些东西由不得我们。就像影片中的莫娣从小患了严重的关节炎,让她骨骼变形,走路都是一颠一颠的。
这样的人生,怎样才能够有所改变呢?
抓住机会,走出既有的人生画框。
莫娣寄养在姑妈家,还是要做一些事情,但她关节不灵活,做事笨手笨脚,常常受到姑妈的指责。
她唯一的弟弟忙于做生意,欠了不少债,便自作主张将母亲留下来的房子卖了抵账。这么大的事,压根儿就没有与莫娣商量。
莫娣面对这些,当然有些愤慨,但又感到无奈。在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到,那是相当的不甘。
有一次,她到附近超市买东西时,正好遇到一个做贩鱼生意的男人想雇佣女人,她便跳起来将招聘纸条揭了下来。
她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姑妈,一步一颠地走了好远去应聘。
就是这一去,她跳出了原来生活的小圈子,迎来了她生命中的转折点。
忍辱负重,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莫娣的到来,让雇主埃弗雷特大失所望。他本想找个能帮他处理家务杂事的女人,却没想到来了一个手脚都不灵便的人。
他让她回去,她却不走。他让她试着做事,一件也看不上。后来勉强留了下来,仍然是处处不满意,有一次甚至动手打了她。
面对雇主的粗暴,莫娣也非常生气,但她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忍了下来,默默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雇主对她的印象。她做出可口的饭菜,整理杂乱的房间,好言好语劝慰雇主,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终于站稳了脚根。
也许她反复想过,如果回去,又能怎么样?自己选择走出来,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不管怎样,这是自己养活自己,不是全靠别人。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
一旦安定下来,莫娣也有了一些闲暇。有一天,她发现了一点剩下的油漆,便用它在房间里和窗户上画了几株花草,让简陋的房子里有了一丝生机。
继而,她又找了几块小木板作画。当有人经过表示很喜欢窗户上的花草时,她将木板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当别人愿意出钱购买时,她得到了第一笔画作的收入。
这之后,莫娣的创作进入高峰期,一朵花,一丛草,一只黄蜂,一群飞鸟,一片天空,几朵白云,都纳入到她的笔下,化作美丽的图案,让陋室熠熠生辉。
她难以外出写生,便观察窗外季节的变化,靠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将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美丽的图画。那里面除了具体的风景和物件之外,还有蕴涵的艺术情趣和人生冷暖。她不仅卖出了更多的画作,而且名声大振,报纸、电视都对她进行了报道和专访。
事情就是这样,有正有负,有短有长,就是没有完美无缺。我们要做的,可能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弥补人生的短板,而是最大限度地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独特的人生价值立足于世。
与人为善,带给别人美丽和幸福。
人生的角色常常是变化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在雇主埃弗雷特的眼里,一开始莫娣的地位还不如他家的两条狗和一群鸡。到后来,莫娣成了他的妻子,两人开始平起平坐。再后来,他的名字和形象随着莫娣的出名而出现在报纸和电视里,但只是一种附属。这种从绝对主人到妻子配角的变化,让他很不适应,甚至感到了羞辱和痛苦。
而莫娣,地位卑下时,她只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改善,并没有太多的怨恨。地位平等时,她尊重丈夫的主人地位,同时也争取自己应有的位置。名声超过丈夫时,她劝丈夫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莫娣觉得,“要能体会到人家对你的好”。她对丈夫讲,与你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她对友人说,美丽的画面,就在你的心里。
心地善良,笔下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哪怕那只手不怎么健全,甚至有点变形。
身残志坚的人总是让我们感动。她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她们的坚韧让我们敬佩,她们的奋斗往往达到常人无力做到的境界。就像影片中的莫娣,尽管命运对她如此不公,但她努力把握自己有限的空间,画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人生画卷。
第3篇:《和莎莫的500天》电影观后感
《和莎莫的500天》电影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莎莫的500天》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刚看完电影,思绪此起彼伏。
一开始觉得男的就是一个可怜的备胎 女主脚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我是你女朋友”之类的话 两个人的关系中男的爱的死活来 女的只是感觉这样就挺好 不要非要确定关系 非要我爱不爱你
造成这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电影中女主是很没有安全感,她的背景,她爱自己的`长头发然后剪掉,她不相信爱情,暧昧分手达人。其二,男主想的太多,尤其是后期的现实和幻想的对比,还有他以为女主会回心转意,可惜都没有。
男主是个浪漫主义的人,但是胆小且平庸,女主最开始爱上了他的浪漫,他的文艺,但
第4篇:艾莫观后感
如何成就自己的事业
——观看艾莫老师《做最有用的好员工》有感
《做最有用的好员工》,当我静静地听完这系列讲座之后,我折服了,我折服于艾莫老师清晰的思路、高度的凝练,以及生动的故事,更感激于领导在忙碌的工作中慧眼识物,带给我们最有用的“知识”。观看艾莫老师的“如何做企业最有用的好员工”讲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归纳总结后,做出如下概括体会:做有价值的好员工要有八大要素,也是成为MVP(最有价值)员工的必要前提。
第 一:对公司要深入了解,做公司和老板的员工,有较高的忠诚度,摆明自己的位置,要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
第 二:在细分化的企业中,有四个时期——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看清公司情况,自我升级,选择好的“标杆”最为榜样,独占其位,爱岗敬业,忠诚并有热情。重要之处就是把自己的价值
第5篇:艾莫观后感
《艾莫——做最有价值的好员工》观后感
上周,在分局领导的安排下,我们一年级新员工观看了艾莫老师的培训视频。非常感谢分局领导安排我们进行这次视频学习,通过观看艾莫老师的做最有价值的好员工讲座,我收获很大,有很多感想,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分享。
首先,成功没有秘诀。艾莫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一个各国闻名的铁匠,他有祖传的手艺,生意做的非常成功。他收了很多徒弟,其中一个徒弟非常努力,并且很希望能够继承他的事业,于是他告诉他的这个徒弟,如果这个徒弟能够一直用心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把自己打铁的秘诀教给这个徒弟。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的这个徒弟牢记铁匠师傅的话,把自己当成铁匠铺的主人,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在这个徒弟的带领下,铁匠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老铁匠病倒了,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