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二单元复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概括文意。
2、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3、背诵文下注释。
4、现代文阅读《理想》,文言文阅读《<论语>十则》及方法讲解。
5、默写《<论语>十则》。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人生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教学重点
1、字词积累。
2、结合课文进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
第一课时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复习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主旨,要点,主要写作特点。
2、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3、背诵文下注释。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人生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进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方法讲解教学过程
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概括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主旨,要点,主要写作特点。
2、背诵文下注释。
3、听写生字词。
4、默写《<论语>十则》
二、课文复习
内容概括、主旨探究(根据中心词句)
课后练习
《理想》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P29第一题
《行道树》
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对比手法关键词
《第一次真好》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写法:详略结合,点面结合。
P34第一题
《白兔和月亮》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P38第一题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P38第一题
《我的信念》
人生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于科学之美。
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工作态度:坚定、信心、坚忍不拔、勤奋执着。
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P42第一题
《论语》十则
学习方法:学而时…;吾日三省…;温故…;学而不思…
学习态度:知之为…;见贤思齐…;三人行…
修身做人:岁寒…;士不可不…;己所不欲…
P47第一题
三、同座互相背诵文下注释。
四、投影检验背诵效果。
五、听写。
板书设计:见演示文稿。
第二课时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现代文阅读《理想》,文言文阅读《<论语>十则》及方法讲解。
2、默写《<论语>十则》。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人生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教学重点
1、默写。
2、结合课文进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讲解。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论语>十则》。
一、给加线字注音(12)
人不知而不愠()是知()也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松柏之后凋()三省()吾身
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传()不习乎
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
二、解释通假字(8)
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4、项为之强
三、解释多义词(12)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而学而不思则罔知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以虫蚁为兽
之松柏之后凋为为之怡然称快
学而时习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四、解释活用的词(4)
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焉4、吾日三省吾身
五、解释加线的词(18)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时习之()()
3、吾日三省吾身()()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可以为师矣()()8、见贤思齐焉()()
9、士不可不弘毅()()10、其恕乎()()
六、翻译:(16)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七、填空
本文选自。这是记录和他的弟子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时人。
八、默写课文(包括选自何处),找出其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二):现代文阅读《理想》(复习资料
刘慧兰
第2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吴小芬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21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反复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思乡之情,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复习重难点:
1、领会诗意,品味诗句,积累语言。
2、体会思乡怀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复习过程: 一,《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字音: 一水间(jiàn)万重山(chóng)照我还(huán)风一更(gēng)聒(guō)碎
*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二,《梅花魂》
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句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美化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任务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也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②临走送我墨梅图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字音 颇(pō)负盛名 腮(sāi)边 葬(zàng)身 玷(diàn)污 杭(háng)州
秉(bǐng)性 衰(shuāi)老 蒙胧(lóng)华侨(qiáo)眷(juàn)恋
梅花魂(hú)冷飕飕(sōu)低头折(zhé)节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
2、喜鹊在树上欢乐地唱着歌。()三,桂花雨(散文)
作者由自己最喜欢桂花以及它迷人的香气,引出回忆狸摇桂花的事情,即使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也会时时想起当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反映了儿时生活的乐趣,也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字音:几大箩(luó)成熟(shú)
句子: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8*乡下人家(谢冰莹)
文章描写了故乡如画的风景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无限向往和眷恋。字音:
潺潺(chán)婀(ē)娜(nuó)粼粼(lín)点缀(zhuì)干涸(hé)唱和(hè)螃(páng)蟹(xiè)四,词语听写
洛阳 榆关 灵魂 幽芳 葬身 腮边 甚至 丝绸 无所谓 梳理 衰老 手绢 华侨 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清澈见底 香飘十里 守望相助
第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学案(苏教版)第二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4.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 5.巩固背诵。
6.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目标1、2、3、5三、复习难点:目标4、5
二、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1)《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2)《幼时记趣》的作者是,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3)《十三岁的际遇》作者,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
岁。
2.重点字词:根据拼音写汉字 , 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áng yáng()
chán()娟
浩miǎo()
xī()利
雕lòu()
juān()刻
安tián()
怪pì
第4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通过复习,进一步引领学生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生课堂迅速浏览课本:
〖二〗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
〖三〗 归纳本教该教材的知识(第一单元)要点,明确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自立〗
1、什么是自立?(定/含义)P34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表现(P35):自立的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①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
第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
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
第6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教学重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6课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ã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
第7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复习目标
1、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并能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认识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复习重点与难点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复习步骤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p36图)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
第8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文档
Unit 1 My name’s Gina.Teaching aims :
1.Review the words of Unit 1 and use them.2.Train students’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3.Train Ss selfcheck skill.4.Learn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Teaching I and D : Reading and practing Teaching
type : Review
Teaching methods: Reading and practing Teaching aids :
1.A tape recorder.2.Small Bb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