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江渚zhǔ 玉箸zhù 绮筵yán 扁舟 piān
B.碣石 jié 溽暑 rù 菡萏qiàn 訇然 hōng
C.金樽zūn 危樯 qiáng 旧醅 pēi 蓦然mù
D.渺邈miǎo 酩酊 mín 砧声 zhēn 塞草腓f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琴瑟 宦游人 物幻星移 玉簪螺髻
B.画栋 妆镜台 摧眉折腰 豆寇词工
C.徘徊 黯乡魂 列缺劈雳 形影相吊
D.青冢 车辚辚 魂悸魄动 紫台朔漠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住房产权纠纷调解会上,面对部分业主的恶意起哄和现场记者如雷雨般尖酸刻薄的追问,房管局许主任忍不住怒发冲冠,摔门而出。
B.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摧眉折腰,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上海世博会中国文物展厅中,荟萃了全国各地的文物精品,珍饰书画、钟鼓馔玉,应有尽有,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
D.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4.选出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夫妻间无比深厚的感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
C.《将进酒》中大量运用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用“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5.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象中蕴含了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对比,以幽清、明净之境,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以及友人能摆脱世俗,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王维《山居秋暝》)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的凄冷画面。(杜甫《旅夜抒怀》)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诗人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融化在早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表达出一种愉悦恬适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韩愈《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6.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真切地刻画出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的情境。(张九龄《望月怀远》)
B.“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连续的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这些细节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杜甫《兵车行》)
C.“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D.“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用反问语气来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既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如像张翰一样弃官还乡,饱尝家乡美味,以排遣心中的愤懑。(辛弃疾的《水龙吟》)
7.下列各组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城上高楼接大荒(连接荒僻的边远地区) ②惊风乱芙蓉水(吹动)
B.①密雨斜侵薜荔墙(雨打) ②鬓云欲度香腮雪(飞越)
C.①花面交相映(互相)②车错毂兮短兵接(错误)
D.①左骖殪兮右刃伤(倒地而死) ②援玉兮击鸣鼓(拿,握)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适和岑参。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善于反映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史”。韵律完美、沉郁顿挫是其独特的风格。
D.苏轼、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后者是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属婉约派;后期沉痛哀伤,趋于豪放风格。
二、诗歌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9.这首词的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梳洗过程,你以为“懒”“迟”两字好在哪里?(5分)
答: 。
10.简要分析最后一句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5分)
答: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和运用(16分)
15.名句填空。(十三选十答题即可)(10分)
⑴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⑵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⑶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⑷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⑸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⑹ ,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⑺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
⑻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⑼ ,二十三丝动紫皇。(王维《李凭箜篌引》)
⑽雾失楼台,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
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⑿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6.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6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错误原因 改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下不了这些功夫,也不晓得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处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节)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7.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你认为作者有什么用意?(4分)
18.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3分)
①三看画 ② ③ ④
19.“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20.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7分)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了智慧老人,便问:“您觉得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觉得自己的家乡如何?”“糟透了!我非常讨厌。”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老人家就说:“那你快走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向智慧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满脸喜色地回答:“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树、花、事……”“这里也同样美好。”老人家便说。旁听者很诧异,问智慧老人为何前后答复不一样。老人笑笑说:“你希望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A(B萏dàn;C蓦mó;D酩mǐng,)
2. D(A 幻---换;B 寇----蔻;C劈----霹)
3.D(D项“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A“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B“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C“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4.B(将“夸张”改为“(谐音)双关”)
5.C(诗人是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6.D(辛弃疾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可谓是一石三鸟。)
7.C(错:交错)
8.D(李清照前期的词清新自然,后期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但主要都承袭了婉约派风格。她后期的诗与散文刚健清新,与她的词不大相同,趋势豪放风格。)
9.“懒”“迟”两字写出了女主人起床时懒散迟缓的精神状态,(2分)传神地表达出女主人公空虚(怅惘)、百无聊赖却又满腹愁怨的心情。(3分)
10.运用了反衬的手法,(2分)以鹧鸪的成双成对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3分)
1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2分)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3分)
12.托物言志,(2分)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3分)
13.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2分)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2分)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2分)③对仗十分工巧。(2分)
15.⑴ 海上明月共潮生⑵ 吞声踯躅不敢言⑶ 战士军前半死生 ⑷天生我才必有用 ⑸ 月涌大江流 ⑹ 薄帷鉴明月
⑺ 天上人间 ⑻化作相思泪 ⑼十二门前融冷光⑽ 月迷津渡
⑾ 人比黄花瘦 ⑿只有香如故 ⒀灯火阑珊处
16.
题号
不得体的原因
改为
“忝列”,谦辞,表示自己位列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此处错误做敬辞。
“名列”
“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是敬辞,此处误做谦辞。
“愧领”
“芳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此处用错对象。
“高寿”
17.答案示例:小说写果贩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种乐观的(或热情的、诚实的、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叶三有审美情趣(2分),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2分)
18.答案示例:②叶三懂画③叶三评画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空1分)
19.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3分)。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3分)
20.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已。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7分)。
答案示例二: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7分)
答案示例三: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了棺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作者在《胡同文化》中也曾有类似写法,文尾以“再见呀,胡同”体现对封闭的胡同文化的清醒认识。(7分)
(角度不拘,有无具体例子均可,言之成理即可)
第2篇: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含答案)
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哺(bǔ)育攒(cuán)成候(hòu)鸟鲜(xiǎn)为人知 .....
B. 泯(mǐn)然伫(zhù)立踌(chóu)躇气冲斗(dǒu)牛 ....
C. 炽(zhì)痛谰(lán)语重荷(hé)妇孺(rú)皆知 ....
D. 哽咽(yè)磐(pán)石深邃(suì)迥(jiǒng)乎不同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来势凶凶锲而不舍荒草萋萋家喻户晓
B. 九曲连环一泻千里奇趣横声亦复如是
C. 锋芒必露人声鼎沸炯炯有神秩序井然
D. 当之无愧杂乱无章义愤填膺鞠躬尽瘁
3.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一来就谈起小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的小李。....
B.我认识奥本海默是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C.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的境界,平原无际,回环曲折。....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B、系罩牵拉支罩
C、支撒牵拉支罩D、支撒系牵拉罩
5.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10分)
(1)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
(2),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夜发青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4),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
(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二、(12分)
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2分)
译文: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分)
7.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4分)(1),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崔九堂里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4),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5)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8.默写《峨眉山月歌》(4分)
峨眉山月歌李白,_。__,___。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
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
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
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9.“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
之意是什么?(3分)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原文回答(4分)
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系列动词(已加点),请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父亲的眼神(13分)译文: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2)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凡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
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3)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
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4)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
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
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
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
来。
(5)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
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
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6)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夸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
(7)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
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
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8)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
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9)“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10)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11)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2)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躯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郅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要
上学!”
(13)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
名记者。
(14)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
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速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
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文段有删改)
13.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14.“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
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
15.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瘸腿科:
睁眼瞎:
16.“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分)
17.“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话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现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4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
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1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从先人还家().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20.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天才”,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方面?用文中
语句回答。(2分)
21.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30 分)
1、以“我心中,你最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字数在600字以上;③文中要
有恰当的描写。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C2.D3.C4.D
5.(1)竹中窥落日
(2)深林人不知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马上相逢无纸笔
(5)何人不起故园情
(6)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分)
(8)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分)
二、综合性学习(12分)
6.(4分)
(1)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7.(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里几度闻。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8.(4分)峨眉山月半轮秋,_影入平羌江水流。
__夜发清溪向三峡,_ __ 思君不见下渝州_。
三、阅读理解(38分)
(一)(13分)
9.A:是与其他季节(或夏季)的百草园相比较来说的。
B:言外之意是:雪天的百草园是有趣的。
10.条件: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11.要点: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雪地捕鸟的乐趣。
12.要点:下雪后捕鸟或雪地捕鸟。
(二)(13分)
13.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
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14.点题并引出下文
15.瘸腿科:指数理化成绩出奇差的学科
睁眼瞎:指父亲没有文化(或父亲不识字)
16.有耕耘就有收获或付出必有回报。
17.略(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三)(12分)
18.⑴属于⑵曾经忽然⑶跟随
19、①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0、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1、后天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作文(略)(30分)
第3篇:高二期中测试作文
高二期中测试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期中测试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期中测试作文1
有人说,人才源于困境,也有人认为,人才出于顺境。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其自身是否勤奋刻苦地读书,能否在读书成才之路上,勇敢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无论顺境逆境,如果一个人不努力读书,不用知识丰富自己,顺境中只会沾沾自喜,逆境中也只能垂头丧气、自叹不如。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读书,无论处在何种境地,都会最终取得成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度,自古以来,因读书而成才者不计其数。被誉为唐宋八
第4篇: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0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测试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áo)长歌当哭(dāng)搴旗斩将(qiān)...B.撺掇(duō)妄自菲薄(fēi)搔首踟蹰(chù)...C.攒射(cuán)夙兴夜寐(sù)载笑载言(zài)...D.浸渍(zé)与子同裳(sháng)别出机杼(zh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葳蕤生光 坚如磬石 槌床大怒 人贱物鄙 B.重蹈复辙 桀骜不驯 踌躇满志 意蕴深厚 C.粒沙瓣花 陨身不恤 池鱼故渊 纵横捭阖 D.息列索落 朔风凛冽 饱蘸深情 虔诚祈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做法尽管说不上多么光明正大,但毕竟没有伤害他人之意,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实在无可厚非。....B.积分榜上两个班
第5篇: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期中测试_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____ :级班_________________ :校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10分)méng lóng()的月色,明媚的阳光,jīng yíng()的露珠,qiào lì()的小花,chán chán()的小溪,dǒu qiào()的山峰,蓝天上的yōu yōu()的白云、翱翔的xiónɡ yīnɡ(),大地上奔驰的jùn mǎ()、可爱的xiǎo lù()……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ēn cì(),让我们拥抱大自然吧!w
二、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3分)镌刻(juān juàn)
瘦削(xu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