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30 07:15: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反思范文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第2篇: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 参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2.“匹、昨、周”容易写错。3.“

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p!、磨m^坊、刚没m^小腿、为w6i难。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1.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2.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一匹

磨坊

刚没小腿

为难

p!m^ m^ w6i

3.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2.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二)第7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读一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如: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

2.同桌同学分角色练习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3.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接受任务时高兴的心情。

再如:××同学读得很好。一听他的声调就是“一匹老马”在说话,他还读出了老马见小马很愿意做事的高兴的语气。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读一读第3自然段。(1)学生阅读该段后可以说出: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得很急,小马为难了。

(2)想一想什么叫“为难”? 如:“为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结合课文说一说,小马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过去呢?(2)想问妈妈该怎么办。(3)它想到可是离家太远了。3.谁能把小马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浅,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问老牛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

2.阅读并理解老牛说的话“„„刚没小腿„„”。(1)自己读一读,了解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刚没小腿”是刚没谁的小腿? 如: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3.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小马的话呢?

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体会小马的心情,能用为难、着急的语气来读小马的问话。4.分角色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如: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读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后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后回答: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让小马过河。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4.指名读这段,师生评议。如:××同学读出了小马吃惊的语气。

再如:××同学在读松鼠的话时,语气再急切点就好了。

5.(出示插图1)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看图想一想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集体讨论:

(1)它们说得不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河水对它来说很浅,刚没过它的小腿,这并不能说明水真的很浅;松鼠很矮,河水对它来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但对老牛来说却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话也不可信。

(2)它们说得对。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俩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也不一样。它俩的话,对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遇到困难,小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开动脑筋,仔细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话。咱们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现?请你读读第6自然段。

2.学生阅读后发现听了松鼠的话,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问妈妈。3.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七)学习第7自然段。

1.读一读第7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了什么?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1)指名读小马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2)想一想,从她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亲自试一试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别人的话是不是都不要听呢?

生:别人说的话对,当然要听。但是当你遇到和小马差不多的情况时,就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那样就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就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试。有时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要认真分析,判断正确和错误。

3.分角色读这段。

(八)学习第8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8自然段。

2.如:小马来到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来警告它,可是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文可以说出: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九)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二)“匹、昨、周”等字容易写错。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请你自己分析下列字。

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 2.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麦”可以用结构方法或加偏旁方法来记。

(2)“半”可以用加笔画的方法来记。把“十”加上点、撇、横就是半。(3)“甩”可以用换一笔方法记。把“用”的竖变成竖弯勾。

(4)“周”可以用缩短一笔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用”的竖,下边不出头,再在下边加上“口”,就是周。

3.说说下面字哪容易写错? 匹、昨、周(1)“匹”的竖弯勾易错写成“ ”。

(2)“昨”左边的日字旁不要写成“目”。(3)“周”里边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4)说说匹的笔顺是什么?

4.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匹”。

外边的“匚”分别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请你自己在本上练习写写。

(2)怎么才能把“甩”字写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甩”的第四笔要落在横虚线,“ ”起笔在竖虚线上,把上边的“ ”托起来。

(3)观察“蹦”的结构和笔画,谁愿意在黑板上写一写?写后师生评议。

(二)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围的意思。

(2)请你仿照书上的句子,自己造句。(3)造句举例: 房屋的四周种满了鲜花。

站在街心花园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许多晨练的人。

(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相近的词是“立刻”和“连忙”。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短,动作快的意思。

(四)作业。1.写生字。2.读课文。【板书设计】

第3篇: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道理美,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朗读课文触美丽。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语音朗读,最后设置情境进行演读。这样训练朗读,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语文上册二年级《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上册二年级《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有这样三句话: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领会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创设了一个“场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马棚、麦子、驮到、磨坊、挡住、淹死、昨天、叹气、亲切、试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认识“马棚、麦子、驮到、磨坊、挡住、淹死、昨天、叹气、亲切、试试”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标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三)反馈学情,初步感知课文

1、标示自然段。

2、圈出生字,并出示卡片,板书拼音并跟读。

3、指名教读。

4、去拼音分组读。

5、齐读。

(四)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我会划”1、用“ ”划出老马说的话。

2、用“~~~~~~~~~”划出小马说的.话。

3、用“ ”划出牛伯伯说的话。

4、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 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 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 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 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

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1

《小马过河》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在质疑的环节中,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小马过的`是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而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他们俩是不是都说错了,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水很深”,这不仅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同时也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对矛盾。以往在帮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马过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后来由于要开课,我就拿着这个教案到二(1)班去上。

上到辨析关时,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的对不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