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归思无限散文随笔
归思无限散文随笔
入夜,倚在床头拨弄手机,浏览空间动态,看到好友更新的说说: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窝!后边全是偷笑的表情。忍不住莞尔,这小妮子,俏皮不减当年呢!
一下子联想到张爱玲《姑姑语录》里的“视睡如归”。觉得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俗一雅,却都道出了人生的情趣,后者的“归”字于平淡中更有无限况味。一念至“归”,顿觉思绪活跃起来。记得以前读古诗词,一直钟情“归”这个字。
少时读书,学到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特别喜欢那一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觉得有一种清幽、心安的意境。记得当时老师说后一句诗意的理解尚无定论,一是说诗人在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芙蓉山的主人风雪夜归。这么多年,我一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只因为一个温暖的“归”字。天色入暮,青山遥远模糊,风啸雪飘、天寒地冻,然而风雪再大,也挡不住对家的眷恋;茅屋再贫,也能安定一颗夜归人的心。
后来读到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那一句“何日归家洗客袍”,让人顿生无限感慨。在一个羁旅他乡的游子心里,纵使眼前是令无数文人骚客浮想联翩的胜景,也无心欣赏,他心里惦记的只是何时结束这漂泊无定的'生活,和家人团聚,回到家乡浣洗那沾染了一身风尘的客袍。
也特别喜欢《诗经》里“归”的另一种解释:出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当翠绿繁茂的桃树绽开一树红艳艳的桃花时,美丽的姑娘就出嫁了,找到了好婆家,她的贤惠善良定能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明艳的桃花,如花的姑娘,字里行间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多让人心醉啊!姑娘嫁人后也算找到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家,开始一段新生活,这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归”么?
时钟嗒嗒将我的思绪扯回,此时夜已阑珊,街上尚有行人的笑语,窗外呼呼的风声伴着汽车的鸣笛声不时响起,想到行人急匆匆在街上行走的样子,再看自己身处斗室内,身有归处,心境安然,不禁由衷地给好友的说说点赞。
第2篇:归雁散文随笔
归雁散文随笔
乡间公路延伸着,直插向菜子湖的湖心。我在堤边下了车,堤顶上早已聚集了不少男女,他们架设长枪,手提短炮,静静地瞄准着不远处湖边浅滩里的那一群白色的精灵。我伸着头,也挤进观望的人群。近岸湖滩长堤硬朗朗的,草色青青,芦花摇曳,漫漫的湖水上浮着一层薄薄的雾纱,模糊了岸际,仅留下天边的一抹残墨。就在近岸咫尺的一片水草丰美的浅滩,我看见了十几只白色的鸟儿,一会儿向下猛扑过来,一会儿又振翅翻飞。当它们掠过苇丛,如闪电般俯冲下来时,无数双横展跃动的白色翅膀,如利刃,剪碎了湖光山色,在湖面上击起阵阵涟漪。欢叫声不时地回荡在湖滩上空。可能是吃饱了,玩够了,那些鸟儿一齐跃起,飞向远岸那边的湖天。手握长枪短炮的人们,开始低声欢语。我看见了小天鹅,看见了白头鹤。瞧,那里还有一只不忍离去的孤鹤。鹤影亭亭,独立秋水。那只鹤不时低头啄食,又不时昂首警惕。一声短促的啼鸣,似乎是远处同伴的呼唤。一只只鸟从浅滩一跃而起,扇动着的双翼拍响了凝固的空气,身后的黑爪,拖泥带水,留下一串长长的水纹。
一时,湖面静下来,平展如镜。近山青葱,只有山崖上弥陀寺的红瓦黄墙为这灰蒙蒙的水天抹上一点暖色。摄客们还在等待,等待着下一波精灵的出现。我耐不住寂寞,独自沿着犬牙交错的湖边小径,向湖塘深处走去。
翻过一个山脊,湖湾处有一座牛棚,一位老人正在为牛棚编织过冬的草帘。虽然湖边过去用毛竹分割的围湖养殖景观早已不复存在,但残留堤边的竹篱还在。这些密集的栅栏,阻挡了我深入湖心的.道路,也成了保护侯鸟的又一道屏障,可它阻挡不了那十几头水牛在湖滩堤岸边草地上觅食的欲望。岸边仅有一只小舟,无人,我只能自嘲,边走边咀嚼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突然,有嘎嘎声传来。我抬头望着北山的云天,一行行雁阵出现了,有的排着人字队形,有的排着一字队形,嘎嘎地从头顶飞过,那么多,那么齐,赶集似的向南边水天飞去。
在城里,我已有几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雁影纷飞了。记得小时侯,秋风起,大雁南来,或排着人字,或排着一字,雁叫声声,飞过长空,带着我的念想,飞翔在蓝天;带着我的心情,又盼望大雁早早归来。大雁南飞,雁过留声,已成了过往的印象。
我费力地走在湖堤上,像左侧平行的湖岸一样向湖心探去,那是一片沼泽湿地,水牛们自顾自地吃着青草,全然漠视人的存在,也全然不顾头顶上掠过的雁阵。我欣赏着岸上的牛、水中的影,在浑然天成的水墨画中悠闲。不知什么惊动了离牛不远处草地上的雁群,突然哗啦啦,千翅展飞,腾空而起,掀起黑压压的一片乱云,乱云飞渡,带起的雁风从镜样的湖面掠过,吹皱了秋水,吹碎了水波。潮水般的雁声,带着啸鸣,密密麻麻,急翔急落,云卷云舒,如浓墨泼洒,在水天之间漫润,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我以为,这次它们要远走高飞了。可是没有,它们就这样在我的眼前旋飞旋停,高处的列阵,低处的盘旋,几千只大雁总是不离不弃,呼啦一下,乱云卷起,又嘎嘎一齐,迅速落下,然后,又向远处堤埂的另一边飞去。
天地清明了,可整个湖场热闹了,迷乱了,嘎嘎,嘎嘎,沸腾声一片,像炸开了锅一样,是雁群扰乱了雁群,还是雁群欢迎雁群?我隔堤观望,只闻其声,不见雁影,只好徒步回返岸边的高岗,想再见一见它们的身影。
远眺,只见近山青葱,湖面如镜,渡来的薄雾模糊了远处的岸际,水墨一线的另一边,只闻雁声,就是看不见大雁的身影。
养牛的老人说,不要等了,那是它们的家。
哦,它们的家。
第3篇:黄山归来说黄山散文随笔
黄山归来说黄山散文随笔
5月13日上午七点三十分,我们一行二十六人,乘着旅游车,随着导游前往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开去。
久慕黄山名,今来黄山游。初次来黄山的我,心情自然很激动。我们在乘着大巴前往风景区的路途中,看见公路两侧的山峰上,还是雾气濛濛,云雾缭绕,正担心到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主景区时,什么也看不倒,只能体会雾中观景: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楼台时现,云开时,山青水秀,云合时,云海翻腾的情景了。可当我们由云崖寺,乘着豋山索道来到白鹅岭站时,云开雾散,晴空万里,黄山景区内的仙都峰,始信峰,石笋峰,白鹅峰等名山清唽可见,我们又试着寻看黄山三大高峰莲花峰,天都峰,与光明顶,在导游的引导指引下,我们也如愿观看到这些名山。这些陡峭,高大,雄伟的山峰,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更显瑰丽,壮美。导游告诉我们:我们碰上
第4篇:奇思妙想 创意无限
奇思妙想,创意无限
——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吉祥物设计大赛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18:30,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吉祥物设计大赛在302-2505正式举行。出席本次比赛活动的评委有学生会主席张佳晨,科协理事长张小宝,社联副主席赵晓阳,萃取新闻中心总编王丽媛,新媒体中心执行长包嘉靖。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比赛不时出现优秀的参赛作品,参赛同学的精彩解说也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
18:30,主持人走上讲台宣布比赛正式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五位评委,随即宣布进入今夜的第一个环节——参赛作品展示。由作品的设计者依次上讲台概括其设计思路与寓意。由于解说时间被限制在3分钟内,因此。选手们的解说不管是面面俱到、详实严密;还是生动活泼、以奇制胜,都有一个特点--短小精悍。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之后是观众投票,形式新颖
第5篇:心安即归处散文随笔
心安即归处散文随笔
月月说漆黑的夜晚,静的可怕,怕黑的孩子第一次一个人住在家里,两道门全部反锁,每个房间的灯全部打开,灯光把整个房间照的灯火通明,可依然压制不住内心的恐惧。
这些话是让人心疼的,我不能理解这么有爱优越的女子怎会无人来爱?我知道她缺什么,也知道她需要什么,给她发了一段话,她感动的想要从北方来拥抱我,她总是说我就像随时都在她的身边,懂她所有内心状态。
我知道,我也有那么独处一室恐惧的时候,所以我更体贴她。
人生的每一场经历细节都是有价值的,我从来不知道曾在北京经历过的那次恐惧感会在几年后的今天转化做温暖送给了北京的'闺蜜,陪着她,点亮她的漆黑夜晚。
恐惧是不计年龄的,三十岁又怎样!那是内心的某种缺失,只是女人用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了。月月相信她爱着自己,其他的不必焦急,那个刚刚好的人,就在那里等
第6篇:冬日思秋-散文随笔
冬日思秋-散文随笔
冬日思秋_散文随笔
南方的四季,不分明,模糊得惨白。
太阳照常升起,一月中到二月初,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二十几度的温度。没有风、没有雨、更没有雪。这种天气让人很提不起精神。如这沉闷的天气,郁郁寡欢。不禁让人怀念起有金黄落叶的秋。虽然初秋、中秋、深秋、晚秋都没有明显的边界,但相对于一年四季,仍是让人留恋可想的。
春天的花,盛开太迟,太不明显,直接过度到夏天盛放,没有太多惊喜。只有秋天,在秋风萧瑟中,感受一年即将消逝,心生一丝暖凉。因这南方的温度,催生不一样的心境。
一年四季中,只有秋,给人更多的思考和怀念。不知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还是秋特有的魅力和气质。也和诗人、作家、歌词创作者写秋不无关系,很打动人,给人慰藉。
秋天仿佛充满了故事。一片落叶、一根枝梢、一阵微风,都饱含沧桑,像家里的老人,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