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谈梵高》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30 07:1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名家散文《谈梵高》

名家散文《谈梵高》

每当我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以李白比其狂放不适合。以玄奘比其信念不恰当。以李贺或王勃比其短命才华不一样。我童年看到飞蛾扑火被焚时,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梵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

先看其画,唐吉老父像画的是胡髭拉茬的的洋人,但我于此感到的却是故乡农村中父老大伯一样可亲的性格,那双劳动的粗壮大手曾摸过我们的小脑袋,他决不会因你弄脏了他粗糙的旧外套或新草帽而生气。

医生迦歇,是他守护了可怜的梵高短促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他瘦削,显得有些劳累憔悴,这位热爱印象派绘画的医生是平民阶层中辛苦的勤务员,梵高笔下的迦歇,是耶稣!邮递员露林是梵高的知己,在阿尔的小酒店里他们促膝谈心直至深夜,梵高一幅又一幅地画他的肖像,他总是高昂着头,帽箍上夺目的“邮差”一样一丝不苟,他为自己奔走在小城市里给人们传送音信的职是感到崇高。

露林的妻子是保姆,梵至少画了她五幅肖像,几幅都以美丽的花朵围绕这位朴素的妇女,她不正处于人类幼苗的花朵之间吗!他一系列的自画像则等读完他的生命史后由读者自己去辨认吧!

梵高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而为人们熟知的。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犹如对象的情人,他力图渗入对象的内部而占有其全部。印象派爱光,梵高爱的不是光,而是发光的太阳。他热爱色彩,分析色彩,他曾从一位老乐师学钢琴,想找出色彩的音乐,他追求用色彩的独特效果表现狂热的内心感情,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表现引人堕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

我从青少年学画时期起,一见梵高的作品便倾心,此后一直热爱他,到今天的这种热爱感情无丝毫衰退。我想这吸引力除了来自其绘画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作品能打动人的心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和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中也如此。古今中外有千千万万画家,当他们的心灵已枯竭时,他们的手仍在继续作画。言之无情的乏味的`图画汁牛充栋;但梵高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露了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梵高不倦地画向日葵。当他说:“黄色何其美!”这不仅仅是画家感觉的反应,其间包含着宗教信仰的感情。对于他,黄色是太阳之光,光和热的象征。他眼里的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向日葵时,我立即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我在瞻仰一群精力充沛,品格高尚,不修边幅,胸中怀有郁勃之气的劳苦人民肖像!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一经被谁见过,它的形象便永远留在谁的记忆里,看过梵高的《向日葵》的人们,他们的深刻感觉永远不会被世间无数向日葵所混淆、冲淡!一把粗木椅子,坐垫是草扎的,屋里虽简陋,椅腿却可舒畅地伸展,那是爷爷坐过的吧!或者它就是老爷爷!椅上一只烟斗透露了咱们家生活的许多侧面!椅腿椅背是平凡的横与直的结构,草垫也是直线向心的线组织。

第2篇:名家谈散文写作

名家谈散文写作

贾平凹谈散文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真情的勃发。但不久社会生活的不正常,散文顿跌于套式,后一场“文化革命”使人的虚假恶性发展为疯狂,文风以唯美主义又更演变为一种声嘶力竭的空喊,以致于从此声名狼藉。现在的散文要振兴,关键是为真情招魂。

二、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

三、中国的文学愈来愈走向世界,散文要破除框式,搞中西杂交。弄通弄懂什么是民族传统的东西,什么是外来的现代的东西,融汇化合,走出一条极民族化的又极具有现代意识的路子。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是写什么,而还要怎么写。有人将散文当作写小说前的训练,或应景之作,敷衍成篇糟蹋散文的面目。散文的身价在于它的严肃和高尚,要扫除一切陈言、潜心探索它的结构、形式、文字、反复试验和实践,追求它应有的时空。

五、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非常重要时期。社会的结构,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和松动,社会走向多元化,人们的兴趣趋向多样化,严肃文学的地位似乎在下降,而通俗的、商品性的文学正走向高潮。散文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站在信息前头,但一定要独立思考。艺术要顺势而发展,却绝不是可怜地迎合。重在征服。

冯骥才谈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叶延滨谈散文——散文如何有所突破

现在散文写作比较“混乱”,谁也把握不住,好像也没有具体标准。在新时期文学中,最早诗歌曾经比较混乱,其实,换言之,最早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散文也有点百花齐放了,因此,我觉得这种混乱对写作者非常好!春秋战国,乱世出英雄,新人可以借机而出,出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了一批大家。而孔子思想统治天下后,天才英才一代又一代,却只能是注解其思想。

一要努力在题材上有新的突破——题材 文坛已有的模式很难打破,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的写作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写作机会,做“第一只早叫的公鸡”,挖掘新的体裁可以创造新的可能性,决不可拿着前人的范文来描红。我提倡个性化人生体验的表述,每个人都在与前人不同的时代与生活空间里活动,强化了个性,就也写出了新的时代特色,同时也找到了与前人的差别。

二要特殊的语言表达——语言 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情达意的,现在的作家生在一个开放的好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要勇于推翻前人的套子。鲁迅等的成功是由于“无障碍运行”--旧的文言文刚退出了舞台,新文化运动就像一片处女地,谁先播种长出的就是谁的苗。我最初创作处于“*”时期,言论都很受限制,又加上“三突出”、“样板戏”,文坛死气沉沉,“*”结束后,作家首先就是“说真话”,只要说一些自己的话,很新鲜,于是,被人们记住了。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服气,说他们写的什么呀,其实,说真话也曾是很不容易的事,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大革命。如今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文学在思想上、在艺术上都进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时期,比方说,散文界就没有什么别人动不得的大师,也许可以说,散文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了。每个想成“大家”的人就是创造语言的人。说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得最个性,最艺术的人就是“一家”。

三是跨文体和新文体写作——形式

很多年轻人有自觉的意识,从事一种“另类写作”,要区别于前人的思想是存在的。网络上的语言是很多的,还出现了《计算机辞典》现在类似UP、VCD、WTO等,都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方式。因此,如果完全真正保持纯洁性,散文很难写了。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语言表述的特征。现在自由文体的写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表现得很突出,《人民文学》版面上以小说为主转为以散文类作品为主了。《青年文学》的广义散文比例也很大,这种写作的扩张也拓展了固有的“美文”模式,这也是值得借鉴的。书本是个人思想的体现,而杂志则是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一种价值取舍,所以,我请大家从杂志面貌的变化了解文坛动向。散文创作在形式上提供了类似“诸子百家”的局面和自由的空间,但写作者要明白自己在混乱中的选择和位置。

第3篇:名家散文教学谈(推荐)

如何进行小学名家散文的教学

上饶市第十一小学 陶丽玲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纵观全国各个版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散文已成为主导类文本。而这些散文中,名家散文居多。例如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繁星》、《鸟的天堂》、老舍《母鸡》《养花》《林海》,、茅盾《天窗》、郑振铎的《燕子》、《别了,我可爱的中国》,丰子恺的《白鹅》,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火烧云》、林海音——《迟到》《冬阳 童年 骆驼队》等,也有现代作家肖复兴的《捅马蜂窝》《珍珠鸟》《花边饺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贾平凹的《太阳路》、《风筝》、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

读一篇优美的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吴培金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梁衡

2.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是永远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学中。不要掩饰你的情感,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苏童

3.写人记事要有特色

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梁衡

2.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

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是永远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学中。不要掩饰你的情感,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苏童

3.写人记事要有特色

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为文章。……假若本篇以人为中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名家散文赏析:月下谈秋

名家散文赏析:月下谈秋

导语: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安徽潜山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张恨水

一雨零秋,炎暑尽却。夜间云开,茅檐下复得月光如铺雪。文人二三,小立廊下,相谈秋来意,亦颇足一快。其言曰:淡月西斜,凉风拂户,抛卷初兴,徘徊未寐,便觉四壁秋虫,别有意味。

一片秋芦,远临水岸。苍凉夕照中,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名家散文《谈梵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家散文《谈梵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