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赠贾舍人原文及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30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巴陵赠贾舍人原文及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原文及赏析

原文:

巴陵赠贾舍人

唐代:李白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译文

贾生您举首西眺忆念京华,如今迁滴湘水之浦可别怨嗟。

当今圣上恩典甚于汉文帝,怜爱您而未把您迁谪到长沙。

注释

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阳市。贾舍人:诗人贾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史,二年贬岳州司马,在巴陵与李白相遇。⑵贾生:即西汉人贾谊。这里以贾谊比贾至。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湘浦:湘江边。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怨嗟:怨恨叹息。

圣主:泛称英明的天子。此处有讽刺意味。汉文帝:贾谊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迁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挤,为长沙王太傅。

长沙:在巴陵南,离京师更远。汉文帝时贾谊被谪往长沙。

赏析:

唐人作诗,常常喜欢把历史上与现实中有同种遭遇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西汉的贾谊是洛阳人,能文,曾被贬长沙太傅,而贾至不仅与他同姓,而且同为洛阳人,也擅长作文,被贬岳州的地方与长沙也很相近,因此诗人开首就以贾谊来比贾至。由于西汉和唐代的京城都在长安,位在岳阳、长沙的西北面,故诗中称“西望”。而贾谊、贾至本来都是朝中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贬而出,但又时时关心朝政的状况,因此诗中又用上了“忆京华”三字,这一“望”一“忆”二字,实际上已将贾至当时被贬后的失意而又关心朝政的复杂心理揭示了出来。

正因为贾至当时失意怨望,却又时时地向往着京城,故而诗人在第二句中就开始劝慰起友人,既然已被南贬迁徙到湘浦这地方来了,就不要再去哀怨嗟叹了,次句中的“莫怨嗟”三字,完全是从首句“西望忆京华”中来的`;因为“望”、“忆”之中有怨嗟意,所以才劝其“莫怨嗟”。

李白既然是劝慰朋友,总不能空口相劝,最好能找出一些劝慰的话或事来,这样对朋友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诗人想到:贾至虽然被唐肃宗贬至岳阳,但岳阳毕竟在长沙的北面,距离京城要比长沙近些,从这一点上来说,唐肃宗还不算太薄情,他至少没像汉文帝那样把贾至贬到长沙。于是,末二句中有所谓的“圣主恩深”、“怜君”等,都是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的,都是一些宽慰之词,并不意味李白认为唐肃宗就是明君。相反,诗中话中有话,那唐肃宗与汉文帝的做法实只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屈才则同。这讽刺意味是十分委婉而深长的。

此诗一无华词,二无想象,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着诗人对被贬友人的一片真挚之情。

第2篇:巴陵赠贾舍人翻译及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翻译及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前言】

《巴陵赠贾舍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贾至被贬的怜惜之情,以汉人贾谊之事来宽慰对方。诗中语言质朴无华,叙述平易,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真挚之情。

【注释】

⑴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阳市。贾舍人:诗人贾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史,二年贬岳州司马,在巴陵与李白相遇。

⑵贾生:这里以汉人贾谊比贾至。

⑶湘浦:湘江边。

⑷汉文帝:贾谊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迁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挤,为长沙王太傅。

⑸长沙:在巴陵南,离京师更远。

【翻译】

贾生回首西望,忆起繁华的`京城,以及在朝廷为官时的无限荣光;现在,纵是被贬到湘浦之南,也莫要悲叹。当今皇帝对你的恩宠,深过了汉文帝之于贾谊;皇帝怜惜你,只把你贬到岳州,而未像贾谊那样,被贬至长沙。

【鉴赏】

公元759年的秋天,你与贾至重逢于洞庭湖畔的岳州(今岳阳)。当时正值贾至由朝廷中书舍人贬为汝州刺吏,又贬为岳州司马。你与贾至,昔日故友,劫后重逢,相似的际遇,难免感念丛生,慨叹万千。颠簸辗转、获罪在身的你免不了更生伤感。更兼洞庭湖烟波浩淼,楚天寥廓无际,枫林秋霜初染,如此意外相聚,你们感慨倍添,唏嘘连连。

你在《陪侍郎叔哗及中书贾舍人游洞庭》一诗中写道:“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表面上放浪形骸,纵酒高歌,骨子里却愤怨沉潜,故作旷达而已。你的“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就足可证明这一点。贾至亦有“感时还北望,不觉泪沾襟”,“江路东迁千里湖,青云北望紫微遥”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眷恋朝廷、忆念长安的情怀。那么,你李白又是如何安慰宽解好友兼诗人贾至的呢?

贾至被贬,正值“湘浦南迁”之途,却常常“西望忆京华”。可谓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忆念。他忘不了过去出入朝廷的荣光,忘不了驰马京华的得意。“莫”字一转致劝慰,怎么劝?与贾谊相比也,二人同姓同地又同贬湘川。“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试想想,当今皇帝待你贾至不薄,对你的恩宠赛过了当年的汉文帝之于贾谊。汉文帝贬贾谊至长沙,比起贬你贾至去岳州来,他距京城长安又要远一些。你应感到宽慰才是,又何必愁怨,何必嗟叹呢?

长沙距岳州二百里地,而岳州之于京城乃二千二百三十里地,这二百里,又怎么能让贾至释怀解愁呢?一年多时间,贾至由地位清要的中书舍人外贬为汝州刺吏,又贬为几乎闲置的岳州司马,这能算作“恩深”吗?究其里,他乃新任皇帝之先皇的重臣,是肃宗政治上排挤、打击父党的对象。遭连贬远迁自在情理之中。

你们都是肃宗父子、兄弟之间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表面上用“圣主恩深”颂当今皇帝,实是对肃宗帝婉曲而深切的讽刺。这在你们的心里当是心照不宣之事。所以你李白既宽解不了贾至先生,同样也宽慰不了自己——诗中的旷达掩饰不了你内心的忧愤。

第3篇: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

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锦集10篇)由网友 “快乐的小长毛”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

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贾至被贬的怜惜之情,以汉人贾谊之事来宽慰对方。

巴陵赠贾舍人⑴

贾生西望忆京华⑵,湘浦南迁莫怨嗟⑶。

圣主恩深汉文帝⑷,怜君不遣到长沙⑸。

【注释】

⑴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阳市。贾舍人:诗人贾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史,二年贬岳州司马,在巴陵与李白相遇。

⑵贾生:即西汉人贾谊。汉桓宽《盐铁论·箴石》:“贾生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这里以贾谊比贾至。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

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贾至被贬的怜惜之情,以汉人贾谊之事来宽慰对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唐诗《巴陵赠贾舍人》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巴陵赠贾舍人⑴

贾生西望忆京华⑵,湘浦南迁莫怨嗟⑶。

圣主恩深汉文帝⑷,怜君不遣到长沙⑸。

【注释】

⑴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阳市。贾舍人:诗人贾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史,二年贬岳州司马,在巴陵与李白相遇。

⑵贾生:即西汉人贾谊。汉桓宽《盐铁论·箴石》:“贾生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这里以贾谊比贾至。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⑶湘浦:湘江边。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李白《江上赠窦长史》诗:“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赠阙下裴舍人原文及赏析

赠阙下裴舍人原文及赏析

原文: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注释

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巴陵赠贾舍人原文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陵赠贾舍人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