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心中桃源乡的散文
心中桃源乡的散文
“他只有一种激昂热烈的情绪,一种希冀不虚此生的强烈愿望……但他同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当时社会风气以及外祖父和母亲的影响,骨子里憧憬着随意恬静的生活。正是这种积极的心态和一些尚处于混沌不清状态的思想理念以及融化于内心的对自然本真生活的热爱,在左右着他,指引着他,他将一步步走出自己曲折反复却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这是高民老师在《千古桃源梦》里对陶渊明青年时期的描述。读到这段话,坐在简陋的宿舍里,我的思绪忽然间就飞远了。我看见一个面色坚定而凝重的少年,抱着素以音律和谐优美为名的诗经,站在一棵老柳树下,眺望着远山的尽头。他的目光是那么热烈,那么浩瀚,以至于整个天空都倒映在了其中。这样的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又胸怀大志的少年,心胸中涌动着百家的思想;儒家的好读书,安于贫和道家的顺其道,亲自然的思想在他心里翻滚交融,碰撞出雪白的浪花。
就是一个这样心怀返璞归真的愿望的年轻人,早在未入仕途时就试着描绘出自己心里对于读书人的理想形象。没错,那就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五柳先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他酣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样怀抱高洁志向的隐士,在漫漫历史的文人墨客中显得格外超然。正像那静静低垂于小河流边的鸭跖草,在夏日独自绽放。它既不像其他花朵般追逐春日的大好时光,也不像竹笋般来势汹汹,锋芒毕露。只是默默开放,默默凋零,偶尔被水禽或人们践踏也在所难免。
陶渊明是我为数不多印象深刻并且钟爱的文人之一。主要原因大概来源于对《桃花源记》的好感吧。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初中第一次接触到《桃花源记》时,才疏学浅的`我被这句话深深吸引。多么美丽的地方啊,那里一定有碧绿如绿松石或孔雀石的溪水,还有粉饰着桃红和珠白的花瓣;人们可以划船缓缓淌过狭窄的、由树木的枝条编织成的甬道,呼吸着山峡间的湿润水汽和聆听鸟虫此起彼伏的悦耳鸣叫。
大概是这些幻象和童年的些许回忆重叠了,现在的我,读来感触越发的深。有时,读着熟悉的只字片语,甚至眼泪会不自觉的夺眶而出。桃花源,可能是身处现在的我们心中,埋藏在最深处、最渴望,也最怀念的那个地方。它可以是理想的样子,也可以是对过往的刻骨怀念。
我的故乡是一个位于烟雨江南的小城市,桐乡。曾经它是一个县,现在隶属嘉兴,故变为了县级市。桐乡的乌镇闻名遐迩,古朴的黑瓦白墙和潺潺流水,俨然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但是,我成长的地方却远不如乌镇典雅精致,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在这个江南随处可见的乡下地方,放眼望去尽是矮矮的桑树和樟树林。稀疏的楼房和河流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绿色田地之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一年都在蚕桑耕作里忙碌。就是在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落后的农业地带,小小的我因此能够和自然亲密无间地相处。我曾和嗡嗡飞舞的蜜蜂一起摘撷香气扑鼻的金黄油菜花,也曾和喋喋不休的知了一起寻找生长在湿漉漉桑树上的毛木耳。我曾在微冷的高而蓝的天空下,和吵闹不息的喜鹊一起拨开齐人高的杭白菊花丛,也曾在皑皑白雪里和瑟缩的麻雀一起观赏凝结在粗瓷水缸里的冰。就是这样美好而平静的田园生活,使得我和陶渊明一样,骨子里憧憬着祥和和平静的生活了吧。
现在,我在遥远的异国,写下这篇随笔的时候,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涌动。世外桃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乌托邦概念和洞穴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由纯理想描绘而成的空想国度,人们安居乐业,怡然自乐,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自然的轨迹转动,至少从近代以来的世界看,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人们要达到这样子的理想社会,就得抛弃属于人类的一切情感,成为仅仅由科学和哲学组成的理性智慧体。而我们还在黑暗狭小的洞穴里,努力认清局限我们眼界的虚假火光,渴望着了解洞穴外面真正的阳光。世外桃源或者乌托邦就像洞穴外面的世界一般,它们会像突如其来的阳光刺痛人们的双眼,但正因如此,了解过理想社会的人再回到洞穴才会觉得痛苦和拘束。因为理想社会的存在,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光明,而由此对比的现世太过不尽人意。而安于现状的人们,也懒的听这些刺耳的言论。
但是,桃花源不仅仅是向乌托邦一般的理想社会。每当在异国思念故乡,遭受挫折或深感疲惫的时候,我就会泡一杯滚烫的绿茶,读读《桃花源记》,闭上双眼幻想这片令人神往的净土。心中的情绪,就像被温柔雨水浸润般,清扫一空了。
第2篇:心中桃源乡的杂文随笔
“他只有一种激昂热烈的情绪,一种希冀不虚此生的强烈愿望……但他同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当时社会风气以及外祖父和母亲的影响,骨子里憧憬着随意恬静的生活。正是这种积极的心态和一些尚处于混沌不清状态的思想理念以及融化于内心的对自然本真生活的热爱,在左右着他,指引着他,他将一步步走出自己曲折反复却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这是高民老师在《千古桃源梦》里对陶渊明青年时期的描述。读到这段话,坐在简陋的宿舍里,我的思绪忽然间就飞远了。我看见一个面色坚定而凝重的少年,抱着素以音律和谐优美为名的诗经,站在一棵老柳树下,眺望着远山的尽头。他的目光是那么热烈,那么浩瀚,以至于整个天空都倒映在了其中。这样的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又胸怀大志的少年,心胸中涌动着百家的思想;儒家的好读书,安于贫和道家的顺其道,亲自然的思想在他心里翻滚交融,碰撞出雪白的浪花。
就是一个这样心怀返璞归真的愿望的年轻人,早在未入仕途时就试着描绘出自己心里对于读书人的理想形象。没错,那就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五柳先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他酣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样怀抱高洁志向的隐士,在漫漫历史的文人墨客中显得格外超然。正像那静静低垂于小河流边的鸭跖草,在夏日独自绽放。它既不像其他花朵般追逐春日的大好时光,也不像竹笋般来势汹汹,锋芒毕露。只是默默开放,默默凋零,偶尔被水禽或人们践踏也在所难免。
陶渊明是我为数不多印象深刻并且钟爱的文人之一。主要原因大概来源于对《桃花源记》的好感吧。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初中第一次接触到《桃花源记》时,才疏学浅的我被这句话深深吸引。多么美丽的地方啊,那里一定有碧绿如绿松石或孔雀石的溪水,还有粉饰着桃红和珠白的花瓣;人们可以划船缓缓淌过狭窄的、由树木的枝条编织成的甬道,呼吸着山峡间的湿润水汽和聆听鸟虫此起彼伏的悦耳鸣叫。
大概是这些幻象和童年的些许回忆重叠了,现在的我,读来感触越发的深。有时,读着熟悉的只字片语,甚至眼泪会不自觉的夺眶而出。桃花源,可能是身处现在的我们心中,埋藏在最深处、最渴望,也最怀念的那个地方。它可以是理想的样子,也可以是对过往的刻骨怀念。
我的故乡是一个位于烟雨江南的小城市,桐乡。曾经它是一个县,现在隶属嘉兴,故变为了县级市。桐乡的乌镇闻名遐迩,古朴的黑瓦白墙和潺潺流水,俨然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但是,我成长的地方却远不如乌镇典雅精致,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在这个江南随处可见的乡下地方,放眼望去尽是矮矮的桑树和樟树林。稀疏的楼房和河流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绿色田地之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一年都在蚕桑耕作里忙碌。就是在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落后的农业地带,小小的我因此能够和自然亲密无间地相处。我曾和嗡嗡飞舞的蜜蜂一起摘撷香气扑鼻的金黄油菜花,也曾和喋喋不休的知了一起寻找生长在湿漉漉桑树上的毛木耳。我曾在微冷的高而蓝的天空下,和吵闹不息的喜鹊一起拨开齐人高的杭白菊花丛,也曾在皑皑白雪里和瑟缩的麻雀一起观赏凝结在粗瓷水缸里的冰。就是这样美好而平静的田园生活,使得我和陶渊明一样,骨子里憧憬着祥和和平静的生活了吧。
现在,我在遥远的异国,写下这篇随笔的时候,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涌动。世外桃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乌托邦概念和洞穴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由纯理想描绘而成的空想国度,人们安居乐业,怡然自乐,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自然的轨迹转动,至少从近代以来的世界看,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人们要达到这样子的理想社会,就得抛弃属于人类的一切情感,成为仅仅由科学和哲学组成的理性智慧体。而我们还在黑暗狭小的洞穴里,努力认清局限我们眼界的虚假火光,渴望着了解洞穴外面真正的阳光。世外桃源或者乌托邦就像洞穴外面的世界一般,它们会像突如其来的阳光刺痛人们的双眼,但正因如此,了解过理想社会的人再回到洞穴才会觉得痛苦和拘束。因为理想社会的存在,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光明,而由此对比的现世太过不尽人意。而安于现状的人们,也懒的听这些刺耳的言论。
但是,桃花源不仅仅是向乌托邦一般的理想社会。每当在异国思念故乡,遭受挫折或深感疲惫的时候,我就会泡一杯滚烫的绿茶,读读《桃花源记》,闭上双眼幻想这片令人神往的净土。心中的情绪,就像被温柔雨水浸润般,清扫一空了。
第3篇:心中桃源作文
心中桃源作文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只是尺寸大小的河面,窄窄又弯弯,千年前的你却不曾越过这窄窄又弯弯的河滩。夙夜的忧愁阻断了河流,堆满堤岸,哽咽在嗓喉之间,多少次踮起脚尖却只将光影暗叹,目光扫落满河苇叶,却从未去搜寻摆渡的木船。你的渴望落入清亮河中,却捞不起半点回眸。
其实,何不停下来歇一歇,即使你梦中的桃花源就在前方,不必太过执着于过程,而是去看重最后的结果,你的故事便不会被千年的风蒸干,叠压成纸片,再装订起泛黄的诗篇,用你的悲剧,警示着后人。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方桃花源,也许你认为它只是一个虚幻的景象,放在心中,徒增乱序。然而鲍鱼不与兰同室而藏,陶潜为何会虚构出桃花源这一景?以为不仅仅是为了避世,更为了给现世的自己以激励。
那里有流泻的阳光,缤纷的落英,风光十里东西陌,有乌溜溜的小船,亮晶晶的浅滩与
第4篇:恋桃源散文
恋桃源散文
这是我记事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热得连出门的兴致都没有,恨不得一直开着空调窝在家里看网剧。今天也不例外,看剧看到眼睛酸疼之后,我走到窗前朝下看去,小区里被精心呵护的草坪上颜色惨淡,草丛像是被晒焉了。
我越来越怀念春日里曾去过的.那片桃源。
那天驱车到达城郊时,艳阳高照,已是正午。下车后,原想吃些肚子以慰饥肠,却蓦地闻到一阵浓郁诱人的芳香。
一路寻香,终于来到桃林前。一棵棵桃树上花团锦簇,犹如被红色颜料渲染的白锻,上帝把世间最美的颜色洒下,造就了这片小小的天堂。
我踏着一条铺满粉色花瓣的石头小径进入桃林。鼻息间洋溢着桃花醉人的香气,不似百合的清雅,不像牡丹的雍容,却有着毫不掩饰的明艳。她像一个妙曼的女子,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舞动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她不畏他人的微词,保持自己的姿态,不论深山或湖畔,
第5篇:桃源新说散文
桃源新说散文
有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大约是遇上了些不顺心的事情,半夜一个人在街上游荡。他并没有想好去处,甚至都不曾考虑怎么回去,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街灯化作一片片虚影从他的眼角闪过,汽车的轰鸣声让这街道吵得反而给人一种宁静感,行人如图背景一般点缀着少年眼里的世界;终于,四周的一切陷入了纯粹的安宁,没有路灯,没有车,也没有行人。
少年还是向前走着,不知过了多久,他竟在这大城市里寻到了一个山洞。洞口小得只容一人通过,对面透过些微的光芒,从洞的这头往里面张望却是看不清对面有什么的。这时已是拂晓,少年回头望去,身后竟是一片桃林。少年心想:此处应该就是传说里的桃花源了。然而据陶渊明所写,桃花源的位置大约是在武陵山区,少年是如何从大城市里寻到这片宝地就不得而知了。少年尽管近期诸事不顺,却从未曾有过逃离尘世的想
第6篇:恋桃源散文
恋桃源散文(推荐12篇)由网友 “confetti”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恋桃源散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恋桃源散文
恋桃源散文
这是我记事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热得连出门的兴致都没有,恨不得一直开着空调窝在家里看网剧。今天也不例外,看剧看到眼睛酸疼之后,我走到窗前朝下看去,小区里被精心呵护的草坪上颜色惨淡,草丛像是被晒焉了。
我越来越怀念春日里曾去过的那片桃源。
那天驱车到达城郊时,艳阳高照,已是正午。下车后,原想吃些肚子以慰饥肠,却蓦地闻到一阵浓郁诱人的芳香。
一路寻香,终于来到桃林前。一棵棵桃树上花团锦簇,犹如被红色颜料渲染的白锻,上帝把世间最美的颜色洒下,造就了这片小小的天堂。
我踏着一条铺满粉色花瓣的石头小径进入桃林。鼻息间洋溢着桃花醉人的香气,不似百合的清雅,不像牡丹的雍容,却有着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