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咚咚呛教案
咚咚呛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索打击乐器的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进行模仿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雷声。
3.在表现风雨雷电股市的创编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人声,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风声,雨声和雷声。
教学难点:
指导和协助学生合作表演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四个场景。
教具准备:
CAI课件,大鼓,吊钹,沙锤,碰玲,纸,黄豆,簸箕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CAI呈现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
1.在教室里摆放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让学生在走进教室后即开始自由的摆弄乐器。
2.这些摆在你面前的乐器中你最喜欢哪个?你觉得他的'声音象什么?
二、感受探索
1.听辨风声,雨声和雷声(CAI放出风声,雨声和雷声)
2.找声响
(1)刚才我们听到的风声,雨声和雷声,也看到了风雨雪的现象。你能从这些乐器中找到像风声,雨声和雷声的声响吗?
(2)学生个别演奏,全班倾听,集体模仿,教师及时的指导演奏方法。
三、探索表现
1.情景铺垫
看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
2.用乐器为动画短片配音。
四、表演
1.为音乐故事取名
(1)学生自由想象
(2)学生说出自己为音乐故事的取名
(3)看CAI演示“风雨雷电的故事”
2.欣赏表演(CAI演示)
(1)情景铺垫
清晨,蓝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太阳公公今天的心情真是不错,你看,他在云里笑的多开心啊,这可是个郊游的好天气,让我出发吧!
(2)“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学生根据刚才的创编进行表演。
(3)尾声。
电不闪了,雷声停了,小雨点儿都汇入池塘中,太阳公公又出现在天空中。小朋友,我们相信,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大自然,你就会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第八课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的:
1.能随音乐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能积极参与表演和即兴创编歌词活动,并从中体会到了乐趣。
第2篇:《叮叮咚咚》教案
《叮叮咚咚》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叮叮咚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叮叮咚咚》教案1
【设计意图】
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
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
【活动准备】碗、勺子、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
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
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
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叮叮咚咚》教案2
一、设计意图
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
三、重难点
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
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
四、活动准备
碗、勺子、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
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
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
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
六、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第3篇:咚咚锵教案
大班音乐:咚咚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执教者:沈玲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语言,进行乐器敲击。
2、体验两种乐器合奏。
3、尝试音乐节奏进行舞狮表演。教学准备:
1、手鼓、手指镲、铃鼓。
2、音乐《咚咚锵》。
3、节奏乐器图谱。
4、自制狮子头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认识咚和锵的乐器,配合乐器。
1、将手指镲和手鼓展示在幼儿面前。
师:老师带来一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咚”另一个是“锵”请小朋友听听那个是“咚”哪一个是“锵”。
师:既然我们能分出“咚”和“锵”现在就请小朋友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现在谁想做“咚咚”谁想做“锵锵”呢?我们来分组练习好吗? 2﹑将小朋友分成“咚咚”和“锵锵”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咚咚”“锵锵”根据老师乐器的提示用手打节拍
师:现在让我们试着用小手来把“咚
第4篇:《咚咚锵》教案
《咚咚锵》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咚咚锵》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咚咚锵》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
2、借助敲鼓和锣两种乐器的动作,提示记忆歌词,体验鼓和锣对话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锣和鼓各一只,歌曲图谱一份,钢琴伴奏以及“小企鹅”和“小老鼠打喷嚏”的音乐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师:寒冷的冬天来了,小企鹅们都要出来活动啦!
(师幼跟琴练声:小企鹅,鹅鹅鹅,摇摇摆摆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哎呀,活动一下真舒服。让我们轻轻回座位休息一下吧!小企鹅唱得真好听,这么好听的
第5篇:小鼓响咚咚教案
第二课时《小鼓响咚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等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四、教学准备: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谜语导入:(1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看看有没有同学能猜出来。听好了:肚子长的大,一敲把歌唱。(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 师:猜对了,同学们真棒。
(二)音乐实践活动。(9分钟)
1、活动
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1)师:小朋
第6篇:音乐咚咚啪教案
音乐咚咚啪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咚咚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咚咚啪教案1
目标: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内容:音乐游戏--咚咚啪
重点:喜欢做不同的“咚咚啪”
难点:乐意跟上音乐一起做
形式:集体
准备:音乐
过程:
一、礼物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史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礼物,猜猜是什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来,一起喊:一、二、三………
2、哦!原来是面大鼓。“嗨!小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大鼓,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那你们知道我是怎么玩吗?来,谁来试一下?
二、反复练习”咚咚啪“
1、我也想试一下,你们看我是怎么敲的?
2、谁看到我是怎么敲的?咱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