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9 07:13: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①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茂良入为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荐清之于孝宗。召入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改太常寺主簿。丁内艰,服除,通判鄂州。

鄂俗计利而尚鬼,家贫子壮则出赘,习为当然,而尤谨奉大洪山之祠,病者不药而听于巫,死则不葬而畀诸火,清之皆谕止之。差权发遣②常州,改衡州。先是,郡饰厨传以事常平、刑狱二使者,月一会集,互致折馈。清之叹曰:“此何时也?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岂以酒食货财为勤哉?”清之自常禄外,悉归之公帑,以佐经用。至之日,兵无粮,官无奉,上供送使无可备。已而郡计渐裕,民力稍苏。归,筑槐阴精舍以处来学者。光宗即位,起知袁州,而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诸生往候疾,不废讲论,语及天下,孜孜叹息,若任其责者。周必大来视疾,谓曰:“子澄其澄虑。”清之气息已微,云:“无虑可澄。”遂卒。

(《宋史·刘清之》)

【注】①常平:古时用以平抑粮价的粮仓。 ②权发遣:宋代官制,相当于知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江右大侵侵:饥荒。

B.州议减常平米直 直:价钱。

C.两适其便 适:恰好。

D.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闻: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清之卓有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徒步阡陌,亲与民接 ②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③提要挈纲而力行之④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

⑤清之皆谕止之 ⑥已而郡计渐裕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清之了解民情,所提救灾措施符合实际。他任万安县丞时,当地发生旱灾,他亲到田间了解旱情;他提出的救灾措施让州里的百姓无论远近均蒙其利。

B.刘清之性情刚直,敢于进谏。孝宗向他征询意见,他直陈时弊并劝孝宗在广纳意见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推行;他认为皇上的意愿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C.刘清之不讨好上级,却能体恤百姓。他到衡州任职后,州里为讨好常平、刑狱两方上级使者花费公款聚会送礼,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废止了这种做法。

D.刘清之有疾在家,仍关注朝政。光宗时,他被再次起用,虽因有病不能赴任,仍写信给执政者表达对国事的看法;学生看他时,他也常为天下事叹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

(2)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

参考答案

4.C(适,得到。)

5.D

6.C(州里用公款讨好上级是以前的事,刘清之到任后就将其废止了。)

7.(1)于是请求将州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让有粮食的人家分别赈济各自的乡民,官府为他们主持。(俾、振、主,每个词一分,句意2分。)

(2)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所以、究心、所职,每个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西发生大饥荒,郡里传檄让视察旱情,他徒步行走在田间,亲自与百姓接触,凡是经他减免的赋税,都能符合实际情况。州里议论减低常平仓(专为平抑粮价而设置)的米价,清之说:“这样的好处不过让三十里之内的百姓得到,外乡远地的按这种形势怎么能前来?老人小孩和患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愿卖粮,实在是因为窥伺且想要抢夺粮食的人多。我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户人家得到钱,让穷人得到米,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于是他请求将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谋划防止产生闲田,百姓都很依赖他。县令龚茂良把他救荒实迹上报朝廷,又同其他推荐他。茂良入朝廷担任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于孝宗推荐清之。孝宗召刘清之入朝论对,首先说:“百姓贫困,士兵骄横,大臣退缩推诿,小臣苟且偷安。希望陛下广开视听,集中众人的智谋,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施行。从古至今没有不能变的习俗,没有不能革除的弊病,变革后再使其通行,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改任太常寺主簿。遭遇母丧,服丧结束后,担任鄂州通判。

鄂州当地的习俗计较好处崇尚鬼神,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出赘为婿,习惯后认为是当然的事,尤其恭谨于对大洪山的祭祀,有病的人不吃药而是听从巫师,死后不埋葬而是把尸体投入火里,清之对这些都劝告制止。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以前,郡里装饰厨房客舍来侍奉常平、刑狱两方使臣,每月请来聚会一次,互送馈赠。清之感叹说:“这是什么时候?与其从百姓那里征取,不如公家减少用度。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哪能用酒食财货作为献殷勤的手段呢?”清之在平常的俸禄之外,其余全部送回作为公款,来帮助官府的日常经用。到任的时候,军队没有粮食,官吏没有俸禄,向上进贡迎送使臣所需之物无从准备。不久郡里德财力渐渐丰裕,民力逐渐恢复。归乡后,修筑槐荫精舍来接待前来求学的人。光宗即位,起用他担任袁州知州,但清之疾病发作,仍然向执政者写信论说国事。他的学生前来探视病情,他仍讲论不息,话说到天下之事,一再叹息,好像担任这些责任的人。周必大来探视病情,对他说:“子澄还是清清思虑吧。”清之的气息已经微弱了,说:“没有什么思虑需要澄清。”就去世了。

第2篇:《刘清之,字子澄》阅读答案

《刘清之,字子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节选自《宋史》之文言文,完成第25—28题。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极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①,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②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③,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 有馁④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⑤,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⑥有粟者分振⑦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⑧,民甚赖之。

【注释】①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②蠲(juān):除去。③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④馁(něi):饿。⑤粜(tiào):卖米。⑥俾(bǐ):使。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25.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A. 乃 请 均 境 内/之 地 为 八 B.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C. 乃/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D. 乃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26.翻译“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的意思。

27.找出选文中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28.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参考答案:

25.D

26.这样做惠及的人不过只是三十里以内的人罢了。

27.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

28.(1)关爱百姓;(2)有谋略,办事周全。

第3篇:高中语文《临江之麋》原文及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临江之麋》原文及译文赏析

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⒈畋(tián):打猎。⒉魔(ní):幼鹿。⒊良:真。⒋偃:仰倒。⒌啖:舔。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畋得麋麑( )

②自是日抱就犬( )

③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

《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下面是《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临江之麋》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之麋》翻译/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父令文,高宗时为东台详正学士。之问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于时张易之等烝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清明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清明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清明日原文、译文及赏析1

1、原文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2、作品赏析

(1)、注解:

①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这里指梅道士。

②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也指梅道士。

③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④仙桃:传说西王母曾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才结实。

⑤童颜两句:意谓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颜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

隐《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这里也指醉颜。

(2)、韵译: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3)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