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你不知道的白居易
你不知道的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即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棍》差。
同时,也有很多人对白居易的一些作为很不以为然。
少年得名
被人当做偶像追捧
在众多名家当中,白居易大概属于天才那一类。
他出生不过六七个月的时候,家里人指着“之”和“无”两个字逗他玩,他竟然就此记住,以后每次有人问还不会说话的白居易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指出来。这样的天才儿童要是放在20世纪末,没准就读上那些著名高校的少年神童班了。
难得的是,白居易没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们那样流星一现,他五六岁就学做诗,9岁就熟悉了声韵――这个人天生就是吃文字饭的。而且白居易读书很用功,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长茧,这样,他1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前辈寻求提携,文名赫赫的顾况素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容易。”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之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样的才华,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想来当时的首都只是米价高,房价还不怎么吓人,否则任春风怎么吹,也吹不出广厦华堂。
后来白居易诗名日盛,在全国的学校、旅舍、码头、妓馆这些公共场所,男女老少都在吟诵白居易的诗歌。
当时有个军官想招个歌伎,有个歌伎为了自抬身价,就说自己能够背诵白学士的《长恨歌》。果然这招奏效,这名歌伎的身价真的被抬起来了。白居易对此大约多少有点得意,在给朋友的信上特意炫耀了一下。
唐朝流行文身,社会上也不完全把文身和不良青年画等号。一位狂热的超级“白迷”,从脖子往下浑身三十多处文上了白居易的诗句,经常洋洋自得地在街头袒胸露臂,放声高唱。
政坛失意
与歌伎同病相怜
文学上的成就固然值得自负,但那不是白居易心目中的目标,建功立业才是永恒的主题。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局势,白居易积极向皇帝进言,希望能够得到采用。
这个时期的白居易是坦荡刚直、勇于任事的,但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人总是显得很不“懂事”,他管闲事甚至管到了皇帝的后宫。时值大旱,白居易居然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一则缩减开销,二则减少社会上的旷男怨女。结果谁都能料到,他这分明是去找骂。
壮年气盛、直言无忌的白居易并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反倒给自己招惹了不少强大的敌人。事实上,他那过于急切直率的作风,让亲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了,有时皇帝老子话还没说完,白居易就直愣愣地顶嘴:“陛下错了。”皇帝当场变了脸色,事后对人说:“这小子是我提拔的,居然敢这样,多半是不想混了。”
虽然皇帝没有马上拿白居易怎么样,但祸根已经埋下。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照例再加上些谣言,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结束了。
江州司马白居易虽然失意,在著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长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怜之叹,但他还在等待机会,他仍旧怀着希望。
再次回到京城,一开始,白居易行事的风格依然不改,为了坚持立场,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脸。然而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倾轧斗争终于让他渐渐“懂事”了,白居易从忧虑到失望,再到逃离。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为了躲避政治旋涡,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
个人的意愿在庞大的命运车轮前显得实在太渺小,只有少数人一生都是斗士,白居易不是那种政治需求特别强烈、个人意志特别坚定的人,诗人早年的理想已经在现实中渐渐消磨。
老来享乐
几多荒唐几多愁
白居易也有老的那一天。
到那个时候,他开始享受生活了。
他人是老了,却开始蓄养大量家姬,还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拜他的诗歌流传之赐,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蛮和樊素,“素口蛮腰”这个香艳的说法,就来自于白居易。
不仅如此,白居易似乎还很喜新厌旧,他10年内换了3批家姬,只是因为过了几年就觉得原来的家姬老了不中看,而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67岁了。
当然,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生硬地评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那个时代,白居易的行为不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没有什么不妥。不过,以白居易当时的年龄,怎么说也不够自重。当青春不再时,人往往会遇到精神上的危机,白居易在这个时刻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意志上薄弱的一面。
一场大病之后,白居易大约也感觉到了自己来日无多,虽然恋恋不舍,还是把他最钟爱的小蛮和樊素都遣散了,算是为她们的前途做了一点儿打算。当初吟唱出“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那个悲天悯人的白居易,此刻多少又有点回魂了。
然而白居易对待女性的态度一直被质疑,后来就有了他逼死朋友侍妾的传闻。关盼盼是白居易好友的妾室,好友死后,关盼盼独居10年没有再嫁。白居易听说后,写诗一首送给关盼盼,大意是感慨好友一死,好友当年在关盼盼身上的心思全白费了。本来人死万事空,这种感叹可说是很正常。但也可以理解为谴责关盼盼不够意思,没有以死殉夫。关盼盼看了这首诗,不久绝食而死。
这段公案后来就成了白居易的罪状。不过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传说的可信度不免要打个折扣。白居易虽然晚年沉迷于声色,但也不至于非把别人的老婆逼死,他好歹没那么糊涂吧。
没有人是完人,白居易当然也不是。他会退缩,会消沉,但他自有掩盖不了的光彩,我们记住他,最终还是因为他的诗篇。
第2篇:你不知道诗歌
你不知道诗歌
你不知道诗歌1
你不知道
爱着的我
在想些什么
你不知道
所谓的要求
更想让人挣脱
你不知道
只是用你的想法爱着
你的爱
已经变成负担
唯有小心翼翼的捧着
你不知道
没有一个女人禁锢久了
不想好好的疯狂一次
而你
我亲爱的人
给不了欢喜雀跃
也许你是对的
而我
只想做自己
你喜欢闪闪发光的金子
说送给你
日后它可以增值
而我
更喜欢素雅的银饰
不必去想它会被人掳了
抑或丢了
反正并不贵重
有一天
它走了
我们缘分已尽
亲爱的人
难道你不懂吗
我原本这么平淡无奇
只想用我的小小的欢喜过日子
而你给的
是压抑
亲爱的人
你是让我看清
原来
懂我的只是我自己
你不知道诗歌2
你不知道我会死去
在一个刮着微风的海边 天永远是黑色
哪里放着一个很丑很旧的`小板登
没有任何的伙伴 没有任何的情感
裂开了缝 呢又如何?
它没有生命 它不会知觉
砍断了腿 呢又如何 ?
它没有生命 它不会知觉
它不会讲话 它没有嘴巴
有一天,它有点神话!
顶端变成脑袋 在幻想啥?
它想拥有油彩 来把自己美化
它想拥有阳光 伙伴不会害怕
它固执的想着 变成美丽的水晶板凳
让世人们想得到它 可那只是想法
不能实现的神话
等着时间滴哒的走过 它会变成海边的沙
当潮水到来的时候 埋进海里
消失不见 好像从来没有过它
亲爱的木板凳啊 你真是傻
抱歉我没有早点发现它 来为它编织童话…
第3篇:你不知道的胡彦斌
你不知道的胡彦斌
导语:年轻,常是犯错者的借口,但对胡彦斌来说,年轻却是成功的理由。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年,21岁的胡彦斌在“第四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上获得了“上海地区最佳艺人奖”,并以一曲《你记得吗》获得“年度最受欢迎金曲奖”。美丽年华,好事成双,春风得意。
“叫我做音乐,我可以几天不眠不休;叫我做英语题目,一分钟就要睡着。”他说出这番令许多中学老师都要昏厥的话,也给我们展示了这个时代给予年轻人的另外一种可能。胡彦斌似乎从小就不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一直沉迷音乐,热衷于摆弄电脑......“不务正业”地读了许多艺术学校,后来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提前签了公司进入社会。
胡彦斌的家庭有些特殊。胡爸爸曾是海员,胡彦斌自小与父亲聚少离多,
第4篇:你不知道的“背诵”
你不知道的“背诵”
先看看大家对背诵的看法。
A 说: Boring!最最讨厌的就是背诵。自己对着一段文字,“死记硬背”,很快我就忘了,浪费时间。
B说:对!没啥用。这么传统的学习方法!老师没什么教学技能就知道叫我背诵。这是谁想出来整人的方法。
基本上,谈到读书背诵,大家都是不赞成不支持的态度,因为它形式简单粗暴,方式单调统一,常常不受学生的喜爱。然而常常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虽然学了很久英语,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句式单调、简单句堆砌、遣词造句错漏百出、词汇和表达也带有明显的中式痕迹。口语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一片空白。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对英语材料的模仿和积累远远不足。
任何语言的学习在初始阶段都要经历一个模仿过程,而模仿要依托于大量的语言输入积累。通过背诵能够很好实现这一积累,强化输入和输
第5篇: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读后感
“将来”,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渺茫的词,我们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是好?是坏?我们不敢想象,但我们会为自己的将来去做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将来。
寒假里,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当我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时,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的手在一本本书之间徘徊,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一本书上,这本书的名字叫《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励志的故事,我把书小心翼翼地取下来。封面上写着作者,是郁雨君,我之前看过几本她的书,对她有一些了解: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专为儿童写书。她写的每一本书都像一碗心灵鸡汤,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抚慰与深刻的启迪。我轻轻地翻开书,一页页地看过去,不觉沉浸其中了。这本书写了一个小学顶尖生卫嘉勉,她心高气傲,是一直以来的“卫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