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动植物检验检疫
第一章
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
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⑶ 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
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
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
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
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
3、检疫操作规程:
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
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
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
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②境外产地检疫 ③报检 ④进境现场检疫 ⑤隔离检疫 ⑥实验室检疫 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 ⑧检疫处理 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二章 动物检验检疫技术
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⑵ 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
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
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
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 内 容物。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
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 :是指由寄生虫对宿主的严重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3、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4、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第四章 肉品检验检疫技术
1、猪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①头部检验点 :任务是剖检头部两侧的颌下淋巴结,一检验局限性咽炭疽及淋巴
结结核病变
②头部咬肌检验点:检查猪囊尾蚴
③皮肤检验点:检查皮肤有无病变或其他异常情况
④白下水: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检验点
⑤红下水: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⑥旋毛虫检验点、肉孢子虫检验点、猪囊尾蚴检验、摘出三腺
2、油脂新鲜度检验:
⑴ 定量测定:包括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TBA的测定
酸价主要反映油脂水解酸败程度
过氧化值是反映油氧化酸败程度的TBA虽也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程度,但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有关
⑵ 定性测定:包括过氧化物和环氧丙醛的测定
第五章乳品检验检疫技术
1、乳的分类:
⑴ 根据样品的性质: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⑵根据样品的的作用:试验样品、复样样品、保留样品
2、乳的酸度的测定:酒精试验原理:乳中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当PH达到等电点
时,发生絮凝。而酒精较强性的亲水性物质,它可使蛋白质胶粒脱水,造成聚沉。因此,酒精浓度越高,PH越接近等电点,蛋白质越容易沉淀,用一定浓度的酒精和等量牛乳混合,根据蛋白质的凝聚,判定牛乳的酸度。
第七章 蛋品卫生检验检疫技术
1、哈夫单位:哈夫单位的计算式根据蛋白的高度与蛋重之间的回归关系来计算出一个蛋的蛋白高度。实际上是反映蛋白的状况,由蛋白状况反映蛋的新鲜度。
2、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之比。蛋黄系数是表示蛋黄体积增大的程度,蛋越陈,蛋黄指数越小,新鲜蛋的蛋黄指数为0.40-0.4
4第八章 植物检验检疫
1、植物检验检疫的科学保障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
以限制以及限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3、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程序:起始、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4、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
⑴ 定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结果用风险的高、中、低等类似的等级指标来表述
定量风险分析: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析造成风险的各个风险事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其结果用风险分析发生的概率估计来表达。
⑵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未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的方向。
5、风险评估原则: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逐步完善原则
6、转基因生物环境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熟悉性、逐步评估、个案评估、实质等同性
第九章 植物检疫法规
1、APPPC亚洲和太平洋植物保护委员会
2、EPPO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植物保护组织
3、NAPPO 北美洲植物保护组织
4、PPPO太平洋地区植保组织
5、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是1951年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通过的一个有关植物保护的多边国际协议
主要任务: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的合作,更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及防止有害生物传播,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
7、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8、保护措施:SPS协定要求缔约国采取的检疫措施应建立在风险性评估的基础之上。
第十章 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1、植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
2、疫区: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为害,并正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
3、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4、产地检疫:通常是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所产生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农产品等,在原产地生产期间所进行的检疫检查,检测以及必要时的监督除害处理,并根据检查、检测和除害处理结果出具相关证明的全过程。
5、预检:由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检查或在其定期监督下,在原产国进行的检查货物的检疫出征或核实。
6、进出境植物检疫报检是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7、现场检验:检验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应检物进行检查抽样,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8、实验室检验: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作进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植物产品的品质检验以及卫生安全检验的过程。
9、隔离试种检疫:讲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经过在生长期间的观察和多种手段检测、检验,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后处理的一项检疫监管措施。
10、隔离检疫的基本过程: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出证放行
第十一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1、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及方法:
实验室检验检疫: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作进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植物产品的品质检验以及卫生安全检验的过程。
方法:
⑴比重检测;
⑵染色检测(可用特殊化学药品处理,被害植物器官或病原物本身)
⑶洗涤检验法: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经洗涤然后镜检
⑷分离培养检验:在培养基上使带病物生长以便鉴定
⑸保湿萌芽检验:在种子内部芽期表现症状
⑹鉴别寄主检测:将许多病毒接种到某些特定的的敏感植物上可以产生特定的症状。
⑺血清学检验法:各种病原物和害虫都可采用关键制出有效抗体。
⑻显微镜检测:光镜和电镜,最好电镜达到0.2-0.4nm
⑼分子鉴定和计算机辅助鉴定:主要目的对有害生物进行种类鉴别
第十二章 检疫处理
1、检疫处理的目的:⑴杀灭在国内货国际贸易调运物品上的有害生物,保证处理后的检疫物在市场流通中的生物安全性;⑵履行国际有关公约以及有关条约的规定,或者对特定的检疫物为了满足有关国家的准入要求或履行合同约定
2、检疫处理的原则:
⑴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⑵检疫处理措施应当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检疫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减低到最小;⑶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
⑷处理方法安全可靠;
⑸处理方法对植物和植物产品无不利影响;
⑹必须在检验检疫机关的监管下实施
3、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处理是主体)
物理方法:干热处理、热水处理、蒸汽热处理
化学方法:熏蒸处理、化学药剂处理、防腐处理
4、熏蒸处理:常压蒸熏、真空蒸熏
5、影响熏蒸处理因素:
⑴熏蒸剂的有关性质对熏蒸效果的影响:熏蒸剂的挥发性和扩散性与药性的关系;熏蒸密闭时间与药效的关系
⑵有害生物状况对药效的影响:
⑶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温度;湿度;气体成分与药效关系
6、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氯化苦
7、化学药剂主要用于种子、无性繁殖、运输材料、运输工具和储运场所的灭害消毒处理。
常用有拌种法、种苗浸渍法和喷雾法
8、防腐处理主要用于木质材料的除害
第十三章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植物和检疫性杂草2、2007年5月农业部发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及类病毒、线虫、昆虫、软体动物、杂草等有害生物。
3、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
A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
检疫检验方法:
⑴直接检查:TCK的菌缨短小近球形,压破后散出黑粉
⑵洗涤检验:
⑶冬孢子形态检验:鉴定根据孢子大小、网目、网脊高度进行鉴定
⑷冬孢子自发荧光鉴定:用荧光显微镜在激发光为485nm下观察冬孢子自发荧光率大于80%,属于小麦矮腥黑穗病,冬孢子自发荧光率
⑸冬孢子萌发试验:在15-17℃下不萌发,在5℃光照下3-5周开始萌发,而小麦忘腥在以上两种温度下经1-2周后均可萌发。
⑹PCR技术检测
B烟草霜霉菌:
C大豆疫霉菌
4、检疫性植物病原细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梨火疫病菌;番茄溃疡病菌
5、检疫性植物病原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墨天牛属)
6、检疫性甲虫:马铃薯甲虫;椰心叶甲虫;稻水象甲;菜豆象;墨西哥棉铃象
7、检疫性蛾类:美国白蛾隶属鳞翅目
8、其他:松突圆蚧
9、检疫性杂草:豚草、菟丝子属、毒麦、列当属、假高粱
第2篇: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计划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计划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计划
根据《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督查通报管理规范(试行)》和省局动植处《20xx年度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督查计划》的相关规定,结合辖区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实际,现制定《20xx年度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督查计划》,并提出相关要求,请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一、高度重视工作质量督查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整体部署和我局确定的具体工作要求,把工作质量督查作为全面提升辖区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的有效手段,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局工作计划安排,开展充分调研,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精心组织,细化分解任务。
要根据《督查计划》的'相关内容,结合业务实际和管理状况,对目标任务进行进一步的细化量化,确保年度督查计划落实到人。
三、整改验收,全面提高。
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如实填写督查记录表,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跟踪验收。同时,要认真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完善机制,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四、认真总结,按时上报。
在年度督查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搞好年度工作情况的总结分析,并于12月20日将科室工作报告汇总。
第3篇:动植物检验检疫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某些单位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检疫机构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
3.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FAO和IPPC定义为:指那些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的主要防控对象。
4.人畜共患病: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有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相互感染的疫病,包括人畜共患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5.动物产地检疫:指离开饲养地之前在县市境内流通的动物进行检疫。
6.动物检疫对象:在动物检疫中,OIE与各国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名录。
7.预检:指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到原产国进行检
第4篇: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病原性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动物特定疫病的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 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少数藻类)
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动物检疫: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机构及其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简易机关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
第5篇: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包含了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检疫性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是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目的①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②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③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两个类别
(一)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2;《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7;与《动植物检疫法》相关的法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境卫生检疫
第6篇: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 我国:划分疫区和保护区 疫区: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保护区: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经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有此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呗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地区。疫区的种子,苗木及其他,只限在疫区使用。
情况改变时,应及时撤销“疫区”或取消“保护区”称号。国际:划分非疫区 非疫区:指一个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方维持的地区。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缓冲区:环绕或与
第7篇: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1、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2、动物疫病: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分类方法:
4、植物检疫: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使它们处于官方控制之下的一切活动。
5、异常乳:指奶牛在泌乳过程中由于奶牛本身的生理、病理原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乳的成分和性质发
生变化,这种乳称作异常乳。种类:生理异常乳、病理异常乳、化学异常乳、人为异常乳
6、疫区: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为害,并正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
9、限定的有害生物:是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重生。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费检疫性有害生物。
17、产地检疫: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申
第8篇:动植物检验检疫考试 答案
《动植物检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3.检疫监管: 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4.出境动物:
5.过境动物产品:
6.检疫出证: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
理结果,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法定程序。
7.检疫审批:按检疫法规定,进境植物、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8.过境动物:
9.动物产品: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