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8 07:15: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大自然粗略-精微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介绍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亮标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教师亮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化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三、合作探究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刘云

第2篇:七年级语文上册1.1繁星 教学设计

繁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学情分析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 1.作者简介。2.背景介绍。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及字形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附板书: 繁星 巴金

情景 感受

第一次 密密麻麻 回到母亲的怀里 第二次 群星密布 朋友

第三次 半明半昧 睡在母亲的怀里

第3篇:繁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预习:

一、 按照要求读课文:

1、 初读课文,标注小节,生字词注音

2、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三读课文,在笔记本上写下疑难问题

二、 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1、 抄写词语2遍

纳凉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萤火虫霎眼

2、 作者看到繁星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摘录相关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出作者对繁星的那种特殊的感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还有一件就是我们心里高尚的道德标准。为什么星空能震撼人心,当我们仰望星空,望见那漫天繁星时,又会有何感受呢,让我们走进巴金的星空。(板书)

二、整体感知

1、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者对繁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能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我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繁星·春水》教学设计

《繁星·春水》读书汇报课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名著提出的要求是:欣赏文化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两本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的小诗集,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当我们经历时间的磨砺之后再回望这些作品,它们不但没有因岁月冲洗而陨灭,反而成为文学史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