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7 07:1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直:一直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都未能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敢于秉公执法,因而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但是那里的百姓一直都思念他;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5分)

(2)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5分)

参考答案:

4C 5B 6D

7.(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穷尽(说透彻),苟止(随便停止),过(超过),一处1分。

(2)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其(这),讼(控告), 贷(借予),徙(借予)一处1分,句子通顺得1分。

第2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尹师鲁墓志铭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尹师鲁墓志铭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第3篇: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的阅读答案

关于《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的阅读答案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与尹师鲁第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尹师鲁第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尤:怨尤,责难。

B.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 用:经过。

C.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劝慰,安慰。

D.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 进道:进入仕途。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约使人如河上 B.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C. 乃知留船以待 D.怪不如约

以大暑,又无马 其余皆如昔时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鲁欢戚不问可知 B.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

C.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 D.史册所以书之者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

A.但深托君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①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尹师鲁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