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
那天天气很不错,我外出办点事,因为去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就去附近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优哉游哉地骑出去没多远,就见前方迎面走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婀娜身影,定睛一瞧,原来是本单位的讲解员小周。小周显然也发现了骑着红彤彤的公共自行车的我,只见她下意识地用纤手捂住嘴,眼神带着惊讶声音带着笑地说:“馆长,你挺环保的啊!”
小姑娘儿的复杂神情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单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都那么命好,虽然工资不见得高,可生活质量都不低,开着奥迪甚至宝马上下班者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馆长倒反而骑个公共自行车出行,岂不让人发笑?唯有刻意矫情追求绿色环保,似乎还能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事实上,我倒还真没想到什么环保不环保的高度,骑个自行车嘛,无非就是求个方便、图个悠闲。老实说我也并非买不起轿车,宾利雅致兰博基尼咱消费不起,悦动捷达伊兰特总还能承受得住的。问题是,我对学车开车的确是打心眼里畏惧。你想啊,现在的城市道路,都已经被汽车堵塞成啥样了?像我这种对机械比较木讷的人,一想到随时可能在大街上与别人擦撞磕碰,耽误时间不说,还得平添许多交涉善后的事儿,头就大起来了;再加上每天回到小区,看那蜿蜒的道路边上挤满了车子,想到一旦自己开车就得在这危机四伏的羊肠小道间高难度地进出,本来就头大的脑壳,便更是要炸开了。
骑公共自行车让人发笑,开汽车又叫人抗拒,那出行咋办?近距离可以自力更生开动脚筋,远距离的出行,总还是得借助于某种靠谱一点的交通工具的吧?看报道有说,有人养起了马,每天骑马上下班,这拉风倒是拉风了,返朴也有够返朴的,只是能不能归真,还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对于现代化大都市来说,这种出行方式实在太过理想化,操作起来技术层面难度还是较大的。那么换地铁吧?又快捷又方便,成本也低廉,倒是不错的出行方式,只是目前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总体来说还是画在纸上的一个大饼,尽管有一片马上要吃到嘴里了,但是要想吃到整个大饼,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如此看来,硕果仅存的方式,便是去挤公交车了。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最后选择,因此早早地做好了“站”公交车而非坐公交车的思想准备,但是亲身实践了几次之后,非常痛苦地发现,就连“站”公交车的这点儿权利,都是那么地难以争取到。一旦上下班高峰来到,各路热门公交线总是人满为患,尽管你举着两块钱巴巴而地想贡献给公交事业,它却还不一定能包容你接纳你。即便勉强让你上了车,在人挤人挤死人的车厢里,你也甭想有好好儿地“站”公交的资格。
最让人无法承受的打击,还在后头。满身燥汗地挤下公交车,迎着凉爽的微风长舒一口气,正暗自庆幸着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却蓦然发现手中提包被人划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钱包不翼而飞!情急之中,条件反射就想赶紧拨打110报警,却震惊地发现,裤袋里的手机也不见了踪影!
你说这公交车,还能再坐吗?罢罢罢,还是回到原点,去租用公共自行车得了!管他会不会被人取笑,只要便捷、只要安全、只要方便,面子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调整过来之后,便又坦然欣然地奔向公共自行车租车点。
这天夜里加班,想着晚上骑公共自行车回家,也蛮方便的。想不到赶到租车点一瞧,那满满一溜的自行车,竟几乎都是伤兵残将,不是轮胎破的,就是踏脚缺的,或者钢圈擦牢的。最后只好矮子里选长子,挑了一辆骑起来吱嘎作响但好歹还能行进的车子,颤颤巍巍骑到了家。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附近的那个还车点里早已是车满为患,无奈只有继续向前寻找下一个还车点。真是撞了邪了,这样一路寻去,竟都是满车!大概足足又骑出了约摸五六里路,好不容易总算发现了一个有空位的还车点,不禁大喜过望,急匆匆推车入闸,刷卡还车,却沮丧地发现,这车竟然怎么也还不成功!恼怒之际,偏偏边上又走来一闲人,好奇地观察了我半晌,才一语惊醒梦中人:“都已经过了九点半,这车还能还得进么?”
天哪,这让我以后出行,该怎么办呢?
第2篇: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
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
那天天气很不错,我外出办点事,因为去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就去附近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优哉游哉地骑出去没多远,就见前方迎面走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婀娜身影,定睛一瞧,原来是本单位的讲解员小周。小周显然也发现了骑着红彤彤的公共自行车的我,只见她下意识地用纤手捂住嘴,眼神带着惊讶声音带着笑地说:“馆长,你挺环保的啊!”
小姑娘儿的复杂神情倒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单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都那么命好,虽然工资不见得高,可生活质量都不低,开着奥迪甚至宝马上下班者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馆长倒反而骑个公共自行车出行,岂不让人发笑?唯有刻意矫情追求绿色环保,似乎还能成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事实上,我倒还真没想到什么环保不环保的高度,骑个自行车嘛,无非就是求个方便、图个悠闲。老实说我也并非买不起轿车,宾利雅致兰博基尼咱消费不起,悦动捷达伊兰特总还能承受得住的。问题是,我对学车开车的确是打心眼里畏惧。你想啊,现在的城市道路,都已经被汽车堵塞成啥样了?像我这种对机械比较木讷的人,一想到随时可能在大街上与别人擦撞磕碰,耽误时间不说,还得平添许多交涉善后的事儿,头就大起来了;再加上每天回到小区,看那蜿蜒的道路边上挤满了车子,想到一旦自己开车就得在这危机四伏的羊肠小道间高难度地进出,本来就头大的脑壳,便更是要炸开了。
骑公共自行车让人发笑,开汽车又叫人抗拒,那出行咋办?近距离可以自力更生开动脚筋,远距离的出行,总还是得借助于某种靠谱一点的交通工具的吧?看报道有说,有人养起了马,每天骑马上下班,这拉风倒是拉风了,返朴也有够返朴的,只是能不能归真,还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对于现代化大都市来说,这种出行方式实在太过理想化,操作起来技术层面难度还是较大的。那么换地铁吧?又快捷又方便,成本也低廉,倒是不错的.出行方式,只是目前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总体来说还是画在纸上的一个大饼,尽管有一片马上要吃到嘴里了,但是要想吃到整个大饼,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如此看来,硕果仅存的方式,便是去挤公交车了。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最后选择,因此早早地做好了“站”公交车而非坐公交车的思想准备,但是亲身实践了几次之后,非常痛苦地发现,就连“站”公交车的这点儿权利,都是那么地难以争取到。一旦上下班高峰来到,各路热门公交线总是人满为患,尽管你举着两块钱巴巴而地想贡献给公交事业,它却还不一定能包容你接纳你。即便勉强让你上了车,在人挤人挤死人的车厢里,你也甭想有好好儿地“站”公交的资格。
最让人无法承受的打击,还在后头。满身燥汗地挤下公交车,迎着凉爽的微风长舒一口气,正暗自庆幸着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却蓦然发现手中提包被人划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钱包不翼而飞!情急之中,条件反射就想赶紧拨打110报警,却震惊地发现,裤袋里的手机也不见了踪影!!
你说这公交车,还能再坐吗?罢罢罢,还是回到原点,去租用公共自行车得了!管他会不会被人取笑,只要便捷、只要安全、只要方便,面子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调整过来之后,便又坦然欣然地奔向公共自行车租车点。
这天夜里加班,想着晚上骑公共自行车回家,也蛮方便的。想不到赶到租车点一瞧,那满满一溜的自行车,竟几乎都是伤兵残将,不是轮胎破的,就是踏脚缺的,或者钢圈擦牢的。最后只好矮子里选长子,挑了一辆骑起来吱嘎作响但好歹还能行进的车子,颤颤巍巍骑到了家。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附近的那个还车点里早已是车满为患,无奈只有继续向前寻找下一个还车点。真是撞了邪了,这样一路寻去,竟都是满车!大概足足又骑出了约摸五六里路,好不容易总算发现了一个有空位的还车点,不禁大喜过望,急匆匆推车入闸,刷卡还车,却沮丧地发现,这车竟然怎么也还不成功!恼怒之际,偏偏边上又走来一闲人,好奇地观察了我半晌,才一语惊醒梦中人:“都已经过了九点半,这车还能还得进么?”
天哪,这让我以后出行,该怎么办呢?
第3篇:我家的那点事儿散文
我家的那点事儿散文
十月一日长假和和友人逛街归来,我看见老公和儿子在床上拼帆船的模型呢,大秋天的都光着个膀子在那忙乎呢,孩子在喊着:“我们在干了不起的工程”,我一看那菜刀都当作工具放到了床上,他们正在热烈的讨论哪一片木板改放到哪,谁更聪明,是谁想到的,谁又有新发现了。
我只有赞叹的.份了,就看着船的样子渐渐的神奇呈现了,孩子在床上地下的蹦来跑去,那才叫一个雀跃呢。然后是一个穿线,一个系线,起名,和图纸对照,谈论船的历史,一直忙呼到晚9点才宣告竣工。孩子把那个称之为艺术品的大帆船小心翼翼地摆到了他的书桌上。
正巧假日老师布置了一篇说明文,原本想写客厅的大榕树了,我说写这个船吧,孩子欣然应允。可是昨天爸爸就去沈阳上班走了,孩子对着这个船没等动笔便哭了,他说想爸爸了,弄得我的心里也酸酸的,是啊,大约一周了
第4篇:头发的那点事儿散文
头发的那点事儿散文
春节前的一天下午,去政务中心开会,碰到过去在局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因为提前到了近半个小时,恰巧我俩单位的桌签又紧挨着,所以,不经意多看了他一眼,这一看不打紧,发现他戴了一顶非常时尚的鸭舌帽,看着人年轻了许多,便调侃他:“主任,您这顶帽子很抬人呀!”他自嘲道:“唉!岁月不饶人,头发掉得厉害,得遮掩一下!”
“你不知道,前几天,碰见一个二愣子,竟嘲笑我头发少,你说气人不?想当年,哥也是浓密秀发一头。不信!你看,我是有证据的!”他心有不甘地说。
接着,打开自己的微信,翻出以前的几张旧照。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他,时尚帅气,风度翩翩不说,头发果然皆是茂盛无比。尤其是时任办公室主任,在系统内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的那张彩色合影照片上,他的浓发更为显著。如今再看他,感觉那时雄狮般的秀发,竟有做假之嫌,好不
第5篇:实习那点事儿
实习那点事儿
从7月25日到公司报道至今已经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里,正式脱离了那个天天与同学相约的湖南科技大学,同时也正式步入了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这所天天与同事相伴的社会大学。在刚进入这所“大学”的短短一个多月里,接触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刚刚来公司报道的那几天,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同时也为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而在内心深处默默叫好、暗自发力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吃着比学校还合口味的饭菜,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格外的清新,一种莫名的喜悦感时时涌上心头。
但是,这种好感不久就被一种落差感掩盖了下去。
记得面试时陈总说过在工厂“体验”是很苦很累的。当时也没在意,心想大不了就当是打完一场篮球又围着操场跑几圈呗。直至在拉丝厂磨练几天后,我才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做好充分吃苦的准备是修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