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故事教师随笔
今天新转入的4名同学到班上课,班级总人数61人。四个孩子表现不错,尽管分班测试时成绩都不高,但介绍自己时声音响亮,介绍清楚,希望他们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和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今天读《小熊的森林》。
当我拿着书走进教室,眼尖的孩子看见了,忍不住喊道:“老师要读故事给我们听了!”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听故事啰!又要听故事了!当我走上讲台时,教室安静了。当我读到“小熊在找什么呢?”停下来,问道:“你们认为小熊在找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小熊在找森林。”“小熊在找大树。”……
那,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小熊找到一块比桌面还小的泥土。”“种下了松子和栗子,守候在旁边,等松子和栗子发芽,长成大树,就有吃的和住的了。”孩子们听后,一脸的惊讶。为什么你们没有猜到,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吗?半天没有小手举起,沉默着,思考着。
这时,刘宇航举起了手,说:“应该是讲小熊失去家园后很可怜吧。”他的发言,似乎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教室里又是叽叽喳喳地一阵:有的说是更加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有的说小熊顽强,坚持不懈;还有的说小熊渴望一个家。
听故事是孩子的最爱,这时的孩子最专心。我一边读一边在教室里走动着,而他们的眼睛和身体自然而然地跟着我。读到关键处,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把学生从专注地倾听中拉了回来,使学生的理解和作者的写法产生冲突,在冲突中感受故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2篇:读《小故事大道理》随笔
——读《小故事大道理》随笔
(蒙自市第一小学:曹定昌)
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坚定人的信念,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品质。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好书,本书共十三篇,收集了136个小故事。读完后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阅读小故事,品位大人生。在通读过的这一百多个小故事中,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第一篇中的第7个小故事《细节决定成败》。故事的具体内容是:
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经淘汰了好几批参加面试的人选。这时无论是面试者还是被面试者都感到了几分紧张:如果今天再不能选出合格的人选,那公司的许多工作就要受到影响;对被面试者来说,如果能进入这家全国知名企业工作,那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将不可估量。
这时一位年轻人走进了面试办公室。他在门口看到一张小纸片,出于习惯,年轻人弯下腰捡起纸片并顺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面试过后,主持面试的该公司总裁叫这位年轻人留下来,他告诉年轻人可以马上到公司参加培训,等培训合格后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轻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知道在这次招聘过程中进入面试这一关的都是精英,而且据他观察,其中有不少人的能力水平都在他之上。总裁听到年轻人提出的疑惑,笑着答道:“这正是我找你谈话的原因,你的能力水平确实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试时通
过了一项最关键的考验———门口的那张小纸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里的。”
那些与年轻人一同去参加应聘的人才,并非没有看到门口那张虽然不大但却明显的纸片。对于他们来说捡起地上的小纸片同样只是弯一下腰那么简单,但是他们却认为如此琐碎的事情不值得一做,所以他们就错过了进入那家大公司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因此而错过的重要机会绝不仅仅是这一次。
而那年轻人就是美国汽车工业之父———亨利·福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那位总裁的独到眼光。
亨利·福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仅在于自己遇到了慧眼识英才的总裁,更在于他对每一件小事都不疏忽的认真精神。
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如果能把握住这些细节,人们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细节的积累,而只想一举成功,那实在是白日做梦。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关注小事,方能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
具体来说,总而言之,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这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件都是做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是我们的阵地。课堂,说到底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细节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也可以把握创新之源,也可以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就让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先成就小事,再成就大事吧。
第3篇:读《一线教师》随笔
读管建刚老师《一线教师》体会
最初接触管建刚老师,是源于他在我们学校做的一次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从村小教师到特级教师》。当管建刚老师以一种年轻而蓬勃的姿态出现在会场的时候,着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原来智慧也可以依托于年轻的身体,原来成功不必非要经历太多的岁月。对于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感染我最深的并不是他的哪一个观点或者哪一种论断。感染我最深的是管建刚老师的态度。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生病,管建刚老师都以一种热情而潇洒的态度面对,也许这就是管建刚老师之所以能永葆年轻的秘诀吧!他并不崇高,没有崇高的思想和动机。他并不是天才,十年磨一剑的成功完全是依靠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得来的。眼前的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畅销书作家,而是一个在我们身边随手可触的普通人,普通的一线教师,这种感觉,恰如当时我读一
第4篇:教师读书故事随笔
教师读书故事随笔
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为大家提供了教师读书故事的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书故事随笔1
手中的书页翻过。牵起一丝风,夹带着书本特有的气味。这样的味道是那样熟悉,细细追究,却又似乎有些不同,思绪亦被那一页纸、一缕风引向往昔4岁。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妈妈读着一本安徒生童话,犹如被窝一样暖暖的声音。我被夜莺所感动,我为小人鱼儿而悲伤。
我羡慕变成天鹅的丑小鸭,我同情在圣诞夜死去的小女孩……
我总是缩缩脖子,把自己埋得更深,鼻尖是吸满了阳光的棉絮的,味道。我便一直以为,童话便是那种味道,和阳光一样的温暖、明媚,和棉絮一样的柔软、温馨。
8岁。学会认字的我粘上了太婆家的书柜,那个仿佛藏宝箱一样的小柜。或许,对于那时的我
第5篇:读有所获 教师随笔
2013/9/16星期一晴
读有所获
针对学生不会读书或凑热闹的现象,刚下发的书,下午就有同学提出要换书看。问他有什么收获,学生大都一无所知获,也就是随手翻翻。为此,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成为“渔”者。今天早读课,专门进行了一次读书方法--如何记读书笔记的辅导。
先给每个学生发一本本子,然后我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写下书名、作者;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指导学生书写题目和作者。等孩子们都写好了,又板书:
1、我认识的字。要求学生空出四五排格子,记录读书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家长、同学等,并注上拼音。第二天再读书时,要把记录的生字拼读一遍,连续读几天,直至记住。
中午,读书时间到了。孩子们拿出课外书和读书笔记本,我说:“别急,慢慢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把它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然后问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