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连身边一件小事都不去做,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教学目标】
1.认字6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在语境中理解“志存高远、着实、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来。【教学策略】 抓重点词理解文章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对比朗读体会反问 交流感受揣摩寓意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单元“大与小”。(相机板书)
2.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包含这组反义词的事物,你能说说吗?(指名回答)
3.在生活中,物体除了有大小之分,事情也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大事和小事”的故事。(相机板书“扫一室”和“扫天下”)4.齐读课题,质疑(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由这单元的主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抓住课文的要点;从题目推测课文内容,也是四年级训练的重点,能帮助学生确定读书目标,做到有目标的读书和学习】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以摘录笔记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
2.强调摘录笔记的作用和方法。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摘录了重点词语和句子,希望以后养成做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写摘录笔记,养成做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学会独立识字学词,是四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也应该把检查验收自学效果作为重点辅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课文,你一定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吧?(陈蕃),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师巡视)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练习标画重点词语来概括文段大意的好方法。】
四、细读课文,探寻内涵
(一)研读懒散,体会缺点 1.你知道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了吗?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出示课件 : 志存高远 喜好读书 生活懒散)
2.你知道志存高远什么意思吗?(指名说),陈蕃的确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但生活上却很懒散。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反映他生活懒散的句子。(师巡视)
3.通过找重点句子,想象、指导朗读的方法,体会陈蕃的生活懒散。4.指导在语境中理解“着实”的意思。薛勤一进到这样的书房,是什么反应? 出示: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着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着实:真的,的确吓了一跳。)
5.指导朗读薛勤所的话,体会说话的语气。(读出薛勤对陈蕃的劝诫、责问、语重心长的语气)
(二)揣摩心理,感受高远
面对薛勤的责问,陈蕃又是什么态度?(学习第4自然段)分别理解并指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感受志向高远。(师相机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文段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对比朗读,意识反问
1.陈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吗?(课件出示句子,反问和陈述)对比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表达要强烈。
2.听了陈蕃满不在乎的回答,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出示两个反问句),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语气哟!听了他的朗读你听出了这都是什么句?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强烈的语气。(齐读)
3.谁能给他们换种说法表达,意思不变?(师相机评价:你真会灵活运用!)【设计意图:由于前段已反复朗读过词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读懂反问句,通过对比朗读更容易揣摩出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
五、交流感受,挖掘寓意
1.薛勤走后,陈蕃陷入了沉思,觉得他的话有道理。有什么道理呢?(视情况讨论,相机板书 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2.从此陈蕃听从了薛勤的劝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出示陈蕃资料,找同学读一读。
3.解决“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大事 小事)并由金钥匙点出引号的作用(出示金钥匙,生齐读)
【设计意图:由于前段认真体会了陈蕃住处的情况和陈蕃的抱负,根据故事的情节就不难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结合金钥匙既能理解引号的作用,又能更准确的体会本文的主旨。】
六、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再给大家送一份礼物,希望他们能伴随你走的更远,飞得更高。(扩展积累,融合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教导学生不能把道理放在嘴上,而是行动上,真真正正的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扩展延伸即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解决了语文天地的内容。】
七、布置作业,彰显主题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相机交流)
板书设计: 11 大与小 “扫一室” 与 “扫天下” 小事 大事 从小事做起 脚踏实地
第2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设计之教学简案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连身边一件小事都不去做,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教学目标】
1.认字6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在语境中理解“志存高远、着实、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来。【教学策略】 抓重点词理解文章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对比朗读体会反问 交流感受揣摩寓意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单元,“大与小”相机板书。
2、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包含这组反义词的事物,你能说说吗?(指名回答)
3、在生活中,物体除了有大小之分,事情也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大事和小事”的故事,相机板书“扫一室”和“扫天下”。
4、齐读课题,并质疑(指名回答)
【设计理念: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由这单元的主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抓住课文的要点;从题目推测课文内容,也是四年级训练的重点,能帮助学生确定读书目标,做到有目标的读书和学习】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以摘录笔记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
2、指导学习多音字“懒散”的散,并简单理解“寒暄”的暄字为日字旁与冷暖有关。
3、指导书写 “圾”和 “皱”,指导方法,加深记忆。[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 左边窄,右边宽,右边书写撇在先,横折折撇一笔连,捺笔书写要舒展。(边范写,边指导),同学们在你的本上试着写一个;接着再看这个“皱”字,左右一样宽,书写要紧凑,和老师一起写写,小手举起来(师范写,生书空),师结:写字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规范。]
4、检查句子:(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一读,比一比)
5、强调摘录笔记的作用和方法。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摘录了重点词语和句子,希望以后养成做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学写摘录笔记,养成做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学会独立识字学词,是四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也应该把检查验收自学效果作为重点辅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课文,你一定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吧?(陈蕃),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师巡视)
【设计理念: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练习标画重点词语来概括文段大意的好方法。】
四、细读课文,探寻内涵
(一)研读懒散,体会缺点
1、你知道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了吗?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出示课件 : 志存高远 喜好读书 生活懒散)
2、你知道志存高远什么意思吗?(指名说),陈蕃的确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但生活上却很懒散。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他生活懒散的句子。(师巡视)
3、通过找重点句子,想象、指导朗读的方法,体会陈蕃的生活懒散。
4、指导在语境中理解“着实”的意思。薛勤一进到这样的书房,是什么反应? 出示: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着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真的,的确吓了一跳。
5、指导朗读薛勤的话,体会说话的语气。(薛勤对陈蕃的劝诫、责问、语重心长的语气)
(二)揣摩心理,感受高远
面对薛勤的责问,陈蕃又是什么态度?(学习第4自然段)分别理解并指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感受志向高远。(师相机指导评价)
【设计理念:通过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文段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对比朗读,意识反问
1、陈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吗?(课件出示句子,反问和陈述)对比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表达要强烈。
2、听了陈蕃满不在乎的回答,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出示两个反问句),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语气哟!听了他的朗读你听出了这都是什么句?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强烈的语气。(齐读)
3、谁能给他们换种说法表达,意思不变?(师相机评价:你真会灵活运用!)
【设计理念:由于前段已反复朗读过词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读懂反问句,通过对比朗读更容易揣摩出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
五、交流感受,挖掘寓意
1、薛勤走后,陈蕃陷入了沉思,觉得他的话有道理。有什么道理呢?(视情况讨论),相机板书 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2、从此陈蕃听从了薛勤的劝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出示陈蕃资料,找同学读一读。
3、解决“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大事 小事)并由金钥匙点出引号的作用(出示金钥匙,生齐读)【设计理念:由于前段认真体会了陈蕃住处的情况和陈蕃的抱负,根据故事的情节就不难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结合金钥匙既能理解引号的作用,又能更准确的体会本文的主旨。】
六、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后你打算从身边的什么小事做起,去实现你的理想呢?(指名回答)
今天你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再给大家送一份礼物,希望他们能伴随你走的更远,飞得更高。(扩展积累,融合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教导学生不能把道理放在嘴上,而是行动上,真真正正的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扩展延伸即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解决了语文天地的内容。】
七、深情小结,布置作业
1、师结:生活中有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一定要正视它们,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相信你会收获更多。同学们,朝着你的理想一步步前进吧!
2、课后小任务,师读。结束!祝愿:生齐读。
八、精心设计,彰显主题
板书设计: 11 大与小
“扫一室” 与 “扫天下” 小事 从小事做起
大事 脚踏实地
第3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教学重难点:
1.领会“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关系。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有关名言等。教学准备:
课件:以小见大的有关名言、句子;自学题。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你知道吗?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
第4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
第5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1
一、学情分析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到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
第6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一、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主要讲述了东汉时代,一个叫陈蕃的青年,他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看到这个现象后,劝诫陈蕃:“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做起。
学习本课,需要让学生明白做好小事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学习本课在言语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围绕人物特点写;二是使用反问句增强语气;三是体会文章适当留白的好处。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就言语内容而言,浅显易懂,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但就言语形式而言,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深入地发现和体会。此外,文章阐释的道理也需要教师做必要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明白其蕴含的道理;体会文章言语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一是通过补写课文内
第7篇: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从中懂得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行小事立大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品悟文章的寓意,懂得“成就大事要从小事做起,行小事立大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