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李白《侠客行》赏析
李白《侠客行》赏析
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閤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小编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嬴、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
第2篇:李白古诗侠客行赏析
李白古诗侠客行赏析
【题解】 轻财好施、见义勇为的古代豪侠,是深受人民称颂的正义形象。司马迁的《史记》立有《游侠列传》,歌颂游侠事迹。李白好剑任侠,倾慕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游侠精神。诗中着意刻画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象,借以抒写自己不愿身老书阁,白首穷经,而要象战国侠士那样建立奇功,英名垂世,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襟抱。诗篇刻画的侠客形象及所表现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的豪侠气概,正是诗人自我形象及其侠肝义胆、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气质的写照。
【全诗】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侠客头上的冠缨粗壮,腰间的宝刀霜雪般明亮。坐下的银鞍辉映着白马,如一道流星闪过,飞向远方。十步击杀一人,所向披靡,千里驰骋无阻挡。事了拂衣而去。姓名与身世深深潜藏。闲游路过信陵君处饮酒,解剑向膝前横放。主人举觞,殷勤向朱亥、侯赢劝饮,肉香酒美,盛情激荡。三杯之后慨然应允,一诺千金,连五岳都失去重量。饮至眼花耳热之后。意气飞空,化作云霓冲霄而上。窃符救赵挥金槌,夺帅退敌,邯郸震惊威风扬。二壮士千秋侠举建功业,声名显耀于魏国大梁。纵然一死犹觉侠骨芳香,并不惭愧世上英雄豪强。谁能象扬雄甘老于书阁之下,埋头著述《太玄经》直到鬓发苍苍!
【赏析】
游侠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阶层。《汉书·游侠列传》: “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横,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司马迁在《史记》 的《刺客列传》 和《游侠列传》 中,就记载了先秦和汉朝刺客的事迹。并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游侠列传》)李白笔下的豪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缚,敢于向封建权贵势力挑战,慷慨重义,直至牺牲自 己的生命。
这首 《侠客行》 是藉战国时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任侠精神的。全诗声调激扬,音韵铿锵,用流水行云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幕舍生忘我、意气相倾、慷慨高歌、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古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荆轲,独行仗剑刺杀韩相侠累的聂政;汉代大侠朱家,义士鲁仲连,都曾经在燕赵一带有过侠行义举,故开篇用“赵客”称“侠客”。“缦胡”,武士缨带名。左思 《魏都赋》: “三属之甲,缦胡之缨”。又,缦胡同曼胡。《庄子 · 说剑》: “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成玄英疏:“曼胡之缨,谓顿项抹额也”。故这里实是说: 蓬头突鬓,上垂粗缨。状其形。“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来泛称利剑为吴钩。鲍照 《代结客少年行》:“??马金络头, 锦带佩吴钩”。“吴钩霜雪明”,状其武器之精。三四句看似写物,实则仍是写人。“银鞍”“白马”之间,用一“照”字,则两者交相生辉,益见其色泽的'洁白。“飒沓”,在这里既有群飞貌,如鲍照 《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也有众盛貌,如鲍照《咏史》: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化用 《咏史》 句,既表现马的丰采,又写马行的迅疾,而实是写人的武艺高强。四句写其外貌,写其武器,写其马,写马的奔驰,全是为了表现人的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换四句写侠客的义行: 前二句直用 《庄子·说剑篇》: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每行十步,击杀一人,行千里而不停留。形容侠客的所向无敌,无可阻挡。后二句写其品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杀人完全为了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如聂政那样,应严仲子之请剌侠累,然后毁形自杀。其姊聂荣为扬弟之名,哭其尸于韩市。象朱家那样,任侠仗义,为被刘邦追击的季布解危。后季布尊贵,朱家终身不与布见。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云:“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他要歌颂的是那些作了义事而不愿以名闻世的侠客。
上面述侠客的英姿飒爽,武艺高强,尚属泛泛之论,是为了铺垫下面。接以战国时魏国有名的侠士侯赢和朱亥的故事,来赞任侠精神。“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用淡笔写魏公子无忌 (封信陵君)礼贤下士,不以富贵骄人,四方之士,争往归之,故致食客三千人。两句写彼此之间,脱略形迹,无所顾忌。于是引出侯嬴和朱亥的情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 侯嬴和朱亥都是有名的侠士。侯嬴年七十岁,家贫,是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夷门的看守者。信陵君闻其贤,“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嬴)”。“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嬴复荐隐在屠狗中的朱亥,亦优礼有加。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秦围赵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向魏求救。魏王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军往救。但后因受到秦国的威胁,又命令晋鄙按兵不动。侯嬴设计窃得魏王兵符,经过一番周折,最后终于解了邯郸之围。“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侯嬴以 “臣宜从,老不能”,并未随征。这两句写信陵君救赵前三人的宴饮,有饯别以壮行色的意思。“炙”,本义烤,烹饪法的一种。《诗·小雅·瓠叶》: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枚乘 《菟园赋》: “煎熬炮炙,极乐到暮”。亦谓烤肉。这里说给朱亥吃烤肉,向侯嬴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写侠客重视义气,重视然诺(应许)。即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李白亦云:“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以 “三杯”“五岳”对举,且加以 “轻”字,以见侠客义气之重。接仍申上面的意思。“耳热”,耳朵发热。杨恽 《报孙会宗书》: “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柎缶,而呼乌乌”(见 《汉书》 卷六十六)。张华《轻薄篇》: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这里联系下句极写豪情纵横,酒兴淋漓,以致眼花耳热,仿佛和素霓直上天空。“素”,朴素。《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刻意》: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能体纯素,谓之真人”。“霓”,虹的一种,色暗者,亦称副虹。这里于 “霓” 前特用一“素” 字,寓有意气的高尚纯洁。总之,以上这几句,诗人虽是据史书立意,但写来情态恣肆,意气轩昂,虎虎有生气,笔力扛鼎,挥洒自如。无怪唐代两位诗僧一赞李诗“仙笔驱造化”(贯休);一誉李诗“遏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齐己) 了!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先是侯嬴以年老不能随行救赵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赢,以送公子”。而当信陵君与朱亥以偷得的兵符和假借魏王之命,前去接替晋鄙的统帅位置时,“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两句虽据史书,写来言简意赅。
接四句“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赞美侯嬴、朱亥的侠义。说他们的精神千秋不泯,人虽死而侠骨犹香,声名既光耀大梁城,和世上任何英雄比,也绝不逊色! 最后似以感叹作结:“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谁愿意象扬雄那样的终身埋头于书本,从事著作呢?实际是以扬雄之事反衬侠客义行之可嘉: 扬雄本以辞赋闻名,后以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转而仿 《易经》 作《太玄》,提出以“玄” 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李白有诗称其“赋达身已老,草 《玄》 鬓若丝”( 《古风五十九首》 其八)。以大鹏自居的李白,不是始终没有失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 其一) 的信心么! 所以这两句又何尝不是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声!
《新唐书·文艺列传》称李白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魏颢《李翰林集序》: “少任侠,手刃数人。”朱骏声《唐李白小传》“性倜傥任侠,弱冠时尝手刃数人”。在二十五岁出蜀前,李白过着读诗书、击剑的生活。“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而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于此可见其任侠的性格。他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游侠、纵横家,如专诸、荆轲、乐毅、郭隗,特别对于“宁贫贱而轻世肆志” 的鲁仲连,更心向往之。在现存李白最长的一首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他叙述了自己的志向,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李白抱有“济苍生,安社稷” 的用世志愿,并自负有经济之才,但未为世用。这和他的 “少任侠”和赞美行侠义行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从他的“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行为中,也可看出他的“侠义”。这一切都和他的性格、遭遇有关。而这类写游侠的诗篇,大抵总是“英雄心魄神仙骨,溟渤为阔天为高”(郑日奎《读李青莲集》),令人心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的。
第3篇:李白《侠客行》翻译赏析
李白《侠客行》翻译赏析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
第4篇:李白的侠客行赏析
李白的侠客行赏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双骑图唐韦偃
这首诗写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离开长安,就直奔大梁城而去。大梁城,即现在的开封,是古代出侠士的地方。“燕赵悲歌”、“燕赵之士”的“赵”,就是指这个地方。
李白到了大梁城,发怀古之幽思,一个“赵客”形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这首诗可以分为两段:
从开头到“深藏身与名”是第一段。写一个穿戴粗犷的大侠,腰间的宝刀闪着寒光,银鞍白马,千里驰驱,如流星一般。他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