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
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
皖南,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欢迎阅览。
(第一首)
云,
在蓝色天空流淌,
水,
在墨色河谷低语,
山上的大树静静伫立,
山川之间,
白色墙面黛色屋檐,
而时间,
在车轮下吱吱转动。
流星划过天际,
消失在蓝色星空。
我这颗流星,
迫于自行车的速度无比缓慢的,
划过路边的每一株大树,
渐渐消失在皖南山区。
经过一条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
卵石河床。
这里的水流,
因河床上沙洲而分成数支,
水网交织,
在光作用下闪闪发光,
边上水草随风摇晃,
白鸟优雅飞翔,
自然的神作,
美丽极了。
山路百转,
光影在山间幻化无尽。
有朵云追着我,
为我遮挡着阳光。
云很低,
在山川上,
形成大片阴影,
在风作用下缓缓移动。
那是天空之城,
唯美的想象力,
依托于,
传统的童话故事,
开始构思新的世界。
风,
从山谷深处的树木花草里,
带来异香,
抚过凌乱发梢。
汗水,
在胸口凝结成盐,
风也不能给我清爽。
(第二首)
皖南是我,
一生的牵挂,
一停留,
总要屡屡回眸。
一山一水的牵绊,
脚步,
便在点点的记忆中,
带上些许温暖。
在那里,
山之后是山,
水之后是水。
片片绿意里,
是我儿时的身影,
和母亲的低唤声。
田畈上,
弟弟穿着开单裤,
奔跑,
向着,
阳光行走的方向。
不,
这时,
皖南与雪花亲昵,
冬天的冰霜,
打焉了胡萝卜,
冰冻的土壤里透着,
层层生机。
一闭眼,
冬打了嗝,
冰雹敲响屋顶的瓦片,
述说着,
这个季节的不同。
我,
钻入温热的火桶,
暖暖的如,
母亲的怀抱。
(第三首)
秋收时分,
皖南的雨缠缠绵绵,
密密的银线似的,
在我们的心灵,
包裹城市的尘垢时,
她已悄悄,
接近这里的山水松岭,
当蝴蝶带走,
最后一缕油菜花香的时候,
厚厚的石板,
悄悄涌起雨的汗滴。
粉壁、青瓦,
高脊飞檐、曲径回廊。
细雨从这里路过,
水,更清了,
树,更绿了,
山,更伟岸了,
桥,更轻盈了,
心,更神怡了。
雨,更急切的跳舞,
晶亮亮的雨珠,
在光滑的青石板上敲打,
叮叮咚咚,
一场春天的协奏曲,
在葱绿间回响。
雨,仿佛美丽的流苏,
在天空中摇曳,
密密麻麻,
挂满了春之观音,
仔细擦拭大山的脊背、
仔细擦拭绿树的细颈、
仔细擦拭稻田的面庞,
一洗如练、澄明如镜,
顷刻间,迷蒙了双眼,
从心底涌起一丝清凉,
掉入溪水里,
撒着欢儿奔去。
云雾,
从大山的肩膀缓缓爬上来,
在瓦蓝的天空里摇啊摇,
不断变幻着,
她娥娜的身姿,
时浓时淡,时隐时现,
一如晨醒的少女,
与静谧的山村若即若离。
肃穆的佛堂,
舒缓的音乐在周围流淌,
抚慰奔波的疲惫,
思绪随着旋律攀升,
绕梁不绝,
如花瓣雨,
纷纷落落,
打开僵滞的身体,
没有什么,
比这声音,
更加真实感动,
在潺潺流动的清响里,
找回丢失的心。
雨,从天井里射下,
汇聚成团,
一股股力道的水线,
在屋角循环往复,
就这样蓬蓬勃勃,
佛说,去吧,
幸福就在你的手掌里。
拓展:皖南行的散文
安徽,简称皖。曾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大贡献。
在读书时,我就对这块红色土地充满了想往,早想一游啦。在1981年4月下旬,我终于与单位(芙蓉酒楼)同事(小张、小方)一起,送退休的安徽籍老师傅程灶奎(原籍安徽绩溪县)回家乡,曾到皖南一游。
我们一行4人乘江轮,首先到了芜湖市,来到程师傅儿子家(其在芜湖师专任教)。他们父子相见,格外亲热。忙把我们迎进家中,并安排了一桌丰盛的'晚宴。餐毕,程老师泡了一壶黄山毛峰茶,只见杯中茶叶似白莲花,根根竖起,香气氲氤。他给我们讲了芜湖的历史:明代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因之: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有“云开着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如今芜湖港是长江水运第5大港,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们当晚看了市容市貌,城市不大,但整洁美观,华灯初上,也别有一番夜色阑珊的感觉。
第二天,我们乘班车向程老师傅的家乡而去。经过一个白天的旅程,我们到了目的地,那是一个小山村,群山环绕,只见山青水秀,松木葱胧。他家是徽式老宅,古木布瓦,门前有小溪流淌,青石板路,煞是幽雅。在他家盘桓了一天,看了村旁的小山林,林木葱郁,鸟语花香,颇有江南水乡的风貌。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味,真是赏心悦目啊!
告别了程家,我们乘车去黄山观赏,天下名山,值得一游。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峰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徐霞客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我们的汽车沿着山间公路盘旋而上,约莫二个小时到了黄山的前山停车场,天已黄昏。在旅社歇宿一晚,准备次日登山。
第二天清晨,我们随登山的人们,一起向前山道上行去。山间的台阶开始尚很宽阔,约半小时后,路窄了,坡也陡了。我们拾级奋力而上,阵阵山风吹来,觉到些许寒意。遥望天都峰,想像中的鲫鱼背,那脚下的万丈深渊,略觉恐怖。我们登爬着,一步一个脚印。只见前方山坡上,到处生长的松树,峰顶悬崖峭壁,峡谷沟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奇松长在怪石之上,那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惊叹不已。
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云海烟云,奇特壮观,云雾弥漫,波澜壮阔,变幻万干!一路上,只见登山的游客都袖采奕奕,精神矍铄,生命如风穿越的是人的心灵。我们边奋力攀爬,边见山边奇松林立,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望着对面的莲花峰,似船行在海上,飘拂不定。白云在我们脚下游荡。这奇景如梦如幻,耳旁似乎响起张明敏的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那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画面也似乎浮现在眼前。这奇景,这壮丽,让我对祖国秀丽河山崇敬从心中升腾,美矣,大中华,壮哉,我的祖国。黄山,让我们感触美丽,感悟快乐,幸福感由然而生。
十来天的皖南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不时让我回想,回味,也给我的工作历程增添了力量和动力。
第2篇:描写和赞美京杭大运河的诗
描写和赞美京杭大运河的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和赞美京杭大运河的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原文: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都说隋朝因为京杭大运河灭亡,可是也因为大运河实现了千里通航,如果不是隋炀帝建造龙舟贪图享乐,与大禹论功也不遑多让啊。
2、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原文: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译文: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3、唐.许浑《汴河亭》
原文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译文
扬州的琼花开得非常繁盛,隋炀帝很想去游玩一番。他劈开昆仑那样的大山,造出了一条河流。浩浩荡荡的御林军辞别了皇宫,三千名嫔妃宫娥乘龙舟一起南下。
响彻云霄的鼓乐把天上的星辰都惊动了,龙舟上的锦旗日日夜夜迎风招展。四海之内的义军纷纷归顺正义之师,那座享乐美女的迷楼只不过是另一座亡了国的'南齐奢华的景阳楼罢了。
4、唐.胡曾《汴水》
原文: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译文:千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很快就开凿出来了,这也让推翻隋朝暴政的势力重重而来,豪华的船帆还没来得及收起,就烽烟四起,用来游乐的龙舟再也没有回来(隋炀帝在扬州被杀,故有此说)
5、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
原文: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译文:祖国的南北方因为京杭大运河一脉相牵,从隋朝到现在已经千年了,还是水波涟涟。我对大雁说无论是南飞过冬还是北归,京杭大运河从头到尾都是祖国的河川。
第3篇:描写和赞美沂山的诗
描写和赞美沂山的诗
(第一首)
阵风乱叶舞长天,疾似征鸿过大千。
俄尔絮飞盈旷宇,须臾素裹尽寒川。
浓云隐约前山近,老树沧桑古道单。
三两耕农归晚暮,几家院落又炊烟。
(第二首)
十月玉皇雾雨蒙,碑林落叶扫秋风。
云松绕佛千年诵,白练垂天一线通。
大海东来封一岳,群峦西去落孤嵩。
山楂灿烂灼如火,尽染老龙湾水红。
(第三首)
雾裹沂山不见天,昨夜星斗挂眼前,
天地同体迷幻境,神魈恍忽乱石岩,
仙本山上潇洒人,人在山上逍遥仙,
惊现飞瀑千百丈,才知胜景在凡间。
(第四首)
葱茏一碧岱为邻,取势雄峰俯楚秦。
云汉浮舟清梦远,罡风载绿景天新。
争春物籁惊王母,飞瀑龙吟壮玉魂。
谷海松烟声影幔,通玄仙境月偷临!
(第五首)
松奇柏翠气萧森,斜日蔽林寒雾侵。
流瀑泠淙奏梵曲,疏钟缥缈闻仙音。
寻常琪草时时见,经意瑶禽处处寻。
履踏绝峰云满翼,暮罄断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