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6 07:14: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等待戈多

好孩子烟烟(上海)

我是知道话剧的,真的!幼年时被父亲抱着看过几出曹禺的戏;上学的时候被音乐老师把脸抹成猴屁股般戴着红领巾演杜甫。哦,还极不情愿地反串女角演刘胡兰,那小胡子“皇军”队长是我同桌一丫头;工作了,听说一个叫孟京辉的人很火,便跟着一堆同事呼啦着跑去看《坏话一条街》,半中间觉得肚子奇饿无比,搂了妞儿就近烛光晚餐醉意微醺去了。哦,还有,也许“以前”总是美好的缘故,我喜欢看黑白片,那一字一顿的台词,也是我对话剧感知的一部分。讲话的剧种,不是咿咿呀呀的,大概就是这样。

生病在家,闲来荡去的,被网上捣鼓来的一个妹妹抓去看话剧,想不到真好,在我对话剧的认知中又加上了重重的一笔。

那是在上海南区的一个叫“咖啡剧场”的所在,一角竟然有个吧台,暧昧的灯光透过靡靡的音乐,落在柜子中那些酒瓶上,五光十色,十分好看。以往生活经历的缘故,我极易被这种景象催眠,很放松。数圈宽大的沙发,横七竖八地包裹着一个二三十平米的小舞台,不用对号便可以入座,这真好,来得早,便可以找一个视角极佳的沙发坐下,居然茶几上还有烟缸,偷乐。

终于开场了,半个世纪前的剧目《等待戈多》,看介绍得知,今天演的是现代版的《等待戈多》,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甚至台词都改头换面了,演员认真地演,台下烛光摇曳伴着杯盏轻触叮当。台下清一色的年轻人,台上说的是属于年轻人时髦的拜金、唯物质、消费、时尚、颓废之类的话题,拌嘴调侃中夹杂着新潮术语甚至方言切口,惹得邻座那两个北方小伙无助地琢磨他人为什么笑。倒是长达近十分钟的一段莫名其妙蹦出来的杂技表演,引来了除了谢幕时之外唯一一次雷鸣般的掌声。

我是知道话剧的,真的!这不?我又很认真地看完了一场《等待戈多》。不容易啊不容易,话剧艺术仙子被市场掌握着命运,挣扎着,当国内市场起不了应有的杠杆作用时,她是可以被用来“实验”的,被实验就要脱衣服,躺下,由实验者说:“我正审视着你”,由实验者估摸市场,估摸哪些人兜里有钱、他们爱听什么、爱看什么、他们需要抽烟么?喝酒或者咖啡?恩,沙发还要舒适一点;应该加点上海方言,只要不太多而搞成沪剧便可。然后便可以实验了,自然有手术刀和针头线脑。不是《等待戈多》除了剧名和角名其他都改掉了么?那么原作者喜欢杂技,那么咱们就加一段杂技表演吧,反正只要杂技演员的功好,反正那个角色不安排超过五句的台词就可以了,于是单项实验成功。艺术终将会被如此这般地实验出来,我以我看过不下五部话剧的经验而坚信这一点。其实实验不出来也不打紧,不是还有“先锋”么?我“先锋”了,你落不落伍爱看不看吧!

很兴奋地发现本剧的推广主任竟然是一个同事兼的职,巧!是呀,一切得奔着市场运作和票房去,不宣传怎么行?“妹妹”兴致很高地说不久后有一场《庄周戏妻》的话剧,剧名吸引了我,便央求到时一定通知。我会等待,不是等待戈多,是庄周戏妻,或许将来还有《柳下惠这个大太监》呢。

第2篇: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的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了,剧中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地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会等到吗?我有很多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戈多只不过是一种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希望。我想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是寂寞的。寂寞于那个黄昏的大树下,寂寞于那种苦苦的等待,而这种等待的结果却是个未知。所以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应该是悲伤的。因为戈多的不来而悲伤,因为饥饿而悲伤,因为寂寞而悲伤。同时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也应该开心的,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因为有彼此的相知,因为有友谊和善良的光辉。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希望,如果连等待机会都没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希望都没了,所以等待也会给人带来美好希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曾经幸福过。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虽然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依然都抱有幸福希望。等待就像幸福花开,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一定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些等待是甜蜜的;有些等待是痛苦的;有些等待是漫长的;有些等待是短暂的;有些等待是幸福的,而有些等待只是等待。

等待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处世态度,等待青春,等待机遇,等待爱情,等待……无论等待什么,都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开心,有人悲伤,有人寂寞。

无望的是结果,希望的是过程,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我们所能做的和正在做的便是在无望与希望之间——继续等待,但我坚信这种等待可以不是消极的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也可以无比丰富。

第3篇:等待戈多作文

等待戈多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等待戈多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待戈多作文1

我一直以为高考是一场遥遥无期的等待,没有尽头,却依旧徘徊于此岸,望着彼岸,寻找希望与未来。

而现在,它即将到来,我措手不及而张皇失措,认真对待心存梦想,笑对未来。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戈多是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门未锁,而我们却出不来了。高考就是我的戈多,我在这里张望用尽全力张望只为等待等待我的戈多

高考,其实只是一种自由,一个获得自由的途径,必经之路,他已在那里等着我,我只得上前。

不,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竭尽全力才是我的誓言。

或许我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等待戈多》读后感1

一群人,或是同事,或是朋友,外出旅游。归途中,他们渐渐发觉队伍里头好像少了个人,有谁被落下了似的。然而这种怀疑是那般的模糊不清,一如那个所有人苦苦思索却全然无法忆起的失踪者的面目。他们不能对之加以肯定,更无力去否定,只是隐隐觉得他们中仿似有一个同伴神秘地消失了,由此而来的整体缺陷与古怪至极的不协调感激起了他们的恐慌和不安。而他们就此事的讨论越是深入,对这一怀疑的真实性越是无法把握。与此同时,愈发趋于细节化的追问甚而使得他们每个人都不再能够确定自身以及相关者的存在真实性。内心深处的恐慌和不安不断加剧,在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等待戈多读后感1

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一部戏剧。

萨缪尔贝克特是先用英语后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也是法国荒诞派剧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于1906年4月13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1923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1927年毕业。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地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1932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1937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等待戈多》读书笔记

《等待戈多》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待戈多》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等待戈多读后感

“万泉梅温缇”为你分享19篇“ 等待戈多读后感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①,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那么,回到《等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等待戈多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待戈多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