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5 07:15: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银,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生固哀之

固:坚决、执意

B. 翁大渐,寻卒

渐:加剧

C. 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

聊:依靠

D. 余偶过其居里

过:拜访

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兄以老病卒/斧今以时入山林

B.而徐性刚烈/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今其可矣/其皆出于此乎

D.则月生之苦况/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符合李八缸所预言李月生的“坎壈”的一组是

①逾数年,家渐落②斋葬之谋,勿与校计③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④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⑤益失所助,至绝粮食⑥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讲述父亲为儿子未来的生活做周密安排的故事,塑造了李八缸这一具有远见卓识、智慧、慈爱并有些传奇色彩的父亲形象。

B.李八缸病重给儿子分钱财时,不搞平均主义,对这种明显偏向哥哥的做法,李月生很失望。

C.李八缸分财不依常规的原因,是他有一双慧眼,他看准了儿子的现在与将来,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D.小说最后写李八缸用托梦的方式告诉儿子钱在哪里,这一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化了主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3分)

(2)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3分)

(3)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2分)

参考答案

9.D 经过

10.A 因为/按照 B都表转折 C都表揣测 D都是连词“那么”

11.C 解析: ②是说李月生哥哥承担丧葬费③是说李月生喜宴宾朋⑥是说李月生买得贩羊者遗孀,希望得些小钱。

12.B(“明显偏向哥哥”理解错误)

13 (1)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采分点:“不虞”,,不测或转译成“死亡”,1分;“即”靠近、接近,到,1分; “讯”,问,1分。)

(2)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采分点:“始”才1分;“向”先前,从前1分;“乃”表判断,1分。)

(3)老头子临死的时候安排事情,从前也听说过,却没想到月生父亲的话都是应验的话。(采分点:“治命”,“安排”,意思对即可,1分;“谶”应验的话或“都是谶语”1分。)

参考译文

太学院的李月生,是升宇翁的`第二个儿子。升宇翁很富有,用缸贮存金钱,同乡人称他“八缸”。老人卧病在床,(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唤来儿子分金钱:哥哥分得八成,弟弟分得二成。月生非常失望,老人说:“我不是偏心有爱有憎。地窖藏着钱,必须等到没有多少人时,才能把它给你,不要着急。”过了几天,老人病情更加危急。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父亲说:“人生的苦乐,都有定数。你正享有妻子贤惠的福气,所以不宜再资助你很多金钱,来增加你的过失。”原来,月生的妻子车氏很贤惠,有汉鲍照妻桓少君和梁鸿妻孟光一样的美德,所以老人这样说。他一再哀求老人。老人发脾气说:“你还有二十多年坎坷生活没有经历,即使给你千金,也会立刻耗尽。如果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指望我给你钱。”月生非常孝顺老人,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不久,老人病危,不久去世。幸亏哥哥为人很好,主动承担了丧葬的费用,不跟他计较。月生天性单纯敦厚,不算计金钱,并且平常好客能喝酒,备办酒食,一天三四次催促妻子做饭,不太理会家业生产。同乡的无赖看他为人懦弱,动不动就压榨他。过了几年,家道逐渐没落。月生生活窘迫的时候,靠哥哥周济,不算十分困难。过了不久,哥哥因年老患病去世了,这样一来月生就没有人帮助他了,以致连粮食都没得吃了。他只好春天举债秋天偿还,田里的物产,打完场就没有了。于是靠卖田维持生活,家业更加败落。又过了几年,妻子和长子相继去世,月生更加没法维持生活了。后来,花钱娶了贩羊者的遗孀徐氏,希望她还有点小钱。但徐氏性情刚烈,每日辱他,以至不敢跟亲朋来往。一天晚上,月生忽然梦见父亲说:“现在你所遭遇的情况,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我曾经答应给你窖藏钱财,现在大概可以给你了吧!”月生连忙问:“在哪儿?”父亲回答说:“明天给你。”月生醒后觉得奇怪,还以为是贫困中过于想得钱而做的一场梦。第二天,挖土修墙,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

异史氏说:“李月生,我的患难之交,为人朴实真诚而不虚伪。我把他当兄弟与他交往,悲哀和快乐都共同承受。几年来虽然村与村相隔十几里路,竟然老死不相听闻。我偶尔经过他的村庄,也不敢过去拜访他。那么,李月生的困苦状况,那是有不可以说到明面上的地方了。忽然听说他一下子得了千金,不觉为他欢欣鼓舞。唉呀!老人临 死的时候安排事情,从前也听说过,却没想到月生的父亲的话都是谶语。这多么神奇啊!”

第2篇: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1

推敲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阅读题目

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一日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6、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_______, _________。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

1、A

2、①想到 ②锤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对……而感到诧异 ④详细

3、B

4、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5、“敲”能出声与“月下”宿鸟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译文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2

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的文言文水平提升。这篇隋书文言文翻译和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教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教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炀帝出征,炀帝派他巡游江都,炀帝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B.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找到并挟持尉相贵。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作乱的嘉州獠时,虽然在山谷中被敌人袭击而大败、但他重整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人。

D.段文振心念国事,看问题有长远眼光。他考虑到突厥启民可汗可能怀有狼子野心,担心他成为国家的祸患,上书建议皇帝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边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弗纳。(5分)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5分)

答案:

10.C

11.B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指遭逢母亲、父亲丧事。

12.A“隋炀帝派他巡游江都”错,原文意思是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的事务。

13.(1)段文振知道斛斯政阴险刻薄,不能够把机密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多次对皇上说,皇上全都不采纳。

(2)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

关键词“险薄”“屡””“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关键词“见重”“谠言”“良”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3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题目:

1.请解释下列加黑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

陶后鲜有闻 香远益清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请你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

5.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多;

(2)污染、沾染(污秽);

(3)少,不多;

(4)更加,越发。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或者填:莲,花之君子者也。)

4.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突出莲花的高贵品质。

5.提出看法,表述完整即可。例如:扣住人与环境关系就一观点或二者关系谈,言之成理即可。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4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2.赐不能识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

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1.如,像 2.了解

二、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

2.孔子为人何如?

四、C

推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峤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峤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峤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峤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日: “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峤竞免坐累。峤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摘编自《旧唐书?殷峤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掌制诰之选也。 制诰:拟写诏书。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诚合:确实应该。

D.峤竞免坐累。 坐累:牵累获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B.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C.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D.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峤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殷峤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殷峤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殷峤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了城池,征收重税。殷峤认为不能给蛮夷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

D.殷峤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O分)

(1 )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峤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史,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

参考答案:

4.B(哀矜:怜悯,同情。)

5.C(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到姚州的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6.C(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

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到殷峤那里去询问),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

5分;每句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翻译错误,该句不得分;关键词有:“疑滞”(“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三处。

(2)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考虑一下?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

共5分。每句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翻译错误,该句不得分,关键词有:“行戮”(“进行杀戮”“施行死刑”)、“其”(“还是”等)、“伏愿”(“私下希望”“我跪地希望”等)三处。

注意:

1.关键词译错该句不得分;

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3.“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殷不害孙子。他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陈郡,(后来)迁徙到关中。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殷峤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殷峤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殷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殷峤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殷峤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殷峤两次升任给事中。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当时正值盛夏,殷峤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忠臣,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三思啊。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中宗采纳了殷峤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外。

第3篇:陆贾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陆贾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在后世的史学家的眼中,如果要在评出第四杰,那就非陆贾莫属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陆贾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的更多详细内容吧!欢迎阅读!

陆贾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疆。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养生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养生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下小编整理了养生文言文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查看。

养生

[宋] 苏轼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选择每题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0题(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