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5 07:14: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过零丁洋 文天祥教案

过零丁洋 文天祥教案

引导语:《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下文是有关这首诗的教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2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导入。

活动2【活动】作者、背景简介

文天祥,南宋诗人。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活动3【活动】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齐读)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活动4【活动】研读诗歌

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活动5【活动】小结及拓展

《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4、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5、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6、作业

1、 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第2篇: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一、导入

(课件展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

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齐读)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四、研读诗歌

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

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

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 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 回首当初的. “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

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五、补充故事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后来,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亲劝降,打算授予他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师:看着文天祥的诗,听着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受?

生:敬意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生读)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一生试背)

六、赏析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最欣赏哪一联?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以这样的句式表达:

读“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我读到了(你) 在亡国悲愤中的不息崛起 。

啊, 顾炎武,

你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这份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令后世为之景仰 。

(谭嗣同 李清照、陈毅)

师:对于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读英雄的书,记住英雄的名,感动英雄的事,理解英雄的精神。不仅能够识英雄,敬英雄,更要及早立志做英雄。

作业:扩展赏析(300字)

题目:《读你》(你——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作品。)

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第3篇: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一、 引入:

从古到今多少个民族英用他们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疆土于民族权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 品读课文

初读课文,你认为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文天祥的……..<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那你知道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那些事例?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

指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

————-—— 文天祥

师小结:文天祥面对三年的`牢狱生活的酷刑与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表现出他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你想再读文中那些铿锵有力的句子来感受那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吗?<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学习课文你想对这位民族英雄说些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旨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创作背景

端宗继位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赵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 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1、作品原文

《过零丁洋》⑴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1-2]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引导语:《过零丁洋》是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过零丁洋》文天祥,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

译文一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译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