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中,《翠鸟》《飞吧,海鸥》《蚂蚁的救助》是精读课文,《大象保姆》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的内容都和动物有关,一方面说明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另一方面告诫人们要懂得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界的生命,学会和自然界的动物友好相处。《翠鸟》生动的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表达了作者爱鸟的感情。《飞吧,海鸥》讲了友人和海鸥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蚂蚁的救助》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大象保姆》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娃娃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四篇课文配有九幅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
“语文百花园二”由“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个栏目组成。“语海畅游”安排了字的正音练习、认识和掌握字的部首的一些规律练习、理解多义词的用法的练习,目的在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绿色格言”的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扩大知识面。“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篇短文的练习,要求读后能够回答问题,目的在于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能说会道”安排了评选动物明星的口语交际练习,目的在于用学生喜欢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进行说话的练习,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笔下生辉”是一次运用文形式的练习,在说话练习的基础上,要求整理一份动物小档案。
本单元课文前面编排有一段导语,提示了单元学习的内容和练习重点。导语中的插图增加了情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心观察了解、爱护动物,并和它们做朋友的,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想要表达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完成这一任务,应充分让学生读,主动思考,积极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品读感悟法、快乐学习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翠鸟 》两课时
《飞吧,海鸥》 两课时 《蚂蚁的救助 》两课时 《大象保姆 》一课时
5、翠鸟
教材分析:
《翠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状物散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从翠鸟的外形、羽毛的色彩、生活特点、动作敏捷等方面,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生活在崖壁上的翠鸟。课文围绕“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准确地运用描写、拟人、比喻等手法,从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强调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又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描绘了翠鸟敏捷机灵的动态美。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文在语言上的最大特色便是用词精确形象,充满动感,富于感染力,在表达上更是具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独特之处。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保护周围环境,善待身边的动物植物”,通过本组教材的阅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因而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也同我一样是同课改一起成长起来的,三年中我用新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他们也在课改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在三年的学习中我的学生在朗读上都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立性也很强学习效果也不错,而且,在语文学习中能大胆提问,针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由于生活环境和视野较狭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较差,课外知识掌握的比较少。学校教学条件很一般,没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在教学中利用最多的是用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换取学生对我的信任。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方法是“扣词品句”,紧抓住关键词句,立足于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深入细致地体察。其次,采用“想象情境” “读写结合”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体验,放手让学生潜心会文,使课堂朴实、踏实、高效。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6.飞吧,海鸥
教材分析:
《飞吧,海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友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动物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我班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根据本班的学情我确定的教法为:一读戴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学生的学法为: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不错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快乐、淡水、喂食、刀切斧砍、属于”等词语。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上下团结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4.能不错、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上下团结自然界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动物朋友。(展示课件第二屏)——海鸥
(二)说说你对海鸥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做好记号并多读几遍。
2.学生汇报难读的词句,教师相机指导。
(二)识记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展示课件第三屏)(1)学生各自认读。(2)同桌互相读。(3)指名读。(4)比赛读。2.去掉拼音读。(展示课件第四屏)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展示课件第五屏)4.分析字形,熟记生字。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乖、佛、截”等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轮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2.指名反馈,填空:(展示课件第六屏)课文写了()和()交上朋友,并结下了()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复习生字新词。(出示词卡)1.自由读、个别读、比赛读。
2.听写“乖巧、仿佛、一抹、愉悦、喂食、默契、斩钉截铁、期待、属于”等词语。
(二)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机板书)
二、品读课文,体会“深厚情谊”。
(一)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用——划出写海鸥的句子,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海鸥?(展示课件第七屏)2.反馈、评价。3.(展示课件第八屏)
抓住“常常、经常、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愉悦”深入体会“喜欢”。4.感情朗读
(二)学习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三个不同地点的情景来体现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窗台、蓝天、海峡)用——划出具体的句子。2.重点品读句子。(展示课件第九屏)(1)“友人和这只小海鸥结下了友情,常常为它留一勺清清的淡水,一盘青色的鲜虾,任它自来自去。他有时还把海鸥托在手心上喂食。” 抓住“常常、自来自去、托在手心上喂食”感悟友人对海鸥亲人般的关爱。(2)“‘它飞得多自在呀!’友人微微地笑着说。‘它并没有受到伤害,还在飞呢!’友人无比兴奋地说。”抓住“微微地笑、无比兴奋”体会友人发自内心的对海鸥飞翔的欣赏。
(3)“友人什么也没说,但从他霍然而起,绕室徘徊中,我知道他在担心。”抓住“霍然而起,绕室徘徊”理解感悟友人内心深处对海鸥安危的牵挂和担心。
(4)“我不知它经历了什么:是风雨的侵袭,是雷电的恫吓,还是恶浪的阻拦?”抓住“是„„是„„还是„„”体会海鸥那不畏凶险、顽强抗争的精神和能力,并练习说话。
(三)学习13—1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我为什么建议友人把海鸥留在笼子里?如果这样做,留下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深入体会“它属于大海!”的含义。
(1)友人很喜欢海鸥,可他为什么又说“它属于大海”?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因为它属于大自然而不属于友人;因为它只有在大海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因为不对它的行为进行干扰,是对它最好的关爱„„)
(2)友人的心愿是什么?(联系课题“飞吧,海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引读课题,再一次走进友人的心,感悟友人的情。
看着窗台上跳跃又机灵的海鸥,友人深情地说:“飞吧,海鸥!” 欣赏着蓝天上飞翔的海鸥,友人无比兴奋地说:“飞吧,海鸥!”
牵挂着大海上与巨浪搏击的海鸥,友人大声呼唤着:“飞吧,海鸥!”
三、拓展,升华“深厚情谊”。
(一)读小诗《飞吧,海鸥》(展示课件第十屏)让学生尽情朗读。
(二)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或收获
四、板书设计 飞吧,海鸥 喜欢 关爱 友人 海鸥 深厚情谊 喂食 窗台 欣赏 蓝天 担心 海峡 它属于大海
教学反思:
7.蚂蚁的救助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教材简析:
《大象保姆》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中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各自运用本身熟悉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并总结读法。
2.通过理解“忠心耿耿、咆哮、不知所措、贪婪”等词语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关爱动物以及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教学重点难点:
用熟悉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并总结读法。
教学方法:
快乐式学习法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1.观看大象图片,介绍有关大象的知识。2.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3.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得怎样呢?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为图画拟个名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的这个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深切地感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
(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
3.相机小结: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2.此时你想对勇敢的大象说些什么?
3.想象加芝柏提还为主人做了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8. 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第2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第二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括一篇识字课文,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多彩,充满童趣。《识字2》的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动宾词语,接着安排了《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说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体验学校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背诵课文《一株紫丁香》,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4、树立学生自信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和展示自我,懂得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5、知道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钟。
6、体会《难忘的一天》中小作者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识字22课时
5、一株紫丁香2课时
6、我选我2课时
7、一分钟2课时
8、难忘的一天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总计13课时
第3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友情为主题。
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
《祖父、后院和我》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快乐、自由、温馨的童年生活的赞美,用一颗童心去感受自然美、人情美,必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冬夜的灯光》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它似温暖、明亮的灯光,驱走黑暗与寒冷。
《散步》,从中可以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使一家人和和美美。《诗两首》都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生大问题。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时安
第4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抒情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朗读这些课文,能够透过充满激情的文字,捕捉到作家们情感的律动,感受到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引发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二、单元教学目标
这些文章意蕴丰富,学习时要反复朗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去发现文章的深层含义;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意境,揣摩并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品味并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重点
1.《雪》是《野草》中很适合中学
第5篇:七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七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
第6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二、教学步骤
(一)《行道树》
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
3.朗读。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
《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