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土木工程学院师生见面会教师的发言稿
土木工程学院师生见面会教师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此发言,与大家分享这喜悦而又神圣的时刻。首先,热烈欢迎2017级新同学的到来,恭喜你们经过12载寒窗苦读,今日步入大学校门。但是大学不是结束,恰好相反,他正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天,看到风华正茂的你们迎接人生新的一页,让我想起自己曾走过的路。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经验。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让我越来越赞同这句话。给大家说说我的个人经历:我是2008年参加高考,成绩是599分。但是当时家里觉得女生嘛,不要走太远,就报考了我们当地的一所普通院校。经过四年的学习,我考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重大城科工作两年,期间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还是选择继续深造,现在在重庆大学读博士。所以,我想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我本科学机械,硕士学航天,而现在在土木学院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却在西南地区定居;从普通院校,到985、211,以后还可以出国做学问。任何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肯做。
说到这,就要谈一谈该如何度过这宝贵的四年时光。不同的选择,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认真准备每一场考试,以掌握知识为追求;学习一种乐器,以愉悦身心为企盼;参加一次社团,以结交各界良朋为目的;谈一场恋爱,以共同成长、白头偕老为终点。不管怎样的选择,珍惜时间,莫要虚度光阴。
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每个学科专业都设置了40多门课程。在大一大二,你们会接触到与高中稍有衔接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也是你们将来选择继续深造、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必考课程。在英语学习上,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背单词的?是不是翻开一本单词书,从第一个词abandon开始,抛弃、放弃,反复默念几遍,好啦,记住啦。然后一个月之后呢,还是a,一年之后呢,还是a……所以,我个人从来不专门背单词,而是把平时课本、习题、卷子中遇到的生词全部查出来,记到卷子空白处,之后还要专门整理到笔记本上,每隔几天翻出来背一遍。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我每天吃过晚饭后,找没课的教室自己上自习,整理一天的功课。学习是一个人的修行,与他人无关。大学与高中相比,丝毫不曾懈怠。暑假时候家里搬家,整理出来初中以来的英语笔记本就装了满满一纸箱。而事实也证明,这个方法还是可以,我高考英语141分(满分150),四级596,六级612。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家在大学四年期间必须经历并且一定要通过的,这关系到各位未来的就业。这是独家秘笈,已经传授给大家了。更多的'四六级备考方法,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聊,我办公室在土木山庄115,大家可以来找我。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把这套做笔记的方法推广到其他学科,效果也很不错:读研究生的时候要经济独立,做家教带过一个艺术生,短短半年,她的文化课成绩从月考的200多分,提高到了高考时的500分。作为一名力学教师,我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要告诉大家,学好这门课,要准备两个本两只笔,一个作业本,一个课堂笔记本;一只黑笔边听边记,一只红笔圈重点改错误。当然不同的课程测重点不同,具体的学习方法还要大家自己多探索总结。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及早规划未来的就业方向,找工作、创业、考研都可以,学院领导和老师都会大力的支持并提供帮助。我个人最鼓励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对于现今社会而言,读书并不意味着毕业证书是否闪亮、专业是否光鲜,而是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这能力包括但不止于:
1)清楚的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思考的能力
4)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5)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道德的、法律的、历史的、科学的、美学的)
6)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7)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我始终记得刚来城科时,我们系主任肖明葵老师送给我的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今天我想借花献佛把这八字送给各位同学。大学是一个大熔炉,它能把襁褓中的孩子铸造成钢铁侠,也能把钢铁侠化为一堆废铁。这里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有了班主任的批评,一切都要靠自己掌舵。同时,大学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是你们,活力奔放!
是你们,才情洋溢!
是你们,汇聚希望!
是你们,飞扬荣光!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拥有一个金色的校园时代!
第2篇:师生见面会发言稿
师生见面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会计1232班的张丹霞,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面对大学生活的不知所措,时间稍纵即逝,转眼间在大学里已度过两个月有余了。以前对大学生活是充满着兴奋与憧憬的,无数次的梦境里,自己都是朝气蓬勃,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与气息,迎着阳光与微风,行走在花香四溢的校园中的新时代大学生。然而,理想与现实终究是有差异,现实中大学生活的繁琐与初来的不适应令我感觉到更多的不再是以往的美好与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无奈与不知所措。
由中专时的“要我读”跳转到大学里的“我要读”,更讲求自主,自立,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模式。我的确感觉到非常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给我的最大感觉就用两个词来概括:忙、累。早就听闻大一的学习课程是繁多的,整天奔波于不同的教学区上课,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也少之又少,这对于我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我努力改变自己,希望尽快地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身体的奔波与疲惫纵然有些无奈,但另外一面,我却也感受到非常地充实。时间上分分秒秒地的不停歇,能力上点点滴滴的提高,心里不免还是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份耕耘,便一份收获,那是我心中最神圣的一种信念。
虽然我们都是12级新生,但我毕竟是学过三年会计的人了,相对大家而言,我可以说是一名老生,其实,我三年前选择会计专业时并未做过多的了解和规划,那时候心里想的便是:用心学了就好。把专业知识掌握结实了,毕业后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的。但是,当真正接触并学习会计专业时才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专业述语的迷茫,对计算机应用的一窍不通,以及迫于自己各方面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强等原因,我才发现,想学好会计专业也并不是像初中的死记硬背成教条主义就可以解决的。我甚至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准备不久之后的过证考试。书本和老师课堂讲解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完全吃透专业知识,必须花费大量时间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但是时间上,我却总有点力不从心,课后休息时间几乎完全用在了完成各个科目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上,很多个凌晨,我还打着手电筒窝在被窝里看书,所以总体而言,我觉得自己是忙碌的,但却有些没有用在点中的感觉。我甚至怀疑,三年的职高生涯下来,我是否能达到起初给自己定的考证目标,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我总感觉到那些关于我未来的荣誉与证明离我是那么地遥远。我害怕三年的职高生涯里,我在零散的忙碌中平凡顺利的毕业了。而对于自己的专长却仍是一片空白,我害怕将来找工作时,我除了拿出一张毕业证其他的荣誉一无所有。我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学大多也有这种心理吧?
自从对会计这个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便一直活在自己的纠结中。我既欣慰于自己选择的路,走好了,坚持走下去了,这会是一条光明大道,通向体面,美好的职业生涯。反面地,在当代这样一个热火的专业,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鹤立鸡群的那一个。
曾很多人问我,你都已经学过三年会计了,还读什么大学啊?这都是你已经学过的东西。每个人的理想都是远大的,我也不例外。我一直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或许不少人认为拿到专业证能毕业,有资格就业就行,所以有些人便开始蹉跎岁月。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如此要求,我励志要拿下注册会计师证,那样毕业时,我的起点就会比大多数人高,就业几率的必胜性就大一些了。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间还能有多长呢?如果此时你还不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那么等你参加工作了、有家庭了,你就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去读书了。都说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你想把多少遗憾留在最美好的这三年呢?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各位同学们学习进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3篇:师生见面会
师生见面会主持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法学系的师生见面会的现场。在今天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要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2年的埋头苦读让你们实现了自己大学的梦想,今晚,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祖国八方的莘莘学子欢聚一堂,为你们全新的大学生活欢庆!!!!
今天晚上,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学院的院、处室的领导来到此次交流会的现场,为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共谈大学的学风建设。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来到见面会的各位领导嘉宾。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下面进入第一个议程:
由滨海外事学院法学系系主任穆凯英老师上台讲话 感谢穆老师的精彩致辞 今天的交流会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在坐的每一位。下面就把时间
第4篇:高中师生见面会老师发言稿
高中师生见面会老师发言稿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师生见面会老师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师生见面会老师发言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本周星期几就是中秋节吗?对,星期四。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话明月?迎中秋》。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节即将来到了!今年的9月15日,是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