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散文构思的介绍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5 07:12: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阅读散文构思的介绍

阅读散文构思的介绍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 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第2篇:散文的构思艺术

散文的构思艺术

导语:散文的构思是作者写作时从认识生活到给予艺术反映的全部思维过程,是指导写作的思路。它包括了作者观察认识客观事物、选择和提炼题材,立意谋篇、安排全文结构,考虑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

一、由平入奇,以奇致胜

散文构思如同音乐一样,有曲折的变化。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散文在构思写作时,使结构曲折变化是表现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使对“古仁人”充满了向往之情,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深思的广阔余地。文中起笔平中见奇,从而引出洞庭湖的不同景物和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正是为末段的正面议论作铺垫和烘托,这就使文章既自然又有波折。

二、强调文眼,画龙点睛

散文贵在有文眼。刘熙载《艺概》中曾有“文眼”之说。它是我国散文结构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所谓“眼”,实际上就是散文意境的焦点和脉络,它把分散的材料编织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把纷繁的内容凝聚在一点上,使作品表达的思想高度集中,而揭示“全文之旨”。因而在文章的篇首、篇中或篇末,作者常运用最精彩传神的一二句话或者一二个字起着画龙点睛的功用。如朱自清是巧设文眼的现代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表面上看,似自由疏放,随意点染,信笔勾勒,可实际上,放收有序,安排自然,是完美的艺术整体。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开篇即直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生出乘此月夜一游荷塘的意兴来。离家去荷塘,发端于心里的“不宁静”,游荷塘,赏月色,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作者虽沉醉于眼前的景物,但那是暂时的忘怀世忧。所以结尾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道出了文章真正的情结,正是“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的源头,才是本文的主旨中心句。

散文强调文眼,是作家心灵之光的反射。因此,“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散文作者所拥有的材料广阔丰厚,词藻的敷设与段落层次的安排,在布局谋篇时总要围绕着“文眼”而展开,写出自己最深切的某一点感受和认识,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全篇、制约整体的艺术作用。

三、敷设主线,形散神聚

柯灵在《散文――文学的轻骑队》中指出:“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进一步指出:“散文一般篇幅较短,写起来虽然有它方便的地方,但要写得短而好,又不可避免有它的独特的要求。”散文小巧灵便,艺术形式极为灵活自由,没有一定的程式和格局,一切从内容出发。它的结构可精巧平实,也可复杂简单,谋篇布局可以事件、人物为线索,也可以景物或认识为线索。它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不受任何限制。正是这样,所以散文表面看来似乎是很散乱的,但内容却又十分集中,总有一根中心主线贯穿全文始终。

这条中心主线,有时是几种不同的景、人、事物的某个共同特征,有时是感情发展的脉络,但大多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结构上有着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中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并围绕这条线索从三个方面叙写白杨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和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样使景、形、神三美合一,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和崇敬。

拟定了散文的主题线索,把纷繁无绪的材料组接在一起,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基本体现出来了。散文的“形”,即散文的外在形式,“神”就是蕴含于外在 “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篇散文的“神”总是集中、凝聚的。这不光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无法容纳更多的“神”,而且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如果什么都想说,那就什么也说不清。因而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材料,要精心选用一种独特的构思笔触,使分散的材料组成有机整体,这样才能产生精美的结构。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快乐就如小鸟,一旦幽禁在笼子里便会蔫头耷脑,失去奔放的活力。与其让她强噎着单调的食物对歌于枯寂的空气与冰冷的栅栏,还不如放了她,任她在蓝天和森林自由自在地展翅,任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泼洒如画般的诗情,让欢乐的音符活泼地翻飞、旋转、舞蹈,这是多么叫人惬意的事啊!

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人“提着鸟笼子”不肯放手,禁锢自己的心灵。受挫后怨天尤人,探险后心存余悸,繁忙中表情漠然,奔波中总念苦经,无名时闷闷不乐,有名时忧谗畏讥,花季虽好但闲愁不断,年龄一长则日渐滋长对大好年华的苦苦追忆,这些不都是快乐的囚笼吗?虽然禁锢快乐就意味着禁锢生命,但手中的笼子总是难以豁达地打开。然而谁都向往广袤的蓝天幽美的森林呀!

快乐源于善待生命。因此,快乐的人总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他有着吞吐日月俯览世界的浩然正气。他在喧闹中总能得到一份宁静一份坦然。他对生活里所有潜在美好总是抱有委婉的美意。他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即使受到意外的伤害也能保持优雅的风度,只是淡然一笑。他甚至喜欢风浪喜欢峭壁,就像赏花观月。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乐观者,即使是在萧杀苍凉的秋山他也总是能采摘一片红叶一抹夕阳一缕清风,决不像悲观者即使在明丽浩渺的蓝天下,也只能伤感地凭吊枯草衰杨。他善于在枯瘦的寒枝上点染春意,而不像悲观者即使在繁花似锦的时候,也会过早地哀叹美丽的凋零,待到落叶缤纷的暮春,悲观者可怕的预感无情地应验了,脆弱的心如同雪上加霜,而乐观的人则会想到落红将化作沃土,定会生长出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真正的快乐不属于小情小调,也不在飘渺的天国。不经过饥渴的煎熬,不经过艰难的劳顿,不去迎战死神,不去征服浩瀚的风沙,就听不到沙漠里驼铃流出的奇妙的快意。如果躺在温软的沙发上摇动金铃,那只能听到没有意义的音响。因为真正的快乐是无法在豪华的客厅里模拟。只有那种不畏困难,不怕险阻的乐观者才能达到这快乐的极境。

第3篇:关于散文写作指导构思

关于散文写作指导构思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

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活不需要构思过度散文

生活不需要构思过度散文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简单的、自然的。简单做人,简单行事。

这个世界很简单,复杂的只是人心而已。人心其实也不复杂,只要别构思过度就行。余秋雨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原本单纯的孩子们早早地背负了“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的重壳,还未出校门就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畏惧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于是在长辈师长的谆谆教导下,心怀不安地开始钻研《厚黑学》、《老狐狸经》、《人际关系学》、《处世哲学》等众多权谋图书,知道了对所处的环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朋友、对同事“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对谋事要“三思而行”等道理。做事处处设防,处处怕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记叙文构思六“一”诀介绍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介绍

1.一槌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记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用“特别是她勤劳一生”表明叙事线索,后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主旨。短短两句,即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十分清晰的总枢纽。

2.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由热爱、感激、思念老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散文介绍

本知识点主要包括:

1、散文的分类

2、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

3、散文的常见结构特点

4、散文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侧重点

5、散文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方法

6、散文类文本阅读的注意事项

一、散文的分类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散文即属此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其中记叙性散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阅读散文构思的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散文构思的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