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4 07:15: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送会稽金生序[明] 宋濂

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其文数十篇,读之,善驰骤①可喜,与之语,义理蔚然②,余又爱之。既而郭生又以其同舍会稽金文举访余,且称文举交朋友有义,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善为诗,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

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③,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④,伤至公之道。益知某与郭之交荐其友为可爱,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

【注释】①驰骤:指才思敏捷,善于驾驭文字。②义理蔚然:指言辞有文采,华美。③枥:通“栎”,劣质木材。④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句中“排” 与之同义。

1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

称:称道,称赞

B.举世不一二见

举:整个,全部

C.年少则恶其分吾誉

恶:厌恶,嫉妒

D.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取:取得、得到

1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D.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8.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会稽金文举的序,属于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金文举是郭睿的同乡同学,很有朋友之义,又爱才,善为诗,当时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写得好,作者也喜爱他的诗。

C.作者感叹这个时代少有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像灵芝一样少见和难得。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忌才妒才,作者认为这不是人之常情。

D.本文借金文举的“爱才事才”来批评那个时代中“无才者忌才”的`现象,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人能“识才爱才”。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2分)

②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3分)

③其可不加爱乎?(2分)

参考答案

16.D(取:选取,取用。)

17.B(B项,以:均表示原因,因为;A项,其:代人,他/代书,其中的; C项,且:尚且/将近;D项,之: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18.B (是同学不是同乡,“作者也喜爱他的诗”文中无据。)

19.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断对一处不得分,二处、三处得1分,四处得2分,五处得3分,)

20.①看见有才华的人,侍奉他惟恐不周到。(“事”“不至”各1分。)

②看见的人如果不喜爱他,(这种人)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苟”“必”“识”各1分。)

③怎么可以不加喜爱呢?(“可”、反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我住在京城十多年,和我交游的四方贤能之人很多,但很迟才获知某生的才华。我很喜爱他的才华,凡是他的同乡和所有与他交往的人,也没有不喜爱的。今年,某生凭借他的朋友太学生郭睿来拜见我,郭睿和他是同个地方的人,某生拿出他写的数十篇文章,我读了后,发现他才思敏捷,善于表达,和他交谈,又觉得他言辞有文采,我更喜爱他了。不久,郭睿又凭借他的同窗会稽金文举来拜访我,并且称赞金文举交朋友很有义气,看见有才华的人,侍奉他惟恐不周密;又善于写诗,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我又因为喜爱郭睿而喜爱他。

天下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多,但有才能的很少。没有才能的人如同乡野的蒿草和山上劣木,没有培育而在自然生长;而有才能的人像灵芝和佳木,整个时代不能出现一二个。灵芝佳木不容易得到像这样,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它,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这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自从以前国家强盛时,有才之士满列在朝廷,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尚且还喜爱他们,更何况是如今丧伤之时,这种爱才之道如发一样还连着不断绝,那么生于这个时候的有才之人就更加不容易得了,怎么可以不加喜爱呢?我奇怪世上的士人,他们的才识不宏大,看见有才能的人,地位比他高的就妒忌他掩盖了自己的名声,年纪小的就厌恶他分享了自己的声誉,互相攻击,妨害了大公大义之道。这就更加知道那人与郭睿的交往和郭睿推荐他的朋友是可以喜爱的,并且赞喜金文举爱才之心,这是值得学取的。

等到金文举将要回家探亲,那个人替他向我求言,我特意用爱才之说告诉他,让看见金文举的人像看到灵芝佳木一样(的心情看待金文举),不要重蹈我以前那个时候的不才者忌才的怪现象啊。

第2篇:《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送还。天气特别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写完毕,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的勤奋以及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要旨,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天性喜欢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从文章中稍微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报定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马说》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与朱元思书》

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想望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注释

第3篇:《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共5篇)由网友 “陕西老乔吃货”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译文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答案及译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