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学教育家名言
数学教育家名言
1、纯粹数学可以是实际有用的,而应用数学也可以是优美高雅的。--哈尔莫斯
2、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柯普宁(前苏联哲学家)
3、对早已正确认定的定理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名言警句)它的新证法,只不过是因为现有的证明欠缺美的魅力。--克莱因
4、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庞加莱
5、美包含在体积和秩序中。--黑格尔
6、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7、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8、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罗素
9、数学家如画家或诗人一样,是款式的制造者……数学家的款式,如同画家或诗人的款式,必须是美的……世上没有丑陋数学的永久立身之地。--哈代
10、数学能促进人们对美的特性--数值、比例、秩序等的`认识。--亚里士多德
11、数学确属美妙的杰作,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是思想的综合;如同颜色或词汇的综合一样,应当具有内在的和谐一致。对于数学概念来说,美是她的第一个试金石;世界上不存在畸形丑陋的数学。
12、数学如同音乐或诗一样显然地确实具有美学价值。--雅可比
13、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新概念;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的生活、言行如同艺术家一样;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就是这样认为的。--哈尔莫斯
第2篇:教育家名言
陶行知
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名言
教学合一:第一,好的先生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苏霍姆林斯基
简介: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 等教育专著。
名言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不是造补课,也不是靠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南怀瑾
简介
1918 年,南怀瑾教授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人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2 - 17 岁之间已遍读诸子百家.少年的时代,还学习拳术剑道,以及文学诗词,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青年时,为深探宇宙人生的奥秘,南怀谨曾访求多位高隐之士,且由那儿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为禅宗大德盐亭老人袁焕仙弟子。二次大战起,南怀谨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离校后,即专门研究佛学. 1942 年- 1944 年期间,南怀瑾先生遍阅《大藏经》. 1945 年,旋远走康藏,参访密宗上师,先后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西藏各教派印证,被承认为合格密宗上师.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于 1947 年返乡.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庐清修. 1949 年春,去台湾. 1985年,南怀谨旅居美国。1988 年初到香港,居住至今。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
名言:
“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以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蒙台梭利
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先学工科,后改学医学,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1月6日,她在罗马圣洛伦佐区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了闻名世界的教育实验活动,并对当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名言:
内在敏感性决定着儿童从一个复杂却又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中选择他所必要的东西;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东西产生敏感,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就像有一道来源神秘的光线,照在一些东西上,其他东西却处于黑暗当中。在这一特殊时期,这些被照亮的东西,就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他从中汲取,形成特定的能力、品性和素质。
然而,这种内在的需要却无人了解。长大一些,他对于环境的敏感性就消失了——但他在敏感期所承受的轻视与伤害,却作为最隐蔽的伤痛,长久地留在了心灵的深处。混乱和无序,恰是病痛复发的表现。那些抱怨孩子难以约束的父母,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不驯的孩子自己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与环境总是处于冲突之中——而这种痛苦,正源于幼年时期所受的创伤。自然规律通过孩子的任性和放纵,报复成人对自己的违背。
陈鹤琴
简介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县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位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儿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
名言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属不可,禁止他行。
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者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
陶继新
简介
陶继新,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讲座300多场。个人专著有《人生的亮点》、《洒落教苑的思索》《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先锋者档案》、《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非常父母》„„
名言:
8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形成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但是,生在中国的孔子及其儒学似乎还没引起更多国人的高度重视。当今时代,人们似乎更追逐一种时尚。古典文化的那一方天地逐渐被信息、技术等“一日千变”的“实用主义”所替代;而剩下的那一角蓝天,仿佛也被现代化的浓烟所污染。流长的渊源似乎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使那个锈迹斑斑的车轮行进得愈发缓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竟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善待他人,发展自身。
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
韩军
简介:
韩军,1962年生,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名言:
“五四”后中国语文教育的探索者们,总想圆一个美好的梦,即走出一条所谓“科学化”、“理科化”、“高效率”的捷径,但却最终走向了歧途。纯技术化的习题,板滞的操作课型等等,在语文教坛泛滥成灾。“举一反三”是理科的学习方法,语文的学习应该“举三反一”大量阅读。
虽然我们不再用文言交际,但是文言依然鲜活而有灵性地活在我们的笔下,依然鲜活而有灵性地活在我们的白话之中。我们的白话不可能回避成语、古诗和先哲的哲理警句。文言存于白话中,就如同氧气存在于空气中一样,我们浑然不觉,但是我们却须臾难离。文言,是汉语的根。看到我们汉语的大树枝繁叶茂,不要以为是枝的功劳,叶的功劳,实际上是根在源源不断输送着语言的养料。百篇文言烂熟于心,自然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写起白话文来就会轻松自如。
第3篇:教育家名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我国
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