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4 07:13: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诗歌

一、活动背景

201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伟大庆典,从1921年到2011,在跨越世纪的征程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镌刻了一幅改天换地的绚烂画卷。从1921到2011,在穿越历史的时空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以与时俱进的胆略,谱写了一部震撼世界的伟大壮歌。为了庆贺党的九十华诞,为了歌颂党的伟大业绩,本店拟组织一场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为目的的大型诗歌朗诵晚会。

二、活动主题及意义

此次建党90周年晚会,着重体现喜庆、欢乐、激情的特点。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并希望借此活动,职工一同欢度文化艺术活动,一起分享欢乐,并祝愿国家富强昌盛,经济蓬勃发展。

三、晚会主题

“祝福伟大祖国,凝聚职员力量”

四、晚会形式及内容

以红歌、朗诵和话剧表演等为主,内容尽量贴近主题。

五、风格特点

晚会风格:旨在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欢聚一堂,增进彼此了解,力求呈现给观众一台主题思想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创新活泼,随意开放的文艺表演。

六、舞台节目:

总负责:**********

节目指导:**********

主 持:六名(老师2人,学生4人)

七、晚会面向对象

全校师生

八、晚会时间

5月26日下午14:00(或晚上19:00)

九、晚会地点

学校操场

十、具体流程

(一)晚会前期准备

1.在晚会的前一周,制作好节目单。

2.选派人员负责晚会现场的摄影工作(主要控制当晚拍摄的内容、方式,晚会现场的整个过程不漏拍,拍摄角度多样)。

3.选择主持人:主持人数量在 6 个左右(可从主持人大赛中挑选)。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学生。,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主持人用语必须经过审查。

4.筛选晚会节目:包括歌舞类,短剧类,朗诵类、才艺展示类,走秀等。另如有领导、嘉宾的节目展示需提前准备。

5.晚会当天场地负责:包括节目负责人,场地布置负责人,晚会幻灯片负责人,灯光负责人,音响负责人,晚会结束后清理场地负责人等。

(二)晚会当天流程

1.晚会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开始(*****)

2.主持人致开场词并介绍到场的领导、嘉宾。

3.领导致辞并宣布晚会开始

4.进入第一篇章——星火

(1)开场:打击乐《威风锣鼓》(基础部)

(2)歌舞

结构:由一男演员站高台处吹唢呐为开场,两个小女孩从台左向台下招呼,唢呐声中,这两个小女孩从台左跑向台右并向下招呼众老乡。众老乡上,女子上。男女对唱,众人伴舞。(陕北信天游风格,建议:****)

(3)诗朗诵(朗诵内容为回顾旧中国的黑暗人民的疾苦或者为党的崛起,草创的不易)()交通系

(4)表彰一批技能大赛选手(学生)

进入第二篇章——燎原

(1)大型合唱节目开场(运输系《国家》)

(2)男声红歌独唱(或伴舞)(汽车系)

(3)诗朗诵(朗诵内容为党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基础部)

(4)京剧(样板戏 机械系)

(5)表彰一批技能大赛选手(老师)

第三篇章——成长

(1)诗朗诵(朗诵内容为赞美强盛祖国)(汽车系)

(2)女子红歌独唱(或伴舞)(智能系)

(3)情景剧或快板(颂扬宋云波同志事迹 汽车系)

(4)舞蹈(最好有秧歌体现喜悦气氛)(机械系)

(5)表彰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先进单位或个人

第四篇章——辉煌

(1)经典红歌串烧(社团)

(2)魔术、器乐、走秀等(社团)

(3)学生乐队演出(社团)

(4)表彰优秀党员

(5)大合唱歌曲《党旗更鲜艳》(全体)

5.主持人宣布晚会圆满结束

第2篇:诗歌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1) 次石湖书扇韵①  姜 夔②

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2) 军城早秋 严武[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 张先 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2009年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09年福建卷) 江行  [宋]严羽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二题。(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二题。(2009年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二题。(2009年浙江卷)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二题(2009年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广东卷) 月  杜甫 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9年湖南卷)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09年山东卷) 寄远  杜牧 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二题。(2009年上海卷) 早兴 白居易 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苏卷)满 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二题。(2010安徽卷) 岁暮① [唐]杜甫 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làng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二题。(2010辽宁卷) 雨 陈与义① 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二题。(2010浙江卷) 定林① 王安石 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2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北卷)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2010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司空 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重庆卷)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27、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二题。(2010陕西卷) 雨雪曲 江总① 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28、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全国卷Ⅱ) 梦中作① 欧阳修 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二题。(2010北京卷)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32、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二题。(2010年上海卷)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3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2010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10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第3篇:诗歌

今生

与我在虚拟世界里

笑傲江湖

你的文字是最最嘹亮的号角

我的诗行是最最坚实的脚步

你有你的庄园

我有我的国度

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再是距离

你若想见我只需轻轻一点

我若想念你

只需一个迈步

就飞越了千山万水

到达你的疆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歌

沙 子

我是一粒沙子

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

没有人关注我的生命

但人们的生活

又与我结下了

千丝万缕不可或缺的缘

有人抱怨我是沙尘暴的元凶

有人说

滕格里、塔克拉玛干等沙漠

寸草不生

是我的生命造成还有人

大声呵斥我让我离他们

远点远点再远点……

因为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我在别人的责骂下

苟延残喘

想得到瞬间的安宁

可是人们不允许我歇上一歇

摩天大楼需要我的生命

高速路需要我的身影

拦洪的大坝离不开我新建的机场跑道需要我做员工

我是一粒沙子

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

但我也有我的人格

我的对或错

今天的人们

应一分为二的看待

这样我似乎才感觉到了

一种平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歌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sī)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将(gān jiāng)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译文:

假如使全国的少年果真成为充满朝气的少年,那么我们中国作为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诗歌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著名诗人、有影响的学者、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原名闻家骅,又名闻多、闻亦多,自友三,号友山,湖北浠水县人。(“余祖信国公天祥,军溃空阮,被执;家属潜逃于楚北芹水之永福乡,改文为闻。”)

出生于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六岁开始读私塾。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共读文学和艺术。1922年5月从清华毕业后遂赴美留学,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爱国思想的诗歌,并于1923年结集为《红烛》,寄给国内的郭沫若代为出版。

《红烛》含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和红豆篇共103首诗歌,其感情的基调是高昂的,显示出闻一多敏锐的感觉、真挚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同时也显示出其唯美主义的倾向和绚丽的风格。

1925年5月因不堪民族歧视而回国,任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歌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