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 作者简介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 朗诵
1、 老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
四、 分析《乡愁》(余光中)
1、 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 ——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 ——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五、 从思念的内容、思念的时间长度、思念的程度三方面把这首诗与李白、王维他们的乡愁诗进行比较。
李白 王维 崔颢 余光中
思念的内容:亲人、家乡、亲情 祖国、民族
思念的时间:片刻、偶而某个时段 整个一生且不断加大加深
思念的程度:思而不愁,愁而不哀 因家国分离而极度的悲哀
分析:李白,叙述望月思乡的过程,以“举头”,“低头”两个动作来表达牵肠挂肚的思念,但是并非思而愁,愁而哀,因为他们的离乡背井并非民族的分割和国家的可望不可归,因而所生的乡愁也并非极度的悲哀。而余光中,他的乡愁是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顺序来写,在广远的时空中,这中乡思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加大,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深。余光中自己也认为他的乡愁应是对整个地理的、历史的,包括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他长期生活在一个孤岛上,正如另一个台湾诗人蒋勋所写一首诗一样:“岛屿,岛屿,它是大陆的弃婴它是海洋的孤儿”这里面饱含了漂泊者的心酸,这是一种有家归不得的海外游子的不尽的乡国之思。是个人的离合悲欢延伸而成的祖国之爱和民族之恋,蕴涵了结束民族分裂、祖国统一大业的殷切期望。
六、 分析席慕容的《乡愁》
这首诗共三节七行,非常短小,但却别出心裁,诗意隽永。把乡愁写得缠绵悱恻,令人感叹不已,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请你描绘一下这三个画面,并说说这三个画面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故乡月夜的笛声
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2、 雾里的挥手别离
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
3、没有年轮的树 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第2篇: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正阳县兰青乡兰青中心校 方声亮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四个意象的情感内涵。
3、领会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感悟诗歌情感.2、通过圈点批注、讨论交流,联想想象理解诗歌意境、思想情感和语言
3、通过练笔,拓展对乡愁主题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家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中感悟诗歌情感。
【难点】理解“一枚”“浅浅”等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有这样一句诗“狐死必首丘”,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的,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你的根都在故园的井土之中。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3、走近作者: 余光中,祖籍福建,1950年到了台湾。60年代起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故被称为“乡愁诗人”。
二、朗诵感悟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学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朗读中应该紧紧扣住哪个词来表现?(愁)
三、互动探究
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思考下面三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1、全诗四节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用横线标出来。
2、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何而忧愁?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作批注。
3、诗人把思想之情寄托在那几个具体事物中?用波浪线标出。(学生解答,教师归纳板书。
四、合作交流
1、这首诗四种意象不仅寄托诗人浓浓的乡愁,而且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哀伤柔美的画面,下面请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选择一幅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集体讨论,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四个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生讨论,组长发言,教师点评。)2.大家描述的很棒,谁能告诉老师诗中几个事物分别指什么呢?
3、台湾海峡本来是深深的,诗人为何说它是“浅浅的“?(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4、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浓浓乡愁,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男、女生共读第三、四节。
六、作业
模仿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再写首表现乡愁的小诗,写好之后读一读,评一评。将仿写的小诗回去润色一下,工美地抄写在白纸上,在班级举办一次诗展。
第3篇: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水县雷村中学弋天运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诵并背诵这首诗,掌握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2、理解诗歌四个意象的情感内涵。
3、领会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感悟诗歌情感。
2、通过圈点批注、讨论交流,联想想象理解诗歌意境、思想情感和语言
3、通过练笔,拓展对乡愁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诵读中感悟诗歌情感。
【难点】
理解“一枚”“浅浅”等词的表达效果。
教具
多媒体及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有诗兴,想给给大家朗诵一首作品: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听完老师朗诵之后,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第4篇: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之《乡愁》教学设计
郧县杨溪中学 程国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法: 诵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入
师:同学们,有谁会唱《我的中国心》吗? 师:好,请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中国心”九个大字。师:同学们,这是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抒情歌曲。请问,此曲中抒的是什么情
第5篇: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在课文《乡愁》中,余光中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
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席慕蓉《乡愁》的录象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 导入语。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
第6篇: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第7篇:《乡愁》余光中 教学设计
《乡愁》余光中 教学设计(合集14篇)由网友 “滴嘟”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乡愁》余光中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余光中的乡愁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盼望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与韵味。
2. 了解诗歌的意象,并能通过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3. 联系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中国人所特有的乡愁情结。
【评价设计】1. 随着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不断深入,在朗读上应有不同层次的朗读表现。
2. 用示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意象,并能用画面描述其他的意象。
3. 学完本诗后,选取一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