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校的教科研走向何方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3 07:15: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21世纪,学校的教科研走向何方

K12评论2001-02-09磊洛

接上篇《K12评论:金玉其外,学校教科研的五大症状》

(二)21世纪教科研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面向教育本源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这是教育科研必须时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看着分数和升学率,更主要的是我们要研究: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学校应该如何适应教育形式的要求、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们应该如何变换角色、应该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应该如何调整到促进教育教学上来?应该考虑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来接社会的班?因此我们不妨从现实中找出一些实际问题来,看看教育科学研究能否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得到长足的发展。

1、农村学校的教育如何出质量、如何评估?

广大农村学校师资不足,设备不良的情况下,而且由于处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要出成绩非常困难。他们最需要教育科研进行指导,切实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出教育实绩,而不是继续走上“分数分数再分数”的用升学率押宝的老路。当然,不好好地研究出台如何评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那么农村学校的学生始终还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质量还是不能落到实处。

2、教材改革走向如何确定?

针对老课本的教材改革,不要仅仅为了把高考的指挥棒调转方向。研究如何打扎实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走出“高分数、低能力”的怪圈,这才是教材改革应该走的道路,教育科研一定要为它做好理论准备和宣传工作。没有好的教材体系和优秀教材蓝本,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支撑。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该如何应用?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但是,我们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再一次的“高技术的填鸭式”教学。教育科研应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的实际操作范例,引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走上辅助教学甚至主导教学的实际道路上来。学校的教育科研如果不能主动出击,那么,网络和远程教育将在不久的将来把学校教育取而代之,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

4、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实现?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情况,可以概括为--“职称评定是灵丹妙药、培训的难题药到病除”。其实这是上级领导的一厢情愿,如果不是睁眼瞎,不是推卸责任,便是为了糊弄人。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了目前关注的一个焦点,教育科研应该站出来说话,为师资培训出谋划策,以正视听,引导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和提高。

5、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得到关注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恋、厌学逃学、迷恋游戏机、网吧上瘾、小烟民、追星族等等令人担忧的不良情况层出不穷,不仅学校头疼、家长着急,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秩序安定的巨大冲击。我们的教育科研在这方面能够提出的教育方案不多,而且有效果的更少,只有关心下一代的老同志们在大声呼吁,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始终成为教育中的重大问题。

6、人格教育研究不能空白

改革开放成就非凡,但是在于世界接轨的同时,国外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步地渗透进来。美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超越遏制”这个法宝,妄图颠覆中国。所谓超越遏制,就是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到和美国国内相似的状态,甚至失去自己的追求目标,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实就是人格的教育,它仅仅靠“思想政治课”来喊一些政治口号,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教育科研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有效的方式方法,就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

7、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教育研究

最近,网上公布的“中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世界第一”的消息,引起了很多的议论。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教育中偏重自然科学的应用,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人文关怀。有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两年,余秋雨教授的文化散文之所以能够轰动一时,除了文章本身的成就以外,最主要的恐怕就是他的人文关怀,使得广大读者有了共鸣。现在的高中新教材有了“研究性课程”的设置,但是操作当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教育研究的引导,没有足够的针对性,那么,这种研究性课程恐怕也会走到单科竞赛与辅导的老路上去。

以上的仅仅是谈了一些看法,对于教育科研的走向可以谈得还很多,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同仁们一起讨论。(全文完)

第2篇:电视剧走向何方

电视剧走向何方?

2012年,中国的电视剧仍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关键的部分,这一文化类型对于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其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对于世界的想象和理解。电视剧可能是一种最为深彻地影响着人们的叙事文化。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本身的发展的一个投影。从今天看电视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电视剧的走向和以往已经有了重要的变化。这一变化是以两个关键条件的变化的作为标志的:

首先,电视剧的观看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仅仅由电视作为观看的终端转变为由电视观看和网络观看的双峰并峙。网络和电视的互动趋于更加紧密。这体现在现在通过网络视频观看电视剧的人群日益扩大。年轻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电视剧的,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这种观众的“转移”不是传统电视衰微,而是观看方式的巨大转变。同时,网络里的公共议题也来源于电视,受到电视的影响。而网络业对电视发挥重要的影响,网络中的议论、评价和聚焦都会对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口碑有重大的影响;网络的语言和文化潮流随着年轻人的影响而对电视施加影响。现在网络观看已经成为电视剧的重要的观看方式。网站由于有风险投资,是新的增长点,有能力更加强有力地支撑电视剧的发展。由于网络的视频的发展和对于网络版权的保护的强化,网站也有意愿加大对于电视剧的投入。电视剧也就从传统的卖片模式向更复杂的收益方式转化,网站的支撑也逐渐开始引人注目。网站未来介入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也只是时间问题。这其实也在迅速地改变电视剧的一般观看习惯。人们开始把固定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的观看方式转化为不拘时间的网络观看,而这种观看的终端也常常是各种移动终端,如PAD这样 产品。这些新的终端可以让人们自由地选择时间观看电视剧。这为原来不是电视剧观众的人群加入其中提供了条件。电视剧开始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为电视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将来的电视剧的形态和运作模式也将由于这样的变化而有其新的路径。

其次,新的观众群对于电视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电视剧现在已经不再是固定在电视面前按固定时间段观看,因此一批新的观众开始基于我们上述的条件介入电视剧的观看,他们对于电视剧的需求的影响巨大。一是80后和90后的观众开始对于电视剧有了影响力和发言权。过去,人们都认为电视的观众一直是年龄偏大的人。他们对

于电视的忠诚度最高,对于收视的影响力最大。现在看来,80后、90后年轻人的影响一直在扩大,这种扩大几年来一直在进行中,湖南、浙江、江苏等卫视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来自青少年观众的介入。可以说,这些卫视虽然也有传统的观众,但年轻观众的“增量”才是它们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这种扩展正是一方面电视的传统的“黄金时间”段,如晚8点档在某种程度上是主流观众的天下,而像晚间10点以后的原来不受重视的时间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要看到,青年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远远高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他们是广告主过关注的对象。在中国这样的电视环境之下,这一点实际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电视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着眼于青少年的,因此从节目形态到编排都受到年轻人的影响。这一转变会长远地在电视剧领域中发挥作用。电视剧今天的走向不再仅仅依赖原有的电视机旁的观众了。年轻人的趣味和要求必然地投射在电视剧之中。二是电视剧这些年来的“中产化”的走向,正在由于中国的“全国化”的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中产化的已经快速进展而对于电视剧的发展形成新的影响。这形成了对于中等收入者生活的持续关注,而许多类型也是适应他们的想象和期望的。

由这些基本条件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了2012年电视剧本身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变化。

首先,电视剧的类型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类型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固定类型中已经有不断的花样翻新和混合类型的倾向。

如谍战,穿越、青年等近年快速发展的新类型或是家庭伦理、宫斗、武侠等传统的类型等都是相当成功的,已经逐渐形成稳固的“类型群”在发挥作用。这些类型群的交叉混合和分化正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关键的因素。

像《后宫·甄嬛传》、《深宫谍影》等所谓“宫斗剧”持续流行,一直在电视剧中占据重要位置,《木府风云》其实也是这一类型的,而像受到欢迎的《宫》等“穿越”剧其实也是宫斗剧的某种延伸和变异。它们的流行都有引人注目的因素。这一类型固然有其传统的因素,在港台电视剧中也有很长历史。但今天的流行其实具有新的因素。这些剧不再是老派的吸引年龄较大的固定观众的,而是在青年观众中发生影响。80后90后的青年观众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倍受家庭宠爱也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富裕时期的一代,他们往往对于进入社会生活有一种恐惧感,而这些类型所渲染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往往会对他们产生相当的共鸣,而这些类型也是原来的电视剧的传统观众所熟悉的。这些故事往往由复杂的恩怨情仇的纠结和缠绕。情节曲折复杂,其讲述的故事在“情”中带“奇”。一方面强调情感的真挚和刻骨铭心,这种刻骨铭心的感情是这一风格的电视剧始终执着关切的。这种情感

里有对于信任和真诚的渴求,也有青少年的情绪和期望的投射,纯粹的“情”在这里超越时空的限制,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渴望,一种无法抑制却在复杂的关系中最终浮现的追求。“情”的凸显让人物的故事中的最感人的那些成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传奇的故事里的种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宫廷**的诡谲也让人投入其中去进行想象,“奇”的故事里的一波三折让“情”不断受到抑制、阻碍和威胁,观影者在其间的渴望和追求反而显得格外的富于意味。而新的武侠剧也开始向青年倾斜,诸如《轩辕剑》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直接以青年为题材的《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爱情公寓3》等都是这种以青年为中心的类型电视剧。这说明青年观众的影响力之巨大。80后”“90后”可以说是中国市场经济下成长的第一代人,他们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长辈的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也生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富裕的时期。他们中虽然还有一些贫困者需要社会和人们的高度关切,但从总体上看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最少受到物质匮乏困扰的一代人。因此在现在“80后”早已进入成年,“90后”也开始进入成年的时候,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困扰是诸多新型的问题,如物质问题是房价、高端消费品的消费渴求和现实的收入之间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恼,精神问题是情感被物质化的苦恼等等。而新媒体的成长又让他们新的舆论空间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放大了他们的不少困惑和问题。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问题群”,造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幸福感”低迷,社会“认同感”低迷的问题。这些都形成了对于社会的挑战。如何以大众文化的方式,以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风格特色来传播正面的价值,构筑提升“幸福感”和“认同感”的新的平台,是中国电视文化一定要做出认真的努力的方向。

同时,像《心术》这样的以行业为中心的电视剧或是《夫妻这些事》这样的家庭伦理剧,其中心就是中等收入者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的种种困扰和问题,这也是整个电视剧领域的重点之一。中等收入者“完成不足‘的困扰,道德和精神的焦虑,家庭和事业的问题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说明电视剧文化正在回应社会的变化,通过可以确切把握的”类型化“因素来展现正在发生,难以把握的社会变化和观众欲望。

其次,明星仍然是电视剧的重要的支撑性的因素。中国的电影往往是依赖超级大导演如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人的魅力。但电视剧却与此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由明星的魅力所支配和影响。他们对于电视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由于电视剧更加依赖80、90后的新观众,所以一批新偶像明星开始改变电视剧原有的格局。杨幂、刘诗诗、冯绍峰等的兴起正是这种状况的明证。而中等收入者所喜爱的新型明星如海清、吴秀波等都是非常有自身独特魅力,适应中等收入者生活的想象的需要,因此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明星可以说是电视剧的相当重要的部分,新的明星的出现其实反映了电视剧所具有的活力。

当然,当下电视剧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电视剧如何传递更积极的主流价值,如何打造未来的愿景,如讲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是回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方面。二是如何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寻找类型的创新和想象力的解放,在互联网时代有新的创造也是重要的挑战。三是如何在明星的塑造方面有新意。

无论如何,电视剧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会继续让中国人感受自己的人生的同时想象世界

第3篇:校园网将走向何方?

中国教育电子公司系统应用部----冯超

 

 

近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谈论校园网,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介入校园网,有的推出了校园网产品,有的宣布自己已拥有了校园网的全面解决方案,顿时,叫卖声四起,鱼龙混杂,让学校无所适从。究竟什么是校园网?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设校园网?怎样建设校园网?

首先这里的“校园网”的概念已不再是比局域网大但比城域网小,按范围大小划分网络种类时的校园网,在这里专指大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网络。校园网是以应用为目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和它的使用者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集合。

一、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

校园网建设势在必行。信息时代的热潮扑面而来,计算机变的越来越强大,而应用软件使计算机变的越来越容易使用,它们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人们能够明显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21世纪,学校的教科研走向何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世纪,学校的教科研走向何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