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内容,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但不发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教学重点:
光绪帝诏书的主要内容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1.复习提问: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运动?这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导入新课:
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帝,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
3.讲授新课:
一.保国会的成立
1.康有为再次上书
康有为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让学生阅读P81-P92内容)
2.康、梁组织保国会
1894年产值月,康、梁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制定章程,倡议在和省设立分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
光绪帝
2.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学生看P82-83表格,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老师通条分析。
三.戊戌政变
1.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手势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诏令。
2. 百日维新失败
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逃走
谭等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
从变法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小结:
“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就归于失败?”学生讨论发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而他们又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相反,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则十分强大。因此,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这次变法时日虽远,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课后记: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2篇: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内容,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但不发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二、教学重点
光绪帝诏书的主要内容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
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1、复习提问。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运动?这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导入新课。
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帝,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
3、讲授新课。
(一)保国会的成立。
1、康有为再次上书。
康有为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让学生阅读P81-P92内容)
2、康、梁组织保国会。
1894年产值月,康、梁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制定章程,倡议在和省设立分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
光绪帝。
2、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学生看P82-83表格,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老师通条分析。
(三)戊戌政变。
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手势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诏令。
2、百日维新失败。
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逃走。
谭等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
从变法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五、小结
“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就归于失败?”学生讨论发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而他们又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相反,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则十分强大。因此,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这次变法时日虽远,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六、课后记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3篇:戊戌变法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
第4篇:戊戌变法的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
第5篇: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到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应,了解新旧时局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目标: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敬仰和怀念。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了解,维新变法的基本知识公车上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突出重
第6篇:《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共16篇)由网友 “然奶”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戊戌变法》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 握 1895~18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资 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
第7篇: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一组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
(教师引导)
一个民族的深重灾难,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那一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呢?(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教师引导)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被小小岛国日本打败。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都向西方学习后的一次较量,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办厂练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则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全面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结果就是日本以全面的西学打败了我们片面的西学。然后也向西方列强一样要求割地、赔款签定《马关条约》,这更刺激了西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献计献策)
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
第8篇: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推荐12篇)由网友 “觉觉觉”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戊戌变法教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 握 1895~18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资 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