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捷智部·侯叔献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侯叔献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侯叔献
【原文】
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文言文翻译: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臣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蹿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地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第2篇: 智囊(选录)·捷智部·刘备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刘备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刘备
作者:冯梦龙
【原文】
曹公素忌先主。公尝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适雷震,因谓公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刘备
〔评〕相传曹公以酒后畏雷,闲时灌圃轻先主,卒免于难。然则先主好结牦,焉知非灌圃故智?
文言文翻译:
曹操对刘备一直心存怀疑,曾对刘备说:“放眼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至于袁绍之类,根本不足为惧。”刘备刚要吃饭,手中的筷子吓得掉了下来。刚好天上响起雷声,刘备担心曹操起疑心,就对曹操说:“圣人说,有巨雷暴风,必是天地有巨变的征兆。这话实在有道理,难怪刚才一打雷,我吓得筷子都掉了。”
评译
相传曹操曾以酒后害怕雷声而掉下筷子,闲的时候养花莳草,而认为刘备不会有大作为,才打消了杀刘备的念头。然而刘备又以喜欢编织毛毯出名,又怎能知道这是不是和养花莳草一样,都是避杀身之祸的一种手法呢?
文言文翻译围炉夜话全文及翻译
第3篇:《智囊(选录)·捷智部·司马遹》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司马遹》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司马遹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司马遹晋惠帝太子遹。自幼聪慧,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乃牵帝衣入暗中。帝问其故,对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时遹才五岁耳,帝大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养士,而令坐费五谷?”帝抚其背曰:“是儿当兴吾家。”后竟以贾后谗废死,谥愍怀。吁,真可愍可怀也!
〔评〕此智识人,何以不禄?噫!斯人而禄也,司马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谥愍怀。而继惠世者,一怀一愍,马遂革而为牛,天之巧于示应乎?
文言文翻译:
晋惠帝的太子叫做司马遹,从小就聪明异常。晋武帝时,一天夜里宫中发生了大火,武帝登楼观看火势,司马遹拉着武帝的.衣角,让武帝隐身在暗处。武帝问司马遹原因,司马遹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需
第4篇:《智囊(选录)·捷智部·李迪》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捷智部·李迪》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李迪
作者:冯梦龙
【原文】
真宗不豫,李迪与宰执以祈禳宿内殿。时仁宗幼冲,八大王元俨素有威名,以问疾留禁中,累日不出。执政患之,无以为计。偶翰林司以金盂贮熟水,曰:“王所需也。”迪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令持去,王见之,大惊。意其毒也,即上马驰去。
文言文翻译:
宋真宗病重,李迪与宰相为祈神消灾而在宫中留宿。八大王赵元俨平素就有野心,这次以探望真宗的病情为由进驻宫中,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日,可是仍然没有离开的念头。而仁宗年纪尚小,辅政大臣虽然心中非常忧急,却也无计可施。正好有一天,赵元俨需要开水,翰林司用金盆盛了开水,说是八大王要的'开水。李迪于是拿起案桌上的毛笔在盆中搅了一下,盆中的水都黑了,然后命翰林司端进去,赵元俨一看,大为惊讶,以为有人暗中下毒想要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