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简论李商隐诗歌之美
简论李商隐诗歌之美
诗人政治与人生的坎坷,情感的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李商隐悲叹感慨的心态。
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于朦胧中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
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如同外来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党斗争激烈,党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漂泊异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歧视,人格也受到诬毁,这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影响。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诀隐文”的表达方法。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但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
时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与心态。禀赋的才情、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种种不幸加深着他内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消沉、幻灭,引起了他的关切、彷徨和探索,这无疑成为他的艺术创造中悲美意境的特点。
(二)诗中的悲美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才情,创构出许多美丽空灵的悲情诗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话传说、佛道故事的,也有现实和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意境迷离,诗势缥缈,诗语艳丽,诗旨沉博,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朦胧诗歌中的悲美
李商隐的笔下往往是美的悲剧,充满了浓重的失落、怅惘与悲哀。透过悲美的意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理想,看到一颗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胧的美学特征,使人读来如雾中观花,云中望山,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天地,令人陶醉。
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从意义结构看,诗人对瑟存在的理由发出疑问,继而对人生目的质疑,接着又探究了梦境与现实的相对性,蝴蝶与杜鹃就是这样的典型例。随后,又表现出人生悲剧的情景,而这种情景是通过流泪的珍珠和锁于烟雾中的不可得到的玉体现出来的。最后,道出自己的惆怅感。诗中用语的锤炼很值得注意。“锦”这个词,不仅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还代表着富丽堂皇。“锦瑟”意味着幸福,意味着人的青春年华。“瑟”、“蝴蝶”、“杜鹃”“珍珠”、“玉”是诗中的关键词,“瑟”是这首诗的主要象征物,即可代表婚姻,也可代表人生。蝴蝶象征人生的转瞬即逝、扑朔迷离。杜鹃象征着悲剧性的婚外恋爱。珍珠或者代表分离的情人,或者不被赏识的才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很可能象征着追求不到的物或理想,这一切都在朦胧美中体现了一种悲美的.意境,通篇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
2.含蓄诗中的悲美
李商隐的诗幽美含蓄,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歌表现采取的是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含蓄的,而其他一些诗也常在悲美意境中表现得幽深含蓄窈渺。
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歌中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是又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回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是又一层情思。雨丝、灯影、珠箔等意像,美丽而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处处在含蓄美中体现出悲美意境。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不是纯客观的,而是通过世界观的折光来感受和反映客观事物。正因为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主观因素,所以他们在反映客观的自然景物中便显示不同的创作个性,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而李商隐的悲剧命运,便使得其诗中充满了悲情伤感,创造出了悲美意境。然而,李诗的感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生发出一种人生感慨,其中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衰减的深深惋惜,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光阴的无限珍惜和依恋,蕴含诗人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
李商隐出生寒素之家,挣扎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在大半生的幕僚生涯中,一方面饱受孤寂、飘零之苦,一方备受受感情的煎熬,中年又遭受丧妻之痛。这种漂零落泊,情无所依的孤寂生活,使他积郁的悲愤之中更添一份悲情哀怨。情感世界深处的冷寂是诗人悲美意境形成的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往往是心态的核心因素,而诗人情感郁积得既深又广,这也就必然导致李商隐悲美创作的情感内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对他诗歌的悲美意境产生持续不断的作用力。
第2篇: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
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李商隐悲叹感慨的心态。
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是如同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
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如同外来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中党要员,而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所不满。党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 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视,人格也受到极大诬毁,这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影响。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决隐文”的表达方法。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李商隐出没于千年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究其原因,首先是晚唐社会的影响;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两大支金丹(又称外丹)与内丹(气功等)两派,都与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热爱生活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萌动春心,向往爱情;再次是道观里有美丽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华的美女,甚至还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李商隐正值青年时期,天天阅读房中术那样的书籍,又遇到了宋华阳那样美丽的女冠,产生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应。但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
时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与心态。秉赋的才情、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种种不幸加深着他内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消沉、幻灭,引起了他的关切、彷徨和探索,这无疑成为他的艺术创造中悲美意境的特点。
(二)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才情,创构出许多美丽空灵的悲情诗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话传说、佛道故事的,也有现实和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意境迷离,诗势飘渺,诗语艳丽,诗旨沉博,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朦胧诗歌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的笔下往往是美的悲剧,充满了浓重的失落、怅惘与悲哀。透过悲美的意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理想,看到一颗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胧的美学特征,使人读来如雾中观花,云中望山,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天地,令人陶醉。
如《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感情强烈且带有悲情伤感。诗中写到的爱情不但受到了封建礼教桎梏束缚,还加上了道教森严的教戒限制。首联以“相见时难”起句,以悲美的情感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从爱情方面言,相恋之人自然是“别亦难”,怎样的“别亦难”?诗人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来表达。暮春时节,百花调残。百花这象征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摧残了,诗人用“百花残”的意象来写它的“别亦难”。情人“相见”带来的是巨大快乐;分别随之而来的则是巨大的痛苦。“丝”和“思”是谐音,颔联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写情人手别后的缠绵悱恻的情感,比喻新颖、准确、易解,诗的艺术浓度也大大增强了。“相见时难”又“别亦难”,“东风无力”却“百花残”,“难”、“残”、“尽”、“干”、“寒”又表达了伤感的凄凉、萧瑟。全诗笼罩在悲美艺术境界之中。
再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历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爱情诗,诗人在追思年华,回首往事,感伤身世。首联中“无端”是惊讶之词,由此而回首往事,万感丛生;颔联中凄然凝虑,令人为之动容,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颈联以沧海明月、鲛人泪珠、良玉生烟来比自己的清词丽句,来比自己的诗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尾联中表现诗人面对三卷诗集,一首诗,其情跃然纸上,此之谓“可待”。然而现在,只供追忆而已。痛定思痛,再追忆华年的情景深感这一切令人难以忘怀之情,即使在当时,也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怅然若失;回首往事,只有更伤感、悲情而已。也有人认为此诗只是描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音。但这种观点似乎毫无根据。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悼念故去妻子的。从意义结构看,诗人对瑟存在的理由发出疑问,继而对人生目的质疑,接着又探究了梦境与现实的相对性,蝴蝶与杜鹃就是这样的典型例。随后,又表现出人生悲剧的情景,而这种情景是通过流泪的珍珠和锁于烟雾中的不可得到的玉体现出来的。最后,道出自己的惆怅感。仅仅这样描述,未免过于肤浅。事实上,诗意并非这样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诗歌丰富多彩的语言中。诗中用语的锤炼很值得注意。“锦”这个词,不仅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还代表着富丽堂皇。“锦瑟”意味着幸福,意味着人的青春年华。首行中的“无端”使人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的怀疑。而且,“一弦一柱”的更迭使用,使我们不仅详尽地看作瑟这一物象,又复现了往日,强调了以往的岁月。第三句中的“梦”、“迷”二字,深刻表达了迷惘的情感。第四句上的“春”一词,则引起情欲的联想。在接下的两行诗中,“泪”自然而然(下转第91页)(上接第90页)的增加了感伤情绪,“烟”加强了上文中的迷离感。尾联中“可待成”再次表现出飘乎不定。“瑟”、“蝴蝶”、“杜鹃”“珍珠”、“玉”是诗中的关键词,“瑟”是这首诗的主要象征物,即可代表婚姻,也可代表人生。蝴蝶象征人生的转瞬即逝、扑朔迷离。杜鹃象征着悲剧性的婚外恋爱。珍珠或者代表分离的情人,或者不被赏识的才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很可能象征着追求不到的物或理想,这一切都在朦胧美中体现了一种悲美的意境,通篇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
2.含蓄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的绵邈含蓄是在风雨穷年中扎根而又在“想象咸池日欲光”的领域中展开浮想的,其诗情调幽美含蓄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歌表现采取的是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含蓄的,而其他一些诗常在悲美意境中表现得幽深含蓄窈渺。
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歌中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是又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回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是又一层情思。书信难达的惆怅,表达得十分含蓄。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雨丝、灯影、珠箔等意像,美丽而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处处在含蓄美中体现出悲美意境。
再如《嫦娥》:“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分明借对嫦娥的处境和心理描写,象征那些慕仙入道却不堪孤寂的女冠,诗歌生动真切地描绘了高远澄澈神奇莫测的月宫景象,传达出月里嫦娥复余微妙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和体贴,蕴含着可供多种解读的含蓄的意蕴。
创作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诗人受自然景物的感染而激发出创作冲动时,还有其他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不是纯客观的,而是通过世界观的折光来感受和反映客观事物。正因为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主观因素,所以他们在反映客观的自然景物中便显示不同的创作个性,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正因为李商隐的悲剧命运,便使得其诗中充满了悲情伤感,创造出了悲美意境。然而,李诗的感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生发出一种人生感慨,其中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衰减的深深挽惜,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光阴的无限珍惜和依恋,蕴含诗人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
李商隐出生寒素之家,挣扎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在大半生的幕僚生涯中,一方面饱受孤寂、漂零之苦,一方面倍受感情的煎熬,中年又遭受丧妻之痛。这种漂零落泊,情无所依的孤寂生活,使他积郁的悲愤之中更添一份悲情哀怨。情感世界深处的冷寂是诗人悲寂,感慨的心态即为悲美意境的形成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往往是心态的核心因素,而诗人情感郁积得既深又广,这也就必然导致李商隐悲美创作的情感内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对他诗歌的悲美意境产生持续不断的作用力。
第3篇:荒诞之美诗歌
荒诞之美诗歌
美,有时你极不真实吗,或者说极不合情理吗
都情况在什么时候?喂!你怎么不回答
是否情况在恣意撒娇撒野或者极欲一种特别的表达
你就抿着嘴唇儿笑吧,反正你的秘密我没什么不能觉察
诞生这个“毛病”的时候你没有无理取闹在诗人笔下
也不在这个东方古国,而是欧洲普通的一个小国家
好像叫奥地利,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卡夫卡
西方众多文学流派的繁衍者,荒诞派自然也喊他爸爸
在他们的文字里,你总是被赋予荒谬怪诞
变幻着调皮的鬼脸做离经叛道的胡乱表演
却又是一种自由的抵达就像大树可以升上云端
根须在上,如一头头金发树冠朝下,与风悠闲
你说,还是不说那些以往,只说当下网络上华语诗篇
毕竟我显形在哪里,在哪里可以称之为手法的荒诞
好吧美!就你手中的那本《情诗》舒云儿的诗里就有一点
那是一首仅4行的诗叫《纪事之一》你就在最后那行跃然
“阳光五
第4篇:蝴蝶之美诗歌
采撷了聊斋的夜色 就想穿越了17年的阻隔
我破落的青衫在月影下尽情歌唱
衣袂飘飘话平生
细语款款诉衷肠
我盘踞在一块石头之上,听着石头愉快地开花
如果石头的爱情也像这样火焰般地盛开,却又怎能抵达那些妖娆的芬芳,那一地匆匆跌跌的花瓣 不忍凌乱
那些凋零的花瓣,不去想春天的往事。可我又梦到你,都不抵一泓明月的轻灵
仅在一瞬的琉璃中清醒。如果你能看到,请不要叹息。我早已安睡
故人远了,下一刻如何安往?镜前的忧郁,总是这样静静的穿梭,如果你能看见我的忧伤
如果你能看我的影子。请不要苏醒!
请给我,一丛暮雨的绯红
我还在月光的流动中,倾诉。子夜的思念,还未读懂,只有逐渐苍老的故事
青涩的花季已经远去,是什么在芬芳的枝叶中孕育,飞过一朵,泣血的歌声?
在回忆里,钟鼓的时针还在等。所有的梦都已打开,不再会有孤独的影子
黑夜,我提灯远去
第5篇:美之娇诗歌
美之娇诗歌
漫游醉入繁华流年
偶尔一眼把你寄存心底缠绵
进入视线
浅浅勾画素妆点点
已是百花之冠
赛似牡丹
一身桃花颜
桃花面
牵动心弦
我已被你娇容醉倒,丢在路边
找不到回家的路线
轻浅一谈
岁月缠绵
爱恋
一游便是无法离散
缠绵与天地间
似花蝶之恋
白云爱上蓝天
黑夜爱上繁星点点
如此缠绵
你是我不变的诺言
为你姗姗而来聚与流年
雨中游览
似蝶翩翩
浅笑淡颜
涂一世色彩斑斓
绘画眉间爱恋
桃花颜
一道风景线
雨中翩翩
只为你一笑而疯癫
那是温柔蔓延
阳光灿烂
你的脸
三月桃花四月细雨缠绵
走路翩翩
进入视线
那一眼
不在转身记忆万年
谱写流年
爱恋
思念不觉得孤独
无眠也心安
一笑为你而言
心中牵绊
你是水中白莲
居淤泥而不染
白如玉淡淡
心中爱恋
一笑陪伴
默默欣赏你的.容颜
不会厌倦
走着走着花开了
那是你的笑脸
春姑娘一般
单纯
美如一片绿甜甜
看着看着睡了,赏着赏着醉了,赞
只为你来,与流年
一世情
第6篇:乌镇之美诗歌
乌镇之美诗歌
这些年来
我去过很多地方
乌镇之美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
这里没有闹市喧嚷
一条平静的河流
木屋 石桥 小船
长长的雨巷
就使我流连忘返
心驰神往
别以为我生活在北方
才迷恋这江南水乡
如今我们这里
也不乏园林和湖泊
它们就打造在
古遗址之上
但是
我总有点疑惑
不知道那朝那代
它们究竟是不是
这个模样
一条平静的河流
木屋 石桥 小船
长长的雨巷
乌镇之美
美就美在它不加修饰
乌镇之美
美就美在它原汁原味
有机会去一次乌镇吧
它一定会使你
流连忘返
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