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1 07:15: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关于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1

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 是美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的。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后来,索性向美国民众公开,以争取举国上下支持联邦政府打胜这场战争。

该片由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执导,他曾因一部[一夜风流]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二战时期,他息影从戎,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便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1945)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 Japan1945)。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

在《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中,法兰克凯普拉舍弃述说加入战斗的正确性,转而诉诸于美国一贯的,企图维持世界正义的角色,它将民主与暴政、自由与奴役之间的.选择加诸于战争的必要性之上,扩大了美国非战不可的使命,使得美国的宣战充满了拯救世界的正义感,而不仅仅是为了珍珠港事变的攻击而已。

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2

这是美国人编辑的截至1944年的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片子。当时作者是以中国“战友”的盟国立场编辑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义勇军进行曲》(现我国国歌)是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片子首先全面介绍中国是怎样一个古老而和善的大国,日本为什么要通过征服中国霸占世界。

片中既有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也有毛泽东的游击抗日。片子对上海激战、南京大屠杀、全国西撤、重庆大轰炸、 修建中缅公路供给线、中国远征军、飞虎队、全国团结抗日大反攻、中美英苏盟国联手反击......都以罕见的珍贵镜头加以反映。整片条理清晰,思路递进,宏观微观交相陈述,明白易懂。其惨烈、其英勇、其震撼,出乎一般想象。“千百纤夫拉船运输”、“千万军民修筑中缅盘山公路”、中日空战.....场面十分壮观,令人振奋,催人泪下。

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3

最感人也最真实的抗日战争——《我们为何而战》中国篇,不带有任何政治性质,没有政党之争,有的只是坚强的中国人。非常遗憾的是,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肺腑的纪录片居然是美国人拍的。

爲了向美國人解釋爲什麽要去中國抗日,美國政府制作了這部短片。開始時的目的在于讓美軍知道美國爲何參戰,到後來,索性向美國民衆公開,以争取舉國上下支持聯邦政府打勝這戰争。

第2篇:有关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有关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篇1

《我们为何而战》的这套纪录片,是美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的。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后来,索性向美国民众公开,以争取举国上下支持联邦政府打胜这场战争。

可无法查到一首叫《我们为何而战》的歌曲。从歌词的风格来看这应该是一首西方或美式的'歌曲。

我实在不明白了,作为一个北京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网媒《北京时间》,为了自己的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却安排了这么一首纯美式(除了画面,画面上还有英文字)的MTV,我真有一个感觉,这是在庆祝“中美军”的建军节!

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篇2

这是美国人编辑的截至1944年的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片子。当时作者是以中国“战友”的盟国立场编辑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义勇军进行曲》(现我国国歌)是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片子首先全面介绍中国是怎样一个古老而和善的大国,日本为什么要通过征服中国霸占世界。片中既有蒋介石的正面战场,也有毛泽东的游击抗日。片子对上海激战、南京大屠杀、全国西撤、重庆大轰炸、修建中缅公路供给线、中国远征军、飞虎队、全国团结抗日大反攻、中美英苏盟国联手反击……都以罕见的珍贵镜头加以反映。

整片条理清晰,思路递进,宏观微观交相陈述,明白易懂。其惨烈、其英勇、其震撼,出乎一般想象。“千百纤夫拉船运输”、“千万军民修筑中缅盘山公路”、中日空战……场面十分壮观,令人振奋,催人泪下。

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篇3

最感人也最真实的抗日战争——《我们为何而战》中国篇,不带有任何政治性质,没有政党之争,有的只是坚强的中国人。非常遗憾的是,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肺腑的纪录片居然是美国人拍的。

为了向美国人解释为什麽要去中国抗日,美国政府制作了这部短片。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后來,索性向美国民众公开,以争取全国上下支持联邦政府打胜这战争。

第3篇: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入行超过四十年,是影史上作品最丰富的演员兼导演。yuwenmi小编整理了《我们为何二战》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一:

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据以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七部影片:

1、《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

2、《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

3、《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

4、《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

5、《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

6、《中国战役》(Th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真实的新闻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真实的新闻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被授予纽约影评奖的最佳系列纪录片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实的新闻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一:

这部纪录片很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所选取的采访对象,政界的资深军事顾问,前五角大楼研究员,儿子在9/11死去的父亲,越南裔美籍飞弹研制工程师(前越南难民),亲自参与2003年3月份对伊拉克的空袭的两名美国军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在反思美国从二战到伊拉克战争的国际地位,美国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变化的同时,也对美国未来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民主方面表现得忧心忡忡。

片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黑底白字的打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写着:在伊拉克战争开始的6各月内,美军共投放50颗precision skys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2017年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2017年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

我们为何而战美国军事与工业的共生关系,表达这一体系的存续仰赖持续不断的战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篇一】

珍珠港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忽然坐在美国国防部参谋长马歇尔元帅的办公室里,此时的卡普拉已经换上崭新的军装,摇身变成了一名少校。

元帅向他说明召见他的用意:美国军队中平民与职业军人之间的人数比例即将达到五十比一的程度。德军和日军都坚信,这样的美国青年要进行现代战争未免过于软弱。

然而马歇尔却认为,如果向这些年轻人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穿上军装,他们就可能像猛虎一样地投入战斗。马歇尔元帅说:“所以,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订一项计划,要摄制一部我国历史上首创的系列片,以便用纪录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美国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14级机设(2)班

徐燚

美国,是美利坚合众国(旧称花旗国)的简称,它是北美的一个带有民主、分权、制衡为传统的联邦共和国。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飞地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另一块飞地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区。但由于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美国的成立最早追溯到1620年,在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104名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洲,建立起普利茅斯殖民地。他们经过两个月的航行,超过一半的人死于大海。登上陆地的人还要白手起家,开垦一方荒原之地。这或许就是美国人的基因所在。这种骨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二战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