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百岁人生读书笔记
百岁人生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岁人生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是伦敦商学院的教授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心理学家,所以本书也是从这两个大方向叙述的,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罗胖的20xx跨年演讲。
好了,进入正题。
自己会活到多少岁?
以前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别人问我对自己有什么规划的时候,我就会说。“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使劲干20年,积累够资金,50岁退休,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不工作。”
这是把自己的人生默认为三阶段人生,在我们的父辈,甚至周围的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是一生必然也是仅有的三个阶段,青年学习,中年工作,老年退休。只要过好这三个阶段,人生的任务基本上圆满完成。
按照书中的观点,1993年出生的我有50%的几率活到95岁,如果套用三阶段的人生模式,我发现我想要工作20年50岁退休的话,这难度基本上要逆天,除非我可以一不小心发财。
粗略的算一笔帐,退休后45年最基本的生活费50w,也就是工作时间每年要存2.5W,一个月存20xx元。还没考虑上健康营养交际的费用,加上这个每个月保底要存3000元,才能维持最基本的老年生活。回到工作的20年,自己的生活支出,房贷,交际费用,父母赡养费用,健康费用,子女赡养费用等,保守都在200W以上。
能维持自己工作期间的支出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在一个很平稳上升的工作岗位的话,谈何为自己退休生活存下一笔钱呢?更不用说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了,而这正是我向往的。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的国家在中国,一个家庭的经济联系是很紧密的,退休之后的生活的经济来源可以是子女,只需要平衡好工作这段时间的支出和收入就好了。可是认真的想一想,这样的老年生活主动权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怎样过上一个幸福的退休生活呢?而且又不像父母那一代,讲的是对子女无条件的奉献,我们这一代人更想要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
看来,三阶段人生也不在试用于自己人生规划了,要过上像书上的说的过上吉米的四阶段甚至简的五阶段生活,才可以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重新尝试着按着年龄这一条线去设想自己的生活,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20年,挣够了维持接下来25年生活的有形资产,我的子女开始上大学,经济开始独立,房贷也已经还完,经济压力一下子降下来了,手头上存有一些资金。
而这长达20年的工作已经耗光了我的活力资产,我的健康,我的朋友都所剩不多了,所以我决定辞去这长达20年的工作,重新把活力资产经营起来。
我开始运动、出去交际,出门旅游,同时也开始学习,以保证我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在这过程中,我重新结交了一些朋友,我的身体也慢慢健康起来了,也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帮助到一些的年轻人。
到我55岁的那一年,我的有形资产用的差不多了,我想要重新进入工作领域,一位我曾经帮助过的年轻人看到了我20年的工作经验,聘我到他公司做管理,薪水待遇还不错,我工作到70岁积累了足够接下来25年的费用,孙子孙女也出生了,开始真正的退休生活。
或者,在我55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公司,开始了更有挑战的生活,重新投入高强度的工作。
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来度过一生,至少不会太差。那么要过上这样的`长寿人生我需要怎么做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
1、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无形资产。
包括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成效并获得成功生产资产,如知识和关系;关乎精神和身体的健康与福祉的活力资产,如友谊和健康;有助于提高转型成功率和减少不确定性的转型资产,如接触不同网络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特别是健康,它是每个长寿人生最大的变数。
2、意识到自己有被这时代淘汰的风险。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代人跨不过去的坎,肯定会带来新的行业和就业形势,如何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文中给了两种方向,解决复杂问题相关的技能的方向,第二种方向与人际交往和情景适应有关。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人的温度感是机器学不来的,或许可以让自己更有温度。
3、金融知识和财务知识很重要。
要去学习一些理财相关的知识,给自己很可能到来的长寿人生做更加健全的财务规划,规避风险。
4、终生学习将成为常态。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增长自身的技能和观念,才能在这个光速发展的时代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把一些休闲时间腾出来,进行学习再创造。
5、建立多样的稳定关系。
首先是稳定的自我,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清楚,时代多变自己又易变,日常迷茫;在来是稳定的亲密关系,人的本性之一是需要被看见,亲密关系会让你的负能量更容易消化;稳定的小团体,多角度长期而稳定的交流可看到更多的东西。
第2篇:人生百岁
人生百岁
编者按:钟祥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现在全市健在的百岁老人有71位,这一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众多的百岁老人,是奇异的生活环境,还是独特的生活习俗?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2004年8月,钟祥电视台专门成立摄制组,对此进行了纪录拍摄,前后历时三个多月,行程千余公里,采访对象百余人,制作完成了纪录片《人生百岁》,以求揭示此中奥妙。片子做好后,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获2004年度湖北省广电学会一等奖。现将该片解说词刊登于此,以飨热爱家乡、关心关注这一现象的社会各界人士。
人生百岁
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是新生命诞生的第一声宣言,世界也因为鲜活的生命而变得更加美好。不论今后人生的路途有多么遥远或者坎坷,也不论从生到死的自然规律是多么的无奈和残酷,但健康与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真诚的愿望和美好的追求。本片将带您走进湖北省钟祥市,一睹中国著名长寿之乡的风貌和百岁老人们的风采。
闫纯乾老人是钟祥迄今年龄最大的男性公民,一根扁担伴着他走过一年又一年,人称105岁的他是“扁担寿星”。从小的时候为家里打柴挑担,到后来为地主帮工做活,直到今天,闲不住的老人仍然爱挑着扁担逛市场,一根扁担挑起了闫纯乾老人三个世纪的劳动人生。
【闫纯乾 同期声】穷汉的扁担钎担富汉的马,我是穷人出身,是劳动出身,(过去)帮别人做长活,做月活、站班、挑扁担出身,挑了一辈子。
闫纯乾老人16岁娶妻,妻子先后生育了4男4女8个孩子。因为家庭贫穷,7个孩子都在两三岁时夭亡,40岁的时候,老人才有了现在这个女儿闫化梅。
【闫纯乾同期声】您今年一百零几岁?105岁了,我是光绪时候的人,过去苦得很。现在身体没有什么毛病?没得什么毛病,我现在早晨起来不要让孩子们伺候,现在我用冷水洗脸,没的什么毛病,他们沾不得(冷水)还在吃丸药。
闫纯乾老人很健谈,也很幽默,性格随和开朗。闲下来的时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爱和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
八个、九个、二十个,出喔,有出喔。
闫纯乾老人虽然105岁了,但他身体健朗,一生没得什么大病。老人在70多岁时修飞机场,80多岁栽树上林场,90多岁在家打稻场,100多岁挑担赶市场。对老人而言,劳动就是长寿的秘诀。
【闫纯乾 同期声】听说您前几年还挑担子到集上卖过(菜),卖卖,就是这年把两年没卖。您过了一百岁还可以挑担子,挑了的,那有多少斤,挑五六十斤,到街上去卖。这儿到街上有好远呢?炮百把里路,上十里路。
现在,闫纯乾老人只剩上下两颗牙齿,但吃起饭菜来却很香甜,每餐还喝一杯白酒。老人一家四世同堂,女儿闫化梅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
【闫纯乾的女儿闫纯梅 同期声】老爹爹吃饭的时候,我说,你多吃一点。我说米饭是含糖的,菜是含维生素的,你多吃一点。但是他喝酒,喝杯把酒了,他只要有一丁点菜就可以了。他苦日子相当过得来。
【闫纯乾
同期声】吃碗把饭,还喝杯把酒,晚上喝杯把酒。七八钱,两把。(小时候)一点靠帮别人放牛做活生活。(小时候帮地主)挑鸦片烟,我说怕,没去。(地主)一烟袋砸的,血豁豁地流。那才八九岁。你不吃苦,别人都不相信你,不下力,别人也不相信你。心不忠,思想不好,看人家有往屋里拿不行的,人家瞧不起的,不挨人家的,就是这,不想发财,自自然然的才是自自然然来的。啊,不害病,这就是走大运。
【闫纯乾
同期声】我在冷水住了几十年,茶馆里打渔鼓筒子的,打三板鼓的,这些玩意,发茶在那儿说书给别人听的。那时候没的事蹲在门旮旯里听的,喜欢听书,喜欢听那些。学了一些道理,唉,忠啊、善呀。恶者出暴,忠善出孝,这都是好的。
【邻居 同期声】他的性格很活泼开朗。他一个人放牛的时候。在野外地还唱一下歌。
【唱戏 同期声】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李英同期声】我在非常小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个寿字,它是一个象形文字,是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白头发长胡子老人。寿字的写法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它写出来以后,都是一个人形,而且都是一个老人的形状,一直到现在就是简化了的寿字,仍然是一个老人的形象。
追求长寿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朴素愿望。亘古至今,从君王将相到街井市民,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家,长寿是中国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本奇妙的书。它在人们“福禄寿喜财”的祝福声中走过春夏秋冬,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向往。
汉江是连接长江与黄河的纽带,它融合了北方龙文化与南方凤文化,铸就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座落在汉江河畔的钟祥市民风淳朴,人文浓厚,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现在百岁以上老人71位。尤以女性寿星居多,在汉江的另一条支流俐河岸边就生活着一个“大脚”女寿星。
老人叫李凤生,出生于1901年8月26日,祖籍河南省新野县,今年104岁。从18岁驾船到1958年上岸落户湖北钟祥,老人在船上漂泊了39个春秋。老人说,没有裹小脚是因为家里世代驾船为生,手大脚大才好驾船走南闯北。
【李凤声 同期声】九岁爹就死了,妈帮别人放羊子 放羊子为生,你看困难不困难。还不是都吃糠咽菜,少酌油盐,那怎么搞呢。挣不来吗?那吃得啥不能说。和现在根本就没法比了。那没法比了,比上天到地,那根本就不能比了。
小虎,来,给你爸爸打电话来,喔,对,对,好好好好。
李凤生老人的孙媳妇叫陈祖兰,今年53岁。她上有75岁的婆母和104岁的奶奶,下有两个刚满周岁的孙子。五代同堂八口人,麻利泼辣的陈祖兰用心地照顾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陈祖兰同期声】今天中午,炒的瘦肉掺辣椒,肥肉掺葫芦炒的。她最喜欢吃肥肉,最喜欢吃葫芦,她蛮喜欢吃这两样菜。特别是肥肉炒葫芦,她最喜欢吃。剩下的炒了几个小菜,小菜无所谓,她喜欢吃葫芦掺肥肉炒的。
【陈祖兰 同期声】我们隔三岔五地给老婆婆改善生活,蒸肉,她喜欢吃蒸肉,可以吃七八块,最多的。早晨下面条,可以吃一碗还添一碗,她一般面食吃得多。像饺子,她可以吃两碗。她一天吃三餐。有时候饿了,她还吃快餐面,食欲特别好。
吃饭的时候,是这个大家庭最热闹的时光。陈祖兰也总是先把老人们照顾的妥妥贴贴,再一口一口地喂小孙子吃饭。尊老爱幼的传统就这样无声地传递着。
【陈祖兰 同期声】光我们这屋里,在一起生活的就有八个人。这是我孙子、儿子、媳妇、我,他爸爸一个,老妈、老婆婆有八个人。
关系可以,还跟她开玩笑,她都不生气。像她那天说,她要扇电扇,我说,好冷的天气你还扇电扇,我们都要盖被子,你还扇电扇。她说,我也不用你好大一点电,我用一点电,她说的话多过瘾的。
她说只用一点电,我说用电是一点两点呀。那天晚上一下停了电,她说,哪个把我的电摘了跑了,哪个把我的电摘了跑了。她说话多过瘾的,多好。
【陈祖兰 同期声】好呀。孙姑娘、重孙、孙姑娘、孙儿子、孙媳妇,完全对我好。都是吃一碗端一碗,要个啥给个啥,好的很呀。政府照顾的好,晚辈孙儿子们,孙媳妇们要啥给啥。有人啦,在世上混,活了一辈又一辈,总是往上熬着就是好的吗,往下都是不好的,总是越熬越好。
(片名:人生百岁)
汉江是钟祥人民的母亲河。绵延千里的汉江水静静地流淌在钟祥44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钟祥人。如今,在汉江钟祥段的上游,就有一个生活在长寿镇长寿村的长寿老人陶大英。
陶大英老人出生于1897年9月,今年整整107岁,经历了三个世纪风风雨雨的陶大英老人是钟祥目前年龄最大的老寿星。老人16岁结婚,先后生育了10个孩子,但只有最小的孩子曾宪品幸存下来。
【陶大英 同期声】做啥事呀,早晨起来扫一下地,轻松活呀,摘一点菜。过去,过去那过的什么日子呀,种田、讨米、要饭,都搞过。年龄最大的老寿星出生于长寿镇并非偶然。长寿镇的另一个名字“长寿店子”一直沿用到今天。尽管其地名的由来已无据可查,但不论是过去的“长寿店子”还是现在的长寿镇,这里都以长寿老人多而闻名,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陶大英的儿子曾宪品同期声】作为我母亲来讲,她是一个不简单的母亲。我父亲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就按这个年龄推理过来的,我是1940年生的,我父亲就是那一年死的,刚好我母亲就是40岁的时候。我只记得她是四十岁,她守寡一直到我现在六十五,在六十六岁里了。按这样推理下来确定她的年龄的。她就是你一个儿子。她就我一个儿子,她生了十个,过去医药不发达,生一个死一个。她平时生活上有那些习惯?她平时生活不挑食,就是饮一点酒。每餐都喝点酒,喝一点酒,在一两左右的样子。这个饭量大不大? 饭量一般在一两左右,就可以了,吃一点菜,喜欢吃荤的还是素的。素的,大部分都是素的。不吃肉?吃一点,吃一部分,生活有规律 ?很有规律。
钟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同时享有“中原磷都”的美誉。钟祥有着悠久的长寿历史,其长寿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70年,从那时起钟祥就被称作“长寿县”。
【钟祥市作协主席冯道信 同期声】钟祥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长寿县。它启名于刘宋泰始六年,也就是公元470年。到公元551年的时候,也叫长寿县,就是前后两个长字不一样。公元551年的时候,西魏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出现了魏碑体,所以人们自然地把草头去了,就成了长寿县。长寿县从公元470年,一直到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的时候,长寿县改为钟祥县 其间的历史是1061年。
在钟祥市,源远流长的长寿历史积淀下丰富多彩的长寿文化。如今在钟祥,不仅有长寿镇、长寿村、长寿河,而且传承下九华寨、胡子岩、龟鹤池等许多与长寿有关的传说和地名。
在汉江钟祥段的下游,有一个村子干脆就叫做“百岁村”。百岁村里有一座百岁桥,从这座桥上就走出了一位百岁老人。
张菊香老人出生于1901年,今年103岁。16岁结婚时,从娘家百岁村嫁到2公里外的春光村。张菊香老人生育了6女4男10个孩子,最后仅存活了一个女儿,老人现在和69岁的女儿李清玉生活在一起。
【张菊香的女儿李清玉 同期声】她生活上有哪些习惯 ?生活,习惯得很,自然得很。不挑剔,不择什么,什么都吃,荤的素的都能吃? 嗯。饭量大不大?
这年把的饭量,一餐碗把多东西,还可以。没得什么大病? 身体还可以,她没什么病,什么病都没的。平时到医院检查过没有? 没有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害什么病呢。她从来不害病,没有什么毛病,什么毛病都没有。
母女俩以经营这家小卖店为生,由于地处村旁,车来人往生意也不错。女儿出门进货,103岁的张菊香老人站起柜台来一点也不含糊。
这好多钱一袋? 这卖三块。这矿泉水呢? 这一块。这个快餐面卖多少钱一袋?
五角。这个威化饼呢 ?这一块。这个小朋友吃的糖呢?这个糖角把两角钱一颗,一角钱两颗。这罐头好多钱一瓶 ?罐头一块。【压混】对记者的提问,老人对答如流。小店里近百种商品的价格,张菊香也都心中有数。
【张菊香的女儿李清玉 同期声】这里商品的价格她心中都有数?都知道。有没有出错呢 ?没得错的。
【邻居 同期声】你们平时都在这个小店里买东西? 嗯,嗯,大人小孩都在这里买。老太婆算帐有没有出过错?错过的是很稀少,很稀少的,95%都是不会错的。老太婆记忆特别好?嗯,嗯,103岁。
【张菊香 同期声】现在生活和过去比呢 ?过去的生活没的萝卜,白菜不烧火。餐餐的菜是说不得的。吃不到肉?不做事是吃不到的。
过去的生活叫什么生活呢。您现在日子过的好呀?这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天天像过年。
钟祥不仅拥有丰富的长寿地名和百岁文化,而且在钟祥博物馆内,至今还珍藏着一幅100多年前钟祥人创作的“百寿印谱”。
【钟祥博物馆馆长周代玮同期声】此类的藏品我们博物馆里存了有两套。一套的名称就是这一幅叫做“花甲重周”所谓花甲重周,花甲年就是六十一花甲,重周呢,就是一百二十寿。一百二十寿当然就是高寿了。另外一幅叫做“百寿全图”。作品的取材主要取材于诗词典籍,包涵有寿字的美言锦句。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印章的手法,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的。应该说还是一种书画作品。但是一看呢,是印的表现形式。这种反映寿字的表现方法,就我知道的吧,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说它是孤品,现在不敢说,但是肯定是极为罕见的。
钟祥现在有71位百岁老人,其中68位居住在农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大自然的灵气和劳动者的秉性成就了生命的延续,这些老人们尽管其人生阅历各有千秋,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勤劳朴实、心态平和、家庭和睦是这些长寿老人们的共同特点。在钟祥市,尊老、爱老、敬老的好传统代代相传。
【钟祥市领导看望慰问百岁老人】代表市委政府专门来看望百岁老人。
给您送的慰问金,专门来看您的。再另外呢。政府对百岁老人每个月还发一百块钱。一起都在啊。敬个礼。讲辈分,您是我们的老祖宗,今天拜祖宗来了。还是两颗牙齿?天一颗地一颗,您是我们钟祥的骄傲。上了这么有名的杂志这本杂志送给您,您把它留好。政府对百岁老人蛮关心 ,本身百岁老人就是我们钟祥的国宝你屋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是贡献。钟祥是长寿之乡。你这个家庭 以后还要奖,还要奖励家庭。老人活了这么大岁数,与你们照顾有关。200岁,活到200岁呀,您这个身体完全可以活到200岁。
钟祥的长寿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书记刘宗发和他的长寿课题小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刘宗发 同期声】我们研究人的长寿问题,主要是以钟祥市作为个案来研究。因为钟祥是全国的第二大长寿县 也是我们湖北省的第一长寿县。我们想通过钟祥这个个案的研究,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初步考虑,对钟祥的研究,我们想形成三个成果。第一个成果就是要文摘报
。送给省委政府领导,引起省委政府领导的重视。第二个成果是想撰写一个研究报告,形成一个研究报告。第三成果我们还想编一本书。钟祥的长寿,把它的主要特点、主要的经验、主要的因素、主要的走向,我们想编一本书。
钟祥的长寿与其独特的饮食习惯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对钟祥生产的长寿米、长寿豆以及土壤、水质矿石化验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这些送检物品均含有多种对人体特殊滋补元素,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为了让老人们安享晚年,钟祥市政府对百岁老人们开展了每月补贴100元钱,每年一次体检,每人赠送一台彩电等尊老敬老“五个一”活动。
如今在钟祥市,不仅开发了长寿旅游专线,而且推出了“长寿”系列品牌,钟祥市长寿镇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钟祥市长寿镇干部严丰慧 同期声】长寿镇属于丘陵地区,山清水秀,生活环境比较好。这边有长寿河,还有黄坡水库,水资源都是特纯净的。
人文环境也挺好的,长寿对于我们长寿镇来讲,长寿是一个品牌。比如说长寿米呀、长寿果呀、还有长寿温泉,但是长寿老人是我们长寿镇的镇宝。
钟祥不仅长寿老人众多,而且非常健康,平均寿命高于全国4.88岁。现在,钟祥市90岁以上的老人过千人,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万人。长寿之星光耀三楚,帝王之乡钟聚祥瑞。
字幕:2004年3月20日,钟祥市合兴村邓桂芝老人百岁寿辰,附近的1000多名乡亲冒雨赶来为老人祝寿。今天是农历的“春分”。进入春分时节,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的开始„„
第3篇:《百岁人生》读后感
《百岁人生》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岁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活一百岁?为什么要考虑这件事?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越长寿是人类的趋势。现在在广州八九十岁还依然独立生活的老人很多,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像刚退休一样健朗。
长寿是享受还是诅咒?
对于有经济条件和良好身体状况的人无疑长寿是一种享受。事实上也是经济状况好的人更容易健康的活的更久,想到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对于老年经济困顿,没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不足以维持生计的老年人来说,活的越久越痛苦,很可能会为后辈们添负担,而不能享受长寿。这样的长寿无异于诅咒。
万一我们长寿,需要做好
第4篇:美文欣赏:百岁人生
美文欣赏:百岁人生
83岁“换笔”用电脑,98岁倡导“基础华文”运动,100岁、101岁、102岁均有著作出版。102岁以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这就是已经103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世上百岁人不多,联合国统计的数字为:不足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二。复旦老教授,超过100岁的`有9个,但都不大能动了。唯有周有光,生活还能自理,还在工作。他幽默地说:“上帝把我忘记了!”
何以如此?周有光说:要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你不要着急,不要失望,遇到任何坏事情,你要稳定,要安定,同时要保留积极的思想,不要消极。原来是好在心态。
他平淡,淡雅如菊。住的房间狭小,年久失修,透风漏雨。他在《新陋室铭》里说:“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
第5篇:人生百岁不是梦散文
人生百岁不是梦散文
大别山南麓罗田是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养生好地方,吃的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喝的是生态山泉水,吸的是新鲜空气。于是山里有许多长寿老人,在人口普查后,统计部门公布了罗田有六位年过百岁的寿星的消息。国庆节这天,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樊月娥将军寨下度百年,长新牙发变黑尚能绣花》的报道,于是萌生了去骆驼坳镇将军寨下采访寿星樊月娥老婆婆的念头。
将军寨,位于罗田境内西南部,属骆驼坳镇管辖,传说古代有位名叫杨四将军的曾带军在这座山上安营扎寨,便有了这个名称。这儿山高清静,空气新鲜,到处是高峰耸立,流水潺潺,草碧花香,景色迷人。我们跟着镇民政干部老卢,来到了郭河村六组樊月娥家中。樊老太太的三儿子郭志忠热情迎接我们,喝茶坐定后,我们急于要见到百岁寿星,郭志忠说,“母亲今早饭后到对面垸里去玩,我已叫孙
第6篇:百岁人生读后感(通用23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经验的总结和萃取,是认识和思考的延伸。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书籍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其他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附上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百岁人生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是家人送给我的,读后感就是一个字“钱”,我这人比较直白,说到底就是你是否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否能适应新的发展,老龄社会将是常态,国家能管的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剩下的就靠自己早规划早行动,把钱挣到还要理好才行。
再联系看完的三本简史,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觉得自己年轻时的狂妄实在是太幼稚,这等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今天我也不多说了,上点干活,2套表格,相信对大家有点帮助。
一套是我家用的财务报表,另一套是把手头的保险手册制作成文件,这两份表格的功能不同,家庭财务报表主要是日常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钱到底花
第7篇:百岁人生读后感(实用17篇)
读后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愉悦,更是思考和启迪。如何在读后感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下面是一些读书心得的范例,希望能给正在写作的你一些启示和指引。
百岁人生读后感篇一
读完此书,我的观念虽没有得到太大的推翻,但是也遭到了其中观念的局部影响。至少我觉得我要追逐更具冒险性的人生,即便不活到一百岁,我们也应该英勇地突破三阶段式的人生。三阶段人生的存续可能有数百年以至数千年有其合理之处,它背后蕴藏的逻辑实践上是中规中矩,尽可能地躲避风险,以及先苦后甜的思想。但这其实关于我们当下曾经不再适用了,中规中矩会疾速地被这个时期淘汰,只要不时坚持学习的才能才干够成为常青树,高科技的社会更是高风险,风险曾经避无可避,倒不如迎难而上。把幸福寄予于简直看不见的以后和暮年来得太过于虚无缥缈,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每一
第8篇:百岁人生读后感(热门14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者文章后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总结。写读后感时可以加入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但应注意避免主观随意和不合理的评价。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读后感,每篇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体会。
百岁人生读后感篇一
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活一百岁?为什么要考虑这件事?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越长寿是人类的趋势。现在在广州八九十岁还依然独立生活的老人很多,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像刚退休一样健朗。
长寿是享受还是诅咒?
对于有经济条件和良好身体状况的人无疑长寿是一种享受。事实上也是经济状况好的人更容易健康的活的更久,想到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对于老年经济困顿,没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不足以维持生计的老年人来说,活的越久越痛苦,很可能会为后辈们添负担,而不能享受长寿。这样的长寿无异于诅咒。
万一我们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