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随着“碎片化”一词的横空出世,很多浪费时间的无用功都被套上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呢。于是接着理所当然地低头翻阅手机的推送消息,一条接一条迅速地翻过去。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览碎片化信息,产生了思维被充盈的错觉,放下手机后什么都不记得了。
于是在夜晚仔仔细细回顾了一遍自己一天做的事,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时间就像是被偷走了一样。那么,是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是手机吗?是没有营养而不富逻辑的碎片化信息。当我的眼球对着一条条以标题夺目的推送,当我的大脑被这些消息接踵而至地光顾,当我自以为自己接受了很多信息的同时,我没有进行过任何深入的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浪费时间。有人便轻笑一声:“我们总要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适应碎片化的时代。”
究竟是我们适应生活,还是生活顺应了我们?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抱怨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旅行,只能在家看看朋友圈大肆转发的某地区的风景美图,就仿佛自己去过了那里一样;另有一篇文章,作者发觉自己没有整块的.时间去阅读大段的文字,而碎片化的阅读浅显易读、是被自己所接受的。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是吗?没有了需要推敲、需要斟酌、需要慢慢品味的语句,没有了深度的文字就像是赤身裸体了似的,一眼被看光的同时也只是浮在表面,仅此而已。
这些写手所抱怨的“没有时间”看上去致命极了。那么,是谁偷走了他们的时间?
足不出户地品读世界,在世界的这一头不断地发表赞叹去羡慕另一头,信息的广泛传播除了带来仿佛开阔的眼界以外,还带来了只够被眼睛捕捉的共鸣。浮于面上,于是不再深入思考与体会。最终留不下深刻印象,因而在当日小结时,发现自己仿佛做了很多,却没有一件事是说得清道得明的。
再者,关于阅读与旅行——这让我想起了曾读过的余秋雨先生写过的文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为什么碎片化的信息大都只能被走马观花,就是因为缺乏了品味与体会。它所传播的新闻不具备丰富的营养,倘若我阅读了这些推送,当我沉浸于仿佛收获了新知识的喜悦的同时,时间便悄悄从我的指缝溜走了。
那么这时候是否该问一句:是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第2篇:谁偷走了睡眠时间
谁偷走了睡眠时间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响,A国W城的警察局接到了市民小陈的报案:有人偷走了他的睡眠时间。
小D探长立刻根据小陈提供的线索进行地毯式搜查,终于逮捕了三名犯罪嫌疑人。次日,小D 探长分别在审讯室提审了这几位嫌疑人。
一号嫌疑人——培训班先生
科学家提出,小学生每天至少得睡十个小时的觉。而市民小陈平均每天少睡了两个多小时。你到处开培训班,让大家纷纷报名,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小D探长义正言辞地说,“据说,这位小陈先生每天放学做完作业,晚饭后还要去打乒乓球。到了周末就更忙了,什么国画班,声乐班,英语,素描……真是马不停蹄,一点空余的时间都没有,难怪睡眠时间不够了呢!你老实说,这一切是不是你搞的鬼?”
培训班先生听了,焦急地大喊:“冤枉啊!冤枉啊!探长,真的不是我干的呀!我只是开培训班,又没有逼着他们报名,是他们自己主动报的名呀!再说了,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地抢着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好让孩子变得更加出类拔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嘛!所以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啊!而且据我所知,这位小陈所报的培训班都是他自己强烈要求的,也不是他们家长强迫他的呀。”看着一脸无辜的培训班先生,小D探长相信了他的解释。好吧,既然不是培训班先生惹的祸,那会不会与嘈杂的环境有关呢?
二号嫌疑人——环境小姐
小D探长一脸严肃地指着环境小姐说:“如今的社会,耳边时常响着杂乱的车鸣声与发动机声;一睁眼,又是满眼的五彩灯光。面对着这样的场景,许多人都难以入睡。请你按事实说话,是不是你偷走了市民小陈的睡眠时间?”环境小姐满脸无奈地说:“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探长先生,马路上的车子白天是很多,但到了晚上,车流量可是明显减少的呀,不信,探长你自己去看看,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马路上的汽车是少之又少啊!灯光也只有照明的路灯而已,一些商场、大厦的霓虹灯散发车的光线都是很温和的,根本不可能影响人们的睡眠,更何况,现在家家户户不都有窗帘的嘛!真的不是我干的!”不是环境小姐闯的祸,难道是遗传基因在作祟?
三号嫌疑人——基因大伯
小D探长根据多方打探、询问,发现报案人小陈的母亲睡眠质量差到了极点:不是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就是早上天不亮就醒了;有时即使晚上睡着了觉,半夜里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醒来。如今他母亲已经被折磨得有点神经衰弱了,不得已才去看了医生。现在又是吃中药,又是打针灸,总算有所好转了。小陈的睡眠不足,难道是基因在作怪?小D探长一边敲着桌子,一边提高了音量盘问道:“请你实话实说,基因大伯,是不是你偷走了小陈的睡眠时间?”基因大伯摆出一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样子:“喂!你们真是找错人了!据我所知,市民小陈的睡眠质量非常好,这与他母亲可是大相径庭啊!不信,探长先生可以去问小陈本人。”看着基因大伯说话一副不容质疑的样,小D探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究竟是谁偷走了小陈的睡眠时间呢?
第3篇:谁偷走了我的时间读后感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读后感
读完了《谁偷走了我的时间》这篇文章,我有了很多感想,也有了很多问题。比如:于小鱼老师为什么能飞?
他为什么能让纸做的东西都变成真的?郭果犯了错,于小鱼老师为什么还不说他?同学们怎么都变成了小老头和小老太太……不过,读完这本书,问题都解开了。如果你还不知道故事里人物的性格,就听我给你说!
郭果:在班里是出了名的.大话大王,不说话就难受,不捣蛋就全身发痒,但对朋友忠心。
于小鱼老师:拐弯小学新来的老师,背后有很多密密。
艾可儿:爱管闲事,爱打小报告,爱臭美,很善良。
朱小么:干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爱炫耀,胆小。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直以来,郭果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很多烦恼。他的外号就像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比如:郭皮、郭冻、郭核、郭〔果〕子狸……后来,果子狸还和一种可怕的疾病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