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0 07:1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

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望江道中陆游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1)“起随乌鹊初翻后”化用了前人诗句,请指出其篇名,并说说其作用。(4 分)

答:

(2)从全诗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4 分)

答:

试题答案:

14. (8 分)(1)《短歌行》。(2 分)写出了作者路途的.艰辛,(1 分)透露出无所依托的处境。(1 分)(2)忧愤(彷徨)———孤寂———悲凉———平静。(一点1 分)

第2篇:望江南江南岸鉴赏试题及答案

望江南江南岸鉴赏试题及答案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10、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解析:选CD C项,“全部实写”有误。前两句议论不是写实,最后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D项,“愤世嫉俗”于文无据,词中词人只是就眼前之景感慨世事之变,谈不上“愤世嫉俗”。

10、答案:因为云树半阴半晴,船来船往,潮涨潮落,太阳西沉,令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世变迁,心生聚散离合之感。而远眺山下,见烟雾细雨中渔市、酒家渺茫遥远,又徒添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故言“行客莫登临”。

第3篇:望江道中古诗阅读答案

望江道中古诗阅读答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江道中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江道中

陆游

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1)“起随乌鹊初翻后”化用了前人诗句,请指出其篇名,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

(2)从全诗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4分)

答案:

(1)《短歌行》。(2分)写出了作者路途的艰辛,(1分)透露出无所依托的处境。(1分)

(2)忧愤(彷徨)———孤寂———悲凉———平静。(一点1分)

如何学好高中阅读理解

1.了解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苏秀道中阅读答案及鉴赏

苏秀道中阅读答案及鉴赏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②,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③,且喜溪流岸岸深④。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⑤。

无田似我有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⑥。

【注释】

①苏秀道中:指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市)的路上。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家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这首诗可能作于浙西任上。②霖:一连数日的大雨。③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④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⑤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⑥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参考译文】

一夜之间,似火骄阳转化为期盼已久的甘霖。夜间梦醒,感到一股凉冷之意,这才发现雨已经下了多时。我不为大雨浇漏了屋顶、滴湿了床铺而发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江道中鉴赏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