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9 07:13: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生答)

师:说的真棒。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一起读一读,多响亮啊,多有精神啊!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提问:瞧,这是谁的路线?(生答)为什么?(生答)为什么不是小灰猫的?(生答)两点间这一段直的线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课件出示线段)它和小黄猫的路线一样是?(板书:直直的)它两边还有?(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端点。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2个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开始吧!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请同学们拿出用具,同桌合作,试试看!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找两个小组来汇报作比较)

师:(竖着摆、斜着摆)那么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摆。(“v”字型)

师:哎,他们摆了几条线段?这两条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评价:你们真有创意,了不起!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课件出示)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评价:你们真的好眼力!

6、合作探讨:我们身边的线段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找找,说说吧!

师评价:小朋友们,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线段,真棒!

7、欣赏生活中线段:(课件出示)

师:在我们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瞧,芭比公主漂亮的小木屋就是由许多条线段组成的,这条红色的线段就是其中的一条;电视显示屏上也有许多条线段,这就是其中的一条;咱们吃饭的桌椅上也有许多条线段呢!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上也有线段呢!它在这儿;这是一扇漂亮的门,你看到门框上的这条线段吗?最后再来看看椅子的漂亮座垫,它上面也有线段呢!

小结:这些图片多美啊!我们的祖国也很美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8、欣赏音乐:(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三、画线段

1、画线段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哎呀,你画得也不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4、谢谢这两位小老师,我们知道了画线段时的注意点。那么你能画出两条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吗?谁来展示一下。

5、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生答)(出黑板报,我们用线弹出又长又直的线段)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线段了,也会画线段了,可线段在和我们捉迷藏呢?看:

1、数一数

课件出示一条红领巾,提问:这是什么?红领巾的表面像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谁来指指?

课件出示国旗,提问:这是?国旗的表面像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你知道长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课件依次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叫?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呢?请你们拿出图形小组合作数一数吧。

那么,现在老师想画一个十边形,要画几条线段呢?

师评价:你们真爱动脑筋。

2、画一画

小朋友,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目:(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和5

五、思考题

课件:数学博士也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图1:提问:你能数数下面这幅图中有几条线段吗?

出示图2:这幅图上有几条线段,你知道吗?

六、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姜堰市实验小学钱忠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活朋友,拿出信封打开看看(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3、认识线段的图形。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端点)4、小结线段的特征。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二、巩固线段的特征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

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2、找身边的线段。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上来指一指。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3、折线段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请同桌学生每人随意折一条线段,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4、数线段。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 

集体核对。提问:你能来指一指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吗?(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

5、学生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根据课堂也可这样: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工具画一条线段?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你们又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6、连结两点画线段。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集体核对。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判断线段的长短。(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三、小结学习收获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激发兴趣 1、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2、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这样三条路,(出示路线图)

1

2

3

你认为小兔们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是的,其实在这两点间,大家选择的是一条线段,它就是通往小猴家最短的路线。小白兔高高兴兴地去小猴家做客啦。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3、激励探索: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3篇:认识多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想想做做”的第1~5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行摆、剪、折等实践操作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

1.理解边的概念。

2.在折、拼、剪、摆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根彩带、若干根小棒

学具准备:10根小棒、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就让“魔幻仙子”带我们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认识符号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

内容 认识=、>、< 设计日期 9.12

设计者 胡为梅 年级 一年级 第4课时/总8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学会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喜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

准备 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

瞧,有那些小动物组队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对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能力目标: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新知学习。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认识>、<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9-60。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1、弯曲的线

2、每个学生两张白纸。

3、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曲直对比

美丽的城堡里住了一位小公主,公主给咱们班每位同学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答对问题才可)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揭示礼物(毛线)。

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应用面积公式和换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数感。

教、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纸片若干。挂图或投影。米尺一把。

课前体验:围一围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顷。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唤醒: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具体的大小。

(橡皮1个面的面积、课桌面、教室地面面积)

2、贴图:知道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课展开:

1、读收集的信息:

篮球场的面积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