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
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玛雅文明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2、阿斯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
3、印加文明
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第2篇: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一、二里头考古发现
1、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考古发掘引人注目,时间上和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
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2、考古发掘
(1)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2)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质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
(3)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
3、意义: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二、二重证据法
1、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2、实践:文献《礼记·礼运》与考古发掘成果——二里头遗址相互印证展现夏朝国家的产生
三、青铜时代
1、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2、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表明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
趋成熟,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3、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真实记载了
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四、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2、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五、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1、主要内容
(1)经济变革:是最深刻的变革,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
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2)政治变革:由列国纷争到各国进行内政改革以富国强兵,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3)文化变革:百家争鸣,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2、影响: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趋势
六、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思考方
向不同,提出了关于治理社会、安定人心不同的方案。大国兼并政治催生的“天下定于一”局面,以及列国纵横捭阖的纷争,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
2、诸子百家
(1)儒家
①孔子,创始人。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
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
②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③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2)法家:韩非、李斯,正面肯定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
(3)道家:老子,对现世政治持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
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和对财富权力的追逐,具有对事物恒变、矛盾对立的转化的朴素的的辩证法思想
3、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4、影响: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
术奇葩
七、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1、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2、内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县的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命
3.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建造驰道和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
(3)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侵扰
(4)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
(5)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4、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八、秦短命而亡的原因
1、滥用民力
2、赋税繁重,横征暴敛
3、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4、一味重功利、恃酷法,不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5、统治者集团内部斗争
九、汉承秦制
1、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汉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
郡县制)。但是,刘邦借鉴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分封同姓诸侯,形成郡
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吴楚七国之乱”
十、文景之治的内容
1、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下诏减免田租
2、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严刑苛法
3、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十一、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的主要措施
1、实行内外朝制: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
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2、创设刺使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利,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手段:设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建太学,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
配有经师授学
2、实质:儒表法里
3、影响
(1)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2)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3)为儒学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
十三、“柔道”政策和作用
1、政策
(1)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成为官宦世家
(2)经济:建立自给自足的大庄园,驱使大量依附农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
(3)军事:拥有“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
(4)文化:具有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把持地方舆论
2、作用
(1)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光武中兴”
(2)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十四、三国鼎立
1、北方人口南移,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2、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
(1)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发展农业
(2)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
(3)开发少数民族聚集的南中八郡
3、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
(1)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等都有明显发展
(2)滨海枕江、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使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十五、孝文帝改革
1、背景: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频繁的接触和交
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内容
(1)政治
①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②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③全面推行汉化,迁都洛阳
4改定官制和律令 ○
(2)经济:推行“均田制”,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文化: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4)风俗习惯:改语言、服饰、姓氏,促进通婚
3、影响: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十六、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1、三省六部制
(1)创始:初创于隋文帝时,唐朝时继承和发展
(2)内容
①中书省草诏
②门下省审核
③尚书省执行
(3)影响:是皇权逐渐加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
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2、政事堂
1、设立: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
2、作用: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的形式颁布执行
十七、科举制
1、内容: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
2、作用
(1)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
生了深远影响
(2)通过科举制,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3)地方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八、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
2、广招贤才,知人善用
3、居安思危,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既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又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代表:将文成公主嫁给土蕃君主松赞干布)
第3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历史 12 2.7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社会的发展;海地的独立、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葡属巴西的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概括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2)分析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殖民统治迟滞了拉丁美洲社会进步,违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殖民枷锁被打破,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体现着时代的进步,落后的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的制度所替代。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过程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曲折性。
2.难点分析: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的探讨和理解是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双重特点,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完成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