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纵横赋散文
纵横赋散文
纵横,在大者,可经天纬地;在中者,可平国定乱;在小者,可立言正身。
此三者实无高下分别,倘能融于一心之间,笔锋微吐,即是传世雄文。
有道者,只笔尖点墨,即可于方寸间纵横捭阖,左右天下;无道者,执万里江山,亦常在俗务中作茧自缚,不能自拔。
是故,不论居庙堂之高,亦或处江湖之远,胸中常存浩然正气,目澈神州,视通万里,皆可当此纵横一词。
吾辈生于世间,虽然身世地位千差万别,不由自主;但胸怀气度,眼光境界,却可培养,
若不妄自菲薄,固步自封,常度养性情于内,开通心意于外,每以诚意待人,真心处事,则久而久之,发言吐句必成珠玉,行文落笔自有芳华,其道渐成。
何必慨叹身居低位,何必抱怨无法施展?
点滴清泉,亦映寰宇,一江浊水,难照青山!
内成圣者,外自为王,此天道也!
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无不是可用心处,
常存此意,日以行之,则虽陋室蔽衣,单人只笔,亦可纵横无敌矣,
即便身将腐朽,亦有意气长存,
这永生一书,
便不算白白看过,
这纵横书网,
便不算白白来过。
第2篇:归谬法纵横散文
归谬法纵横散文
传说旧时有一位爱刁难人的财主,一天拿着一只空酒瓶让他的长工去买酒,但不提给钱。长工问:“没钱怎么能买到酒?”财主说:“花钱买酒谁都会,没钱买酒那才算是真本事。”长工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把酒瓶递给财主道::“酒买来了,请喝吧。”财主一看瓶子中空空如也,便问:“一滴酒也没有,叫我喝什么?”长工不紧不慢地说,“没酒能喝才算真本事,有酒喝酒谁不会?”主人遂无言。
故事中的长工十分聪明机灵,他不采取自投反抗的办法,而是顺其自然,无钱照常去买酒,过后再以牙还牙,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进行驳难。长工与财主的话其结构基本相同,道理显然也一样荒谬。但长工的回答是把财主的话稍加变化后道出的,很是巧妙。首先是变陈述为反问:即“有钱买酒谁都会”为表肯定的陈述句,“有酒喝酒谁不会”为运用否定形式表肯定内容的反问句,结构相似但语调变了,反问有力,不容置疑。其次是变先果后因为先因后果:“没钱买酒才算真本事”是财主先说出的,明显是在强词夺理刁难人;“没酒能喝才算真本事”是长工后来说出的,是顺着财主的理,来个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再得出果为自己辩解。这,既体现了“二难推理”,也体现了“归谬法”的运用。
归谬法,也称“引申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地方。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错误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论断之荒谬,不能成立。
《韩非子·难一》中援引的“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楚人为了招徕生意,宣扬他的盾“物莫能陷”,又宣扬他的矛“于物无不陷”。当有人质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他无言以对了。从整体看,质问者用了二难推理,而就其一个单项看,则是运用了归谬法。因为那位艺人的“物莫能陷”的盾是经不起“于物无不陷”的矛的;反过来,“于物无不陷”的矛也戳不穿“物莫能陷”的盾。从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不同论断推导下去,都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请看《孟子 离娄章句上》: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髡是位滑稽善辩的人,他曾先后在齐威王、宣王朝内为官。他为了否定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的主张,就运用了归谬法。孟老夫子既然主张男女授受不亲才合乎礼制,那么自己的嫂子要是掉进了河里,是否要拉她一把呢?如果用手一拉,就有了皮肉接触,也就违反了他的教义。淳氏这一质问,由“男女授受不亲”的论断就导出了“见死不救”的非仁道的结论,而“仁”,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就与儒家的中心思想相违悖,更证明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论断是荒谬。当然,孟子的一番解释也算是十分高明的。
现代,鲁迅先生杂文多用于归谬法。他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先引用孔子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然后反问:“把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不知是否包括了他的母亲。”这对轻视妇女的封建法统思想,是多么强烈的讽刺!
加拿大外交官切斯特·朗宁的父母为美籍传教士,他于1893年出生于中国湖北襄樊,被中国奶妈的乳汁养大。他在30岁时参加省议会竞选,对手指责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人的血统。”朗宁对胡说者进行了有力的还击,他的得力武器就是归谬法。他回击对方说:“据权威人士披露,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切斯特·朗宁终于在竞选中获胜。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赫尔岑有一次参加朋友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让他非疾首蹙额,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这时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归谬法的运用在古往今来人们的日常社会交际中留下诸多传说,在文学作品中同样较为习见。这一手法主要用于议论文章中,特别适用于驳论。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第3篇:赋情书散文
赋情书散文
1、初心是一条船
当她偷偷触摸口袋里的手机似乎到了一千零一次的时候,他的电话来了。在这仍有细寒的冬末时候,春暖便这般轻巧的早来了,手间耳边的热煦。
几千零几次的拂过手机,却是,她早已关机很久。季候是不由人的,纵使那时他的一句话凉了耳悬的红润,心上以为春暖一瞬间便跳离得拉不回来的远,可现下,这春分明明的如厨娘一样嚷着花草的入灶成餐。
那天他最后一句轻语,却如砣:找个好人,嫁了吧。窗外已有桃开了,多想回到那个最初与他相见的时候,小小桃花髻,轻浅桃花衫,脸儿是初结的青桃,矮小得触不到最底的桃开枝。如今才知,那时他的白衣暖笑,早已将她植成了一株只为一春而开的桃,可惜多少年后,他仍不知晓。
而今,他已然抵岸,她却仍在弱水里载浮着初心这一篷陋船,满舱仍是轻桃难谢。桃粉终究嫁春风,无言问他,如何做得到别季
第4篇:微山湖赋散文
微山湖赋散文
微湖不微,汹涌澎湃无际之碧浪;微湖博大,起伏环绕数十百之岳峰。苏鲁牵挽,豫皖联袂,尽显大家神采;水运京杭,脉通淮泗;饱蕴古今沧桑。烟波浩瀚,流域广袤;百川汇聚,万船竞发;几呈磅礴气象。
名依微子,实托圣贤;史溯商周,文著秦汉。白马遗风,赤松归阗;数不尽先贤故事。子鱼论战,陈毅清吟;融汇成兵家情愫。铁道游击,苇丛歼敌;演绎成战场雄篇。
春光媚,柳眼绽,莺鸥舞;锦鲤跃,渔歌翔。夏阳灿,荷香郁,芳菲绿;菱芡鲜,帆影倩。秋情绵,莲藕嫩,蟹虾满;游人恬,雁阵翩。冬意闲,野鸭戏,鸳鸯伴;水澄澈,冰若霰……四季佳景,蔚为大观。
寄情曰:微山湖风光旖旎,众美毕具;地利人文,名畅天下。幽境堪隐士佛道枕流漱石;内涵惹文人墨客临风啸咏。诗词歌赋,典据唐宋情致;丹青泼墨,风撷明清馨芳。物产丰富逾南北,经济翘楚于
第5篇:母校赋-散文
母校赋-散文(共8篇)由网友 “Overfly”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母校赋-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母校赋-散文
母校赋-1200字散文
母校赋
吾等,少时读书于大埕古城之西北。其山不知其名也。然今日所思,实高山长水,作育才华。
山东有昔陈壁娘驻兵重地,壁立如锋,又有九里荷田,山光水色,如诗如画。
山西实为母校靠山一脉。绵延数十里,间有名寺曰龙潭,名园曰兰圃。今细思之,山脉应发端于福建名山,贯气如龙饮海,势不可挡。
然母校杰地灵气,又于南面略胜。盖因登高一望,南海如埭,天海氤氲,尽收眼底。山海之间,田园炊烟,人来人往,鸡犬牛羊相闻,如桃源,如蓬莱。
北面层峦,独荫吾校。遂依山拾级,学堂列排,步步高升。青葱秀雅其间。木麻黄林,青云直上,苦楝花开,紫云如雾,鸟蝉飞唱。此间胜景,岂无钟灵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