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8 07:1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1、快速读课文,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2、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想:

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书:

霞光

⑵ 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 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⑶ 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⑷ 导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⑸ 小结:

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⑹ 过渡:

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

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

板书:

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⑴ 边看图,边画句: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⑵ 投影出示:

天上的云──着了火

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

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⑶ 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

(看图)

投影出示:

这地方──半百合色

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

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

多、快

⑷ 问:还有什么颜色?

(看图、补充)

⑸ 说话练习:

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⑹ 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⑺ 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⑴ 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

(看投影片)

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⑵ 重点学马的一节。

(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

马是怎样变化的?

马是怎样消失的?

⑶ 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⑷ 指导背诵。

⑸ 指名读:

品评。

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⑹ 谈话:

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

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

问:

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

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

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

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形状 快

第2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1、快速读课文,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2、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想:

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书:

霞光

⑵ 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 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⑶ 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⑷ 导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⑸ 小结:

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⑹ 过渡:

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

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

板书:

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⑴ 边看图,边画句: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⑵ 投影出示:

天上的云──着了火

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

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⑶ 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

(看图)

投影出示:

这地方──半百合色

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

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

多、快

⑷ 问:还有什么颜色?

(看图、补充)

⑸ 说话练习:

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⑹ 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⑺ 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⑴ 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

(看投影片)

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⑵ 重点学马的一节。

(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

马是怎样变化的?

马是怎样消失的?

⑶ 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⑷ 指导背诵。

⑸ 指名读:

品评。

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⑹ 谈话:

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

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

问:

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

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

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

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形状 快

第3篇:课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霞光、乘凉、模糊、庙门、笑盈盈、金灿灿、茄子紫等词语,并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感受课文的意境

1、出示课件:

让学生初步感知火烧云。

2、教师朗读课文,伴有音乐:

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文中火烧云的美。

二、回忆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了解火烧云变化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语段,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接受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火烧云在变,课文讲什么和什么在变?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3小节。

2、哪个词在变?

(一会儿)

⑴ 引读并出示:

(变化多而快)

红彤彤 半紫半黄 葡萄灰

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 梨 黄

茄子紫

⑵ 你是怎么理解半的?

(是左右,百分之五十的'关系吗?)

⑶ 第三组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

(前边是物体,后面是物体特有的颜色。)

你能再说几个吗?

⑷ 这么多的颜色都包括在里的词有──

3、谁能美美地读第3小节:

⑴ 指名读。

⑵ 评价后再读。

⑶ 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火烧云》教学设计2

《火烧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 3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火烧云教学设计2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蓝山一完小

李玲

《火烧云》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捉迷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捉迷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事情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句序;

2.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直接出示课题,读题。

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李四光 研究石头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追问:从看看石头的颜色、掂掂石头的重量就知道石头的下面有没有矿藏,这说明了什么?

他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课文里是忘了什么?(李四光忘记了和女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地二自然段,读后标一标,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指名按句读(提示: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③把下列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出示课件)

( )玲玲藏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