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范文
大班垃圾哪去了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了解垃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3、通过制作垃圾筒、宣传单、宣传标识宣传锦带环保小能手的勋章,捡垃圾和到社会上放置标识、发宣传单等活动,使幼儿自觉爱护、保护我们的环境。
4、教育幼儿要懂得辨别是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了解、掌握垃圾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1、不同垃圾的图片。
2、课件(什么是垃圾、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回收利用)、投影(各种垃圾图片)、录像(造纸、垃圾的分类处理)
3、各种垃圾图片、纸壳、彩纸、白纸笔、剪刀、胶水、胶布若干。
活动一:垃圾从哪来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地板上有什么?(食品袋、废纸、铅笔穴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不要的东西,他们都是(垃圾)。
2、教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垃圾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为不同的垃圾取名字,了解垃圾的来源和种类。
1、引导幼儿观看投影和课件。
教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垃圾(投影)。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垃圾呢?你们知道他们都是从哪来的吗?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垃圾的来源)
2、了解垃圾的来源,结合垃圾的来源引导幼儿为垃圾取名字。
教师:刚才蓝猫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到底这些垃圾都是从哪来的呢?(幼儿结合课件回答)由于他们的来源不同,他们的名字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来源为他们取上名字。我们可以用文字或者图形和图画为垃圾取上名字。教师指导幼儿在图片的下方做标记。(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太空垃圾、电子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相互介绍取名字的原因和标记解释。
三、图片展示。
1、将不同组的图片按组展到活动区。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带着问题和爸爸、妈妈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这么多垃圾有了不同的名字,但是他们都是垃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叫做垃圾吗?所有的垃圾都对我们有害吗?
活动二:垃圾危害大,我们有办法。
一、组织和引导幼儿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师:小朋友我们把自己带来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二、引导幼儿代表发言。
教师: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把你们组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好吗?
三、利用课件,使幼儿了解什么是垃圾和垃圾的危害。
1、启发引导幼儿说出什么是垃圾。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蓝猫是如何说的?(课件:什么是垃圾)蓝猫说到底什么是垃圾呢?(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因素。)
2、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垃圾的概念。
3、引导幼儿带问题看课件,并研究、讨论垃圾的危害。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垃圾,垃圾很脏、很臭。还会使我们生病,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有害的吗?
4、幼儿分组讨论。
四、利用实物和课件为幼儿介绍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研究、讨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哪些。
教师:小朋友们的意见不太一样,有的说所有的垃圾都有害,有的说不一定。小朋友看看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纸)它是怎么来的呢?(录像:造纸)小朋友们说说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有害的'吗?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和利用的。我们叫它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那么还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呢?(幼儿研究、讨论)
2、组织幼儿看课件并找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作好记录。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课件:垃圾的回收利用)原来还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回收和利用!我们的桌上有很多垃圾的卡片,我们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找出来作上标记并作好记录。
3、引导幼儿说出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师:在我们的桌子上还有一些卡片没有被作上标记,这是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言)啊!是这样,他们都是我们不能再利用的垃圾了,我们把他们叫做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那么我们把他们作上另外一种标记,好吗?
五、制作分类垃圾筒。
1、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装置。
教师: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垃圾对我们都是有害的!可是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垃圾呀,这么多的垃圾把他们送到哪去了呢?(幼儿发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录像:垃圾处理厂的工人处理各种垃圾)我们看到工人叔叔在干什么?(把垃圾装进不同的垃圾箱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回答)有没有好的办法使这样的工作变的更快、更好呢?(垃圾分类装置)
2、教师提供工作各种材料辅助幼儿制作并将垃圾箱做好各种标记。教师边指导边引导幼儿:可以利用的垃圾有很多,我们把他们分出来好吗?(纸、玻璃、塑料、金属等等)还有一些垃圾他们是不能再回收利用的垃圾,我们也把他们装进垃圾筒里好吗?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爱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延伸:观察室内外的垃圾筒里的垃圾都到哪去了。
活动三:做个环保小能手
一、谈话活动
1、小朋友做的分类垃圾筒每天都能装很多垃圾,可是到了第二天垃圾却都不见了,到哪去了呢?(幼儿回答)那你们再说说马路上的垃圾、草地上的垃圾又都到哪去了?(清洁工把他们扫起来,送走了)清洁工们是什么时候打扫的呢?下雨、下雪、刮风他们打扫吗?为什么呢?(为了把我们的环境变的更干净、更美丽)下雨、下雪、刮风他们也要干活真的很辛苦,我们怎么样才能不让他们这么辛苦呢?(不扔垃圾、帮助他们干活等等)可是我们不扔了,其他人呢?(组织幼儿讨论)
二、引导幼儿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想办法。
教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可真多,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让他们都来爱护、保护我们的环境呢?(告诉他们)怎么告诉?站在马路上看见一个人我们就去说吗?(太累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做宣传单)这个办法不错!还可以有什么办法?(站岗、巡逻、做一个牌子等等)
三、制作标识、宣传单和宣传锦带。
教师边指导幼儿制作边引导:我们都要在上面写些什么呢?(引导幼儿组织语言)那我们可是爱护环境的小宣传员了!发宣传单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为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宣传锦带)同时引导幼儿用文字、图画、图形等形式来表达爱护环境。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到户外捡垃圾,一方面体验清洁工人的辛苦,使幼儿自觉的爱护、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使幼儿将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装置。
2、制作标识和宣传单后,带领幼儿到外面亲自发出去。
3、在班级了设立《环保小能手专拦》,每周评出爱护环境的小朋友为爱护环境小能手,并引导幼儿自制“小能手勋章”被选为小能手的小朋友可以佩带一周。
4、成立班级环保小组,轮流进行巡逻。
第2篇: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哪去了》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潆昊璇”为你整理了“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哪去了》”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难点:能根据提示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幼儿回忆四季的轮回变化,丰富幼儿对四季明显特征的.认识。
2、物质准备:PPT课件,表演道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分辨出春、夏、秋、冬,并说出四个季节的明显特征。
1、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图片分别表示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二、观看课件,幼儿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四季家族最近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姑、冬爷爷的东西不知道哪去了。
2、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姑、冬爷爷分别丢了什么?
3、分组讨论:你觉得他们的东西哪去了?
4、每组一个小朋友代表讲述自己组的想法。
教师小结:每个组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四季家族告诉我,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5、看图片,教师朗诵诗歌。
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姑、冬爷爷的东西到底哪去了?
三、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你眼里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夏季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4、秋姑姑的地毯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5、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6、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的美丽。春天树木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冬天雪花飘飘,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四、出示课件,幼儿尝试在提示下完整的朗诵诗歌。
1、集体朗诵。
2、分组朗诵(如:女孩扮演春姐姐、秋姑姑,男孩扮演夏哥哥、冬爷爷,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进行朗诵)
五、活动延伸:
四个季节有不同的美,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将你眼中的四季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征出来。
第3篇:《眼镜哪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以及主人公粗心的性格特点。
2、物品使用完后知道物归原处。
活动准备:
1、提前预留小任务,请幼儿自带故事角色玩具或图片。
2、《眼镜哪去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检查布置的小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幼儿带来的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集中放在前面,引出故事。
知道:小朋友的学习用具都带来了,老师布置的小任务也完成了,你们记得可真牢!可是有只小熊的记性不怎么好,他的眼睛找不到了,眼睛哪去了呢?
2、分段欣赏故事,同时操作相应的动物玩具。
(1)从故事开头至“也许它被火箭带上天去了吧。”
提问: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见到小熊后是什么表情?说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话?引导幼儿猜猜看松鼠、狐狸和浣熊为什么药这么做。
(2)引导幼儿猜想:小熊的眼镜到底哪
第4篇:《眼镜哪去了》教案
《眼镜哪去了》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以及主人公粗心的性格特点。
2、物品使用完后知道物归原处。
活动准备:
1、提前预留小任务,请幼儿自带故事角色玩具或图片。
2、《眼镜哪去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检查布置的小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幼儿带来的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集中放在前面,引出故事。
知道:小朋友的学习用具都带来了,老师布置的小任务也完成了,你们记得可真牢!可是有只小熊的记性不怎么好,他的眼睛找不到了,眼睛哪去了呢?
2、分段欣赏故事,同时操作相应的动物玩具。
(1)从故事开头至“也许它被火箭带上天去了吧。”
提问: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见到小熊后是什么表情?说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话?引导幼儿猜猜看松鼠、狐狸和浣熊为什么药这么做。
(2)引导幼儿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