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7 07:14: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xx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第2篇:高考作文指导:立意

高考作文指导:立意

导语:意立得高下与否,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优劣。那么,怎样确定立意才会使你的文章高蹈胜出呢?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技法一:联系社会,写出深刻

高考作文命题中有许多材料,提供的是自然现象或物体,若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很难立论。对这些托物类的命题,就应该展开联想想象的双翼,开辟发散思维的通途,分析相似的社会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而社会,从而探求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立意。如:

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个题目中的“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要先学会走,然后才会跑”,引导考生应该去仔细琢磨“走”与“跑”之间的关系,先学会走,然后才会跑,这是符合人的自身成长规律的,但这说的只是表象,从材料中的提示语“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来看,写作时不要局限于只写现实生活中能够亲眼见到的“跑”的体验,还可以写心灵上的。联系现实生活,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我国体育健儿奥运夺冠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航天员太空遨游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科技的腾飞;袁隆平走进田间搞研究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科学家的伟大精神等。那么,在文章中就可以表达这样的主题:跑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姿态,在跑的过程中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终会赢得成功之神的青睐。

再比如以寓言式漫画“猫吃鱼”为材料,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乍一看似乎无从着手,但只要把它与某一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思考,很快就会变得容易写了。请看作文《为自己负责》中的.片段:

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琼浆,使生命历久弥香;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织成彩虹,使生命绚丽辉煌;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铸成铜墙铁壁,使生命固若金汤。

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浩然大气,塑造我们的性格;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凛然豪气,提升我们的精神层面;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浑然正气,完善我们的灵魂;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巍然志气,拨转我们的生命航向……

青年时代是个黄金的时代,年轻时代是个激情的时代。年轻的心怦怦跳动,年轻的血汩汩流动,年轻的歌激昂慷慨,年轻的梦绚丽多彩。让我们携上背包,秉持着对自己负责,去攀登人生的金字塔。

——为自己负责,你会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该文作者充分展开发散思维,联系到生活中一些人缺乏责任意识、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社会现实,确立了“人生应当为自己负责”的文章立意,深刻而有见地。

技法二: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变换角度,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不同的质,本身具有丰富的自身关联,或者对别的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关系,这就使变换角度、获得新的发现具有了可能性,从而开辟了立意的多种途径。采用变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要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如: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尽管是体裁不限,要是单纯地写成介绍“肩膀”的说明文,估计这个命题好下笔,但是却难得高分。“肩膀”大家都熟悉,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同时,“肩膀”的寓意又是相当狭窄的,这就要突破想象力了。小时候在父亲、母亲的肩膀上,那是每个人快乐的童年。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其实生活远不止这些,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受伤的时候,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肩膀;一个肩膀,可以托起你人生的希望;一个肩膀,可以承载无数人的生命;还可以从反面写,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自己的拼搏,如果老是靠肩膀,那么如果有一天没有肩膀了,人生就倒掉了。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意”。

又如: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面对诗句,不同的考生会读出不同的理解。题目提示的几个切入角度,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天地,考生应该顺着这几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延伸、拓展,进行二度创造,谈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比如题目提示的“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的切入角度,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二度创造,寻找到新的主题:目前,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古典诗歌中描述的美好意境,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诗歌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但更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殇碑,这是一种倒退,这是一种人文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技法三:研析材料,写出高远

就是分析文题材料提供的情况,推断其性质、原因和结果,从而概括出正确的主题,确定出卓尔不群的立意。如: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要解读“北京的符号”,只需抓住一点,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这个“符号”应该有历史和现实的含义,可是北京的符号到底是指什么呢?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是胡同文化,还是小吃名流?建筑承载的是历史的延续,胡同承载着生活的气息,小吃名流各大城市应该都有,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说明“北京的符号”。这个“符号”,应该是中国的符号,它有中国过去的屈辱,也有中国今日的辉煌;应该是世界的符号,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也是一个文明的象征。据此分析,可以这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北京的符号”是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承载,也是华夏民族的文明、文化的象征。

又如: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两则对照式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生活在世间,要学会感恩,要心存感恩。正如材料所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只要你胸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心中就会不断地涌动着温暖、自信、坚定,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而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往往见利忘义,甚至欺师灭祖、背叛祖国。分析到了这些,文章的主题就明确了,可以这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充满阳光。

总之,立意要首先求准,然后求深求新求高远。只有这样,才能独到为文,以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发自得之见,激自在之趣。

第3篇: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的立意,欢迎大家参考!

【话题作文的立意】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考作文立意指导20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极 限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支弹性。

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在另外的领域,又需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请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材目自拟。思路提示:

可以从以下角度入笔:①写潜能与极限的关系。②写一种“体验极限的感受。③极限是绝对存在的,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能给自己无限加压,不然,后果是过犹不及。④ 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地球的承受力已达到极限,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迟到达极限的时间,以使人类得以生存,使我们的文明得以发展。⑤ 极限可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盲目地向极限挑战,是无视客观规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考作文立意指导zw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班会课,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一个罐子、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老师把鹅卵石放满罐子,问自己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真的吗?”老师接着拿出一些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摇一摇,再加一些,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也许没满。”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的细声回答。“很好!”老师说完,又拿出一大袋沙子,把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不是——”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老师称赞道。之后,他把一大瓶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碎石子、沙子填满的罐子。最后,老师把罐子、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瓶按次序摆放在讲桌上,没说什么。

当把这些事都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意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意

导语: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意,大家一起看看吧!

【作文题目】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用来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一)审材料,领悟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立意分析

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立意分析

2016年高考已经结束,语文谜在第一时间发布考试作文题目及专家分析,我们一起看看吧!

【作文题目】

全国新课标Ⅰ卷

(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

【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立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